二 新世纪以来贫困问题的新变化(1999~2011年)
(一)贫困问题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有所缓解
20世纪90年代末,中亚各国经济先后走出低谷,国民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严重下降的阶段结束。从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来看,中亚国家已经普遍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初国民生产总值迅速下降、通货膨胀急剧上涨以及国家收支平衡严重扭曲等经济现象。经济形势的好转,市场秩序的逐渐恢复为扭转国家贫困化和居民生活贫困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国民生产总值的恢复性增长而言,中亚各国在此阶段GDP增长大致呈平缓增长—加速增长—平缓增长的态势,2000年以后,中亚大多数国家的GDP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独联体大国俄罗斯(见表1-8)。
表1-8 1999~2009年中亚各国实际GDP增长
从表1-8中可以看到,乌兹别克斯坦1999~2004年经济增长较为平缓,从2004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相比2007年,经济增长率下降2.5%但仍然保持7.0%的增长率。哈萨克斯坦从2000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历年均保持8.5%以上增速,但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该年度GDP增长率仅为3.2%,2009年GDP增长估计为负数。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呈波浪形增长态势,尤其是2005年GDP出现下降,此后恢复增长,但是2009年经济增长明显受阻,仅有1.5%增长率。塔吉克斯坦经济在2004年前增长明显,2009年经济再次遇到困难,GDP增长约2.0%。土库曼斯坦是该阶段GDP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除2009年GDP增速降为6.0%外,其余年份均保持高于10%的速度。
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统计,到2008年底,除塔吉克斯坦外,中亚其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1989年水平(见图1-6)。
图1-6 2008年各国GDP对比1989年情况(1989年=100)
数据来源: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网站。http://www.ebrd.com/country/sector/econo/stats/mptgrow.xls.
从图1-6可以看到,经过10余年的经济增长,中亚大多数国家已经恢复或远远超过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经济水平。如土库曼斯坦2008年GDP总量已经超出1989年的126%;乌兹别克斯坦超过1989年的63%;哈萨克斯坦超过41%;吉尔吉斯超出较少,仅为2%;只有塔吉克斯坦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只有1989年的61%,从理论上看尚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中亚各国国民经济的普遍恢复性发展,一方面遏制住了国家继续贫困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为居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收入、改善社会福利,从而减轻贫困提供了宏观经济背景。
到新世纪初期,中亚各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干扰各国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极大遏制(见表1-9)。
表1-9 1999~2009年中亚各国通货膨胀率
表1-9的数据表明,中亚各国独立初期长期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现象在新世纪初期已经初步得到遏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到2000年时已经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到个位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也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实现个位数以内的增长,基本趋于平稳和合理。一般而言,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消费、推动投资、扩大就业并促进经济发展。以上两组数据表明,21世纪初各国GDP增长处于上升通道,通货膨胀也趋于平稳合理,这意味着各国经济运行质量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
但是,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到,中亚各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呈线性上涨趋势,而是起伏不定,这是由于各国经济对外部环境依赖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初现端倪,中亚各国经济开始受到波及,只是不同国家所遭受程度不同罢了。这一年,各国GDP增长均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有的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如哈萨克斯坦GDP增长为-1.3%。2007年前后,各国通货膨胀开始呈上升趋势,再次出现两位数以上的恶性通货膨胀。
尽管各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经济快速增长趋势受阻,但是从整体上看,中亚国家已经基本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崩溃的噩梦,国民经济走上正常化发展的道路,国家“贫困化”趋势受到有效遏阻,个别国家甚至向着富裕国家的目标前进,如哈萨克斯坦2008年人均GDP达到8719美元[42]。
中亚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常化为各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居民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程度逐步获得改观。为了说明这种变化,以199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贫困发生率趋势为例,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但是在贫困率变化的趋势上代表了中亚各国的共同特征(见图1-7)。
图1-7 1999~2008年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贫困率比较
注:(1)哈萨克斯坦2006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最低生活标准,为了具有可比性,2001~2005年数据是根据新标准计算获得,最低生活标准由43种食品确定,食品篮子的百分比为60%。(2)吉尔吉斯斯坦的贫困率采用消费支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比率数据。数据来源:(1)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Индикаторы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населения,”http://www.stat.kz/digital/uzhn/Pages/default.aspx;(2)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с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ими расходами ниже черты бедности,”http://www.stat.kg/rus/part/urov.htm。
图1-7数据表明,21世纪以来,哈萨克斯坦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一年出现在2001年,达46.7%,这一比例是很高的,它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哈萨克斯坦民众生活在最低生活标准以下。但是从这一年起,哈萨克斯坦的贫困率开始明显下降,2006年更是从2005年的31.6%一下子降到18.2%,到2008年,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了12.1%。也就是说,2001~2008年,哈萨克斯坦的贫困率下降了34.6%。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较为困难,贫困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整体而言,新世纪以来贫困率同样呈下降态势。据吉尔吉斯斯坦统计委员会公布的资料,2000年吉贫困率为62.6%,到2008年则下降到33%,8年下降了29.6%[43]。
如图1-7所示,无论是哈萨克斯坦还是吉尔吉斯斯坦,2001年以后的贫困发生率都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哈萨克斯坦的下降程度要高于吉尔吉斯斯坦,说明哈萨克斯坦在贫困问题的解决上要好于吉尔吉斯斯坦。事实上,如果把中亚另外几个国家如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的数据列进表格,在趋势上与上述两国并没有差异,各国在起点上有所不同,贫困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解决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从总体上看,贫困率均呈下降态势(第二章有关各国贫困特征的分析将详细论述该问题)。这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经济运行状态的普遍改善,各国贫困程度有了较大改观,贫困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贫困率正逐渐下降。
(二)贫困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断裂现象
一般而言,经济的连续增长有利于贫困程度的下降,但是社会学家并不认为经济的连续增长必然带来贫困的同步下降,因为考虑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市场化条件下收入分配政策对贫困问题的导向性等,一国GDP的正增长并不会立即反映为国家贫困程度降低或者居民收入的正增长,也不能反映贫困人口在构成上或者贫困程度上有正向变化。“那些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的贫困国家,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受到极端贫困的折磨”“在一国之内经济增长很少是均匀分布的”[44]。
如上文所述,中亚各国经济大都在2000年前后出现恢复性增长,有的国家在2006年前后基本恢复或超过苏联1989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最快的土库曼斯坦甚至在2008年超过苏联1989年水平的一倍多。但是,中亚各国的贫困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同步解决,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断裂现象体现为:经济下滑时期的贫困水平的增长速度并不及经济下降速度迅猛;经济增长时期的贫困水平下降速度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这表明贫困与经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完全等同于经济问题,它还涉及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策等更加复杂的问题。
图1-8 1999~2009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率与贫困发生率比较
数据来源:EBRD,Economic statistics and forecasts,http://www.ebrd.com/country/sector/econo/stats/mptgrow.xls;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Индикаторы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населения,”http://www.stat.kz/digital/uzhn/Pages/default.aspx。
从图1-8可以看到,1999~2001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呈现正增长趋势,但是贫困发生率呈现两种状态。1999~2000年贫困发生率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出现下降趋势,而2000~2001年的贫困发生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是说,这一年哈萨克斯坦的贫困人口比例是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反而增加的。此后贫困发生率开始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但是到2005年该国贫困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从经济学原理看,1999~2000年贫困率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显然容易解释,即经济的积极发展有利于减少贫困。而2000~2001年的状况却难以得到经济学的解释。如果用社会学有关收入分配理论可能更加容易解释哈萨克斯坦的现实问题,即哈萨克斯坦21世纪初出台的有关养老金改革等综合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财富分配公正性,一部分贫困人口在社会福利改革中逐渐摆脱了贫困阶层。
值得关注的是,2005~2008年,哈萨克斯坦的贫困发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降幅达19.5%,而四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仅为8%[45]。这表明哈斯克斯坦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要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贫困与经济发展出现断裂现象的另外一种表现是: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各国贫困人口比例总体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贫困阶层的贫困程度并未明显减轻,贫富差距反而随着经济增长有扩大趋势,与绝对贫困相比,这种“相对贫困”无论就根源还是影响而言都要复杂得多。如果简化对相对贫困的表述,则是富人在经济增长中收入与消费的比例远超贫困人口,这样一来更加直观。
以塔吉克斯坦1999和2003年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消费占国民总消费的份额变化为例,从图1-9可以看到,塔吉克斯坦1999年的GDP增长幅度为3.7%,2003年的GDP增长幅度为10.2%,增长趋势显著。但是,从另外一条曲线可以看到,塔吉克斯坦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消费占国民总消费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即从1999年的8%下降到2003年的7.9%,尽管这一趋势不甚明显,但是代表了一种倾向,即经济较快增长下的底层民众消费份额反而出现下降趋势。
图1-9 1999年和2003年塔吉克斯坦最贫困五分之一人口消费占国民总消费份额与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数据来源:Economic statistics and forecasts EBRD;World Bank,Republic of Tajikistan Poverty Assessment Update,January 6,2005,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Report No:30853-TJ。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富人群体和贫困群体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生活条件改善的敏感度是有所不同的。2003年,世界银行在塔吉克斯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问题为“你的家庭经济状况3年来是否有所改善”,最贫困的10%家庭中只有2%回答“有改善”,而54%的家庭认为没有变化;而最富裕的20%家庭对应数据为5%和53%[46]。从这一数据看,塔吉克斯坦贫困家庭较少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1]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13~1965)》,1983,第9~12、51页。
[2]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13~1965)》,1983,第69~71页。
[3]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13~1965)》,1983,第9~12、51页。
[4]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13~1965)》,1983,第97页。
[5]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13~1965)》,1983,第7页。
[6]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173页。
[7]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173页。
[8]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175页。
[9]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188页。
[10]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291页。
[11]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302页。
[12]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资料情报室:《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66~1980)》下册,1983,第311页。
[13] 〔苏〕 A·M·普罗霍诺夫:《苏联百科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14] Добреньков В.И,Кравченко А.И,Социология,ИНФРА-М 2001,c.307.
[15] Добреньков В.И,Кравченко А.И,Социология,ИНФРА-М 2001,c.308.
[16] Добреньков В.И,Кравченко А.И,Социология,ИНФРА-М 2001,c.307.
[17] 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99~102页。
[18] 本书之所以特别讨论苏联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独立前中亚各加盟共和国贫困问题的性质,主要是基于该时期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贫困问题在内容和特征上不同于各国独立后的贫困问题。
[19] 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72页。
[2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瑞沃林在其著作《贫困的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2~49页)中论述并认为,“食物能量法”和“食物份额法”对于贫困线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两种方法均因为真实消费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时点之间不同而变动,而且与富裕程度、口味、相对价格等变量也有关系,因此两种测量方法差异较大,但是由于非食物部分消费的“不确切”,因而食品份额法较为直观。
[21] 许新、陈联璧主编《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120页。
[22] Госкомстат СССР,Но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в 1990г.Москва.c.40-41.
[23] Госкомстат СССР,Но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в 1990г.Москва.c.40-42.
[24] Госкомстат СССР,Но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в 1990г.Москва.c.46.
[25] Пастухова Елена Яковлевна,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бедности и социальная защита бедных в регионе. Дис. ... канд. экон. Наук. 2001,с. 177 РГБ ОД.
[26] World Bank,World Bank (2005a) Growth,Poverty and Inequality,Eastern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Washington D.C,2005.
[27] Пастухова Елена Яковлевна,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бедности и социальная защита бедных в регионе,Дис. ... канд. экон. Наук. 2001 177 с. РГБ ОД.
[28]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http://ddp-ext.worldbank.org/ext/ddpreports.
[29] 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214页。转引自陆南泉、姜长斌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1,第799页。
[30]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第120页。
[31] А.И.Динкевич,В.Г.Швыдко,Страны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новая фаза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Москова,ИВ РАН. с.99.
[32]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СНГ,Мир в цифрах,ФСИ,Москва,1993г,с.88.
[33] 有关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贫困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马丁瑞沃林认为,在价格的上升中,最贫困的人变得更贫困,对于已经贫困者而言,价格是最敏感因素。见马丁·瑞沃林《贫困的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20~123页。
[34] 经济学一般把物价上升比例在6%~9%的称为严重通货膨胀,把10%~50%的称为飞奔的通货膨胀,把50%以上的称为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严重下降。
[35] Н.А. Назарбаева,“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согласие–основа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http://www.akorda.kz/www/www_akorda_kz.nsf/sections?OpenForm&id_doc=180D7D9D0B980 B00462572340019E6EF&lang=ru&L1=L2&L2=L2-15.
[36] 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Казахстан:реформы и развитие 1991~2007,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ая брошюр,Астана,2008,с.52.
[37] 哈本国公布数据一般比国际统计低,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公布数据,1996年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比例为34.6%。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Индикаторы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населения за 1996~2008 годы,”http://www.stat.kz/digital/uzhn/Pages/default.aspx.
[38]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第126页。
[39]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第125~127页。
[40] 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Индикаторы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населения за 1996~2008 годы,http://www.stat.kz/digital/uzhn/Pages/default.aspx.
[41]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9. http://www.adb.org/statistics.
[42]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网站。http://www.ebrd.com/country/sector/econo/stats/.
[43]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с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ими расходами ниже черты бедности,”http://www.stat.kg/rus/part/urov.htm.
[44] 〔美〕杰弗里·萨克斯:《贫困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65页。
[45] EBRD,Economic statistics and forecasts,http://www.ebrd.com/country/sector/econo/stats/mptgrow.xls.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Индикаторы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населения,”http://www.stat.kz/digital/uzhn/Pages/default.aspx.
[46] World Bank,Republic of Tajikistan Poverty Assessment Update,January 6,2005,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Report No:30853-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