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红楼梦》后四十回非高鹗作之脂批篇

第一节 脂批“预示”功能总论

学术界对于脂砚斋到底是谁一直存在着分歧,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承认,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非比寻常,脂批的价值毋庸置疑。

脂批的内容可以分很多方面,如对叙述方式的评价、对人物性格的评价、对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的暗示,等等。其中,在对情节发展的预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批者对整部书前后关联的通篇把握。不仅如此,从俞平伯开始到后来的有些学者用探佚的方法研究后四十回问题,其主要依据,也是脂批。

到目前为止,对脂批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以研究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为主,这方面的成果已经很丰厚,从孙逊的《红楼梦脂评初探》[1]发端,二十多年间,学界对于脂批的研究始终不曾停步,专著和大量的相关文章中不断有新的创见出现。但也有一些论著主要侧重于对脂批的暗示功能的论述,尤有甚者,一些学者长期倾注于脂批提到的后四十回情节的探佚和索隐,并以此为标的和准则,欲将高续说铸成铁案,进而刻意解构和否定程高本后四十回的全部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很长时间里影响了《红楼梦》研究的方向和实绩。诚如夏志清先生所言:“四十多年来的红学研究就是由于这一未受到检验的假定(指高续说)而弊漏百出,成效甚微。”[2]

这些研究虽然也是从一个方面发掘了脂批的预示功能,但因为过于强调甚至近乎迷信地执着于脂批文字的表面意义,只探讨了脂批预示功能的效果之一,即:预示的事件在后文中得以实现的功能。由于不能客观、全面、逻辑地对脂批的这个功能加以正面、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导致对脂批这一功能及其效果的歪曲。我们先放下对作者问题的关注,不以结论为根据去考察问题,只是从更多的可能性出发,研究脂批这一功能的特点及其分类,看看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首先,从其效果来看,脂批中这类有预示功能的批语可以分为四类:

1.批语中预示了前八十回中可能发生的情节,这些情节在前八十回中都发生了。

2.批语中预示了前八十回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节,但在我们看到的前八十回文字中却不存在。

3.批语中预示了后四十回可能发生的情节,这些情节在后四十回中发生了。

4.批语中预示了后四十回可能发生的情节,但现在的后四十回中却不存在。

再简洁一点说,批语中的预示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批者通过阅读后面已经创作出初稿的情节,在前面的批中给出相应的暗示。这种暗示,只要作者不再做大的修改,批者把他已经看到的后文情节在前文中预示给读者,其兑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我们在目前存在的版本中能看到的批语和批语暗示的正文内容相符者,皆属此类。这一类可以说是有预示功能的批语。

一类是批者通过曾经经历和发生过的事件,判断作者可能会在后文中写到的情节。这种暗示,虽然作者在后文中也可能真的就按批者所想的那么去写,但也很有可能作者改变主意,并不是按原本事实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创作。这就涉及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理念的变化问题。比如批者和作者共同的经历,作者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或掰开来、揉碎了写,甚至干脆不写。这都将和批语中预示的情节产生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脂批预示的效果就会既有猜中的,也有猜不中的。这一类就是没有预示功能的批语。

对这两类批语,我们要加以区别,有些批语预示了应该发生在前八十回或后四十回中的情节,而我们也真的在前八十回或后四十回中看到了这些情节,我们可以认为这类提到后文如何如何的批语的确有着预示的功能。

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就以为批者的所谓预言就一定都要在后面的文字中兑现,那就陷入了一个极大的误区。对于没有预示功能、连批者本身都未必认为他的话一定会在作者的作品中完全落实成文字,甚至成为定稿中的文字的批语,我们就不能用它们去推断后文的情节发展。

脂批的预示功能,不论是在前八十回中,还是在后四十回中,凡是文字或情节已经基本兑现了的批语,与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内容的关系不大,这里暂不做考察。我们只把重点先放在学界争议最大的“前八十回中的批语所预示的情节,为什么后四十回没有发生”这一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