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思维与未来意识[1]
生活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和文化之中,特别是处在今天这种革命性变革时期,用过去的思想来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越来越不可靠了。面临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明确的概念,还要想出新办法来对付它们。这就需要一种未来意识,更需要一种超前思维。
未来意识和超前思维既有共性,也有差别。
超前思维是比未来意识更有根基的意识,二者虽然都是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都是尚未实现的一种意识,但超前思维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并且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思想,科学的成分多,幻想的成分少。而未来意识则是一种远离现实的一种不确定的意识,幻想的成分多,科学的成分少,是一种比超前思维缺少实践根基的意识。
一
未来意识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因为未来意识所思考、所预测、所涉及的只是未来的可能性。就连未来学家托夫勒本人也承认,人是很难“料事如神”的,要精确“预言”是办不到的。
(1)未来意识的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人的意识本身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就内容而言,对未来怎么看,应当密切注意什么趋势?怎样选择?这些都受主体文化结构和思想片面性的影响。所以有些预测性的集团、公司搞规划,制定蓝图,往往单纯地强调经济而忽略了其他内容。殊不知,除了经济以外,还有更多的因素在制约它的发展。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局限性,即他们在考虑未来或制订规划时,常常受他们所接触的资料限制,其实这些资料本身就带有局限性。尽管他们也在预测未来很可能是个什么样子,他们的估计却徒有量的“外观”,往往用数字掩盖了有水分的资料和“假设出来的蹩脚货”。
(2)未来意识的这种不确定性还表现在主体受思想意识和认识水平及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限制,对未来的看法和预测往往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即不同的未来学家常常把未来形容成不同的景象。
美国B.M.哈伯德把西方出现的未来主义思潮,概括为3个方面:危机论未来主义、进化论未来主义和精神论未来主义。[2]
危机论未来主义认为:世界变化的过程失去了控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几乎没有加以控制的希望。如果目前世界的人口、工业化、污染、食品生产等情况继续下去,100年内这个增长在地球上将达到极限,人类将面临停止增长或死亡的前景。
进化论未来主义者认为:人类今天的危机显示了人类的进化将出现一个飞跃,尽管它是危险的,但却是自然的、带有引导的性质,充满着潜力。宇宙的历史是一个永远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几十亿年来人类发展的历史说明,量的转变是一贯的,危机是转变的先导,出现的问题是进化的动力。同时,人类的潜力是巨大的,它包括自觉意识的增长、环境的扩大(外层空间的开发)、合作的加强、生命的延长、智力的发展,等等。当人类这些潜力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时,人类将进化为新的人种,在各方面都将远远超过现在。这个派别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在系统变化时,它朝好的方向转变的速度会加快。他们看到了人类新的潜力,想象到了将创造出的美好未来。
精神论未来主义者认为,是创造性的智力在宇宙间发挥作用,它创造了人类和所有的生物。正是人类进化的趋势与人类的热望间的相互反映和结合,促进着人类的进步。宇宙的发展方向和人类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人类和上帝同是创造者。这个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把少数的未来主义者与广大的人民联系起来,使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人类的新阶段。
未来主义的这3个流派都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危机论者分析了过度增长的问题,提出了人类应该停止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开展补救工作;进化论者介绍了自然进化过程、人类的新潜力等,使人类能够想象出以至能为之工作的光明的未来;精神论者则提出了将人类的意识与创造宇宙的智力结合起来克服危机、实现新的进步的方法。[3]尽管危机论、进化论和精神论这3个未来主义流派在对待未来的问题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但危机论者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进化论者带有一定的乐观主义色彩,而精神论者则带有一定的理智感。这3种不同的思想倾向,说明他们对未来的估计是存在差异性的,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那么究竟谁的估计对,谁的结论正确?这些都表明了未来意识的不确定性。
从宏观来看是这样,从微观来讲也如此。某个人在填报理想一栏的时候,这种设想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某人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军人,那么将来他能不能成为一名军人,是有不确定性的。虽然,他在朝这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地努力很可能成功,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偶然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假如他在旅行时不慎摔断了腿,在上中学时得了近视眼病,或者后天发现了某种疾病,等等。这些偶然性因素,都是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未来都是不确定的,未来意识也必然带有不确定性。
二
虽然,超前思维和未来意识一样,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现实到未来的思考,因而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超前思维却比未来意识更有实践根基。
(1)超前思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所探讨的是如何从现实走向未来的一种认识。而未来意识则侧重于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和描述。
超前思维往往比未来意识更接近于现实。比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个报告所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超前思维。这个报告是在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贴近于中国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报告。它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报告,抓住机遇,开辟未来,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做出了全面的战略性部署,展望了21世纪50年的发展前景。这个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贴近我们的生活,反映了时代的主题,说出了人民的心声。说这个报告体现了一种超前思维,不仅因为它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每一项战略措施的提出,都是立足于现实,服务于未来的。这个报告,让我们觉得未来不仅是美好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
未来意识则同现实往往有一段距离,它所描述的未来,常常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且不说人类早期对宗教的迷信及对神灵的崇拜。即便到了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也还只是一种哲学概念。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许多未曾预料到的影响和后果,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对未来的研究去预测未来的前景。然而,由于这种预测往往同现实具有一定的距离,因而有些是缺乏实践根基的。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和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一书,对社会主义的估计过低,而对资本主义的估计过高。这说明尼克松和布热津斯基的未来意识是缺少实践根基的。特别是他们在预测社会主义的命运时,忽略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当然,现在世界关于未来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即使悲观主义者,对未来的预测也是极其有价值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未来意识可以缺少实践根基。
(2)超前思维是一定能够在未来实现的意识,未来意识则只是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性、一种或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由于超前思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严格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具有科学预见性的一种认识,所以它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虽然这种实现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或曲折或顺利,但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有些行动方案是可以通过现实加以修正和调整的。比如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和调整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三步走”战略这个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这种调整和修正,证明了超前思维的自我调整机制。
关于未来的预测,有的可能实现,而有的则可能实现不了,有的则经过人类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这种预测的结果,或许这正是那些未来学家们所期待的。如以佩切伊为主席的罗马俱乐部关于《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认为,当代社会的人口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增长、环境污染的增长、军备竞赛的增长、城市化趋势的增长……是连锁反应的全球性增长。照此下去,到21世纪的头10年,矿产资源将耗尽、粮食生产的增长将终止、环境污染将无法消除。为了扼制这种悲剧的发生,他们还提出了“全球的平衡”战略。
无疑,罗马俱乐部对于人类未来的预测能否兑现,关键在于人类自身的努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是零度”的这样一种状态的社会。但是,人类自身的努力恰恰可能打破这种“零增长”状态,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状态。虽然这又是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不完全相符的增长状态。
三
超前思维具有科学预见性,这一点决定了它可以把未来转化为现实。这种转化具有必然性。当然,它也同其他事物的转化一样需要条件。人类早就渴望飞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人造卫星简样,他凭借超前思维,经过反复计算,得出了火箭要摆脱地球引力所需要的速度——7.9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这个设想揭示了宇宙航行的可能性。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还不能把火箭送上天。只是到1957年苏联科学家用一支三级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宇宙航行的设想才变成了现实。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后,这种现实又包含了新的可能,即把卫星再送上月球。这就需要提高火箭发动机的推动力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精确度,创造出11.2公里/秒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便可以把卫星送上月球,以至摆脱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去环绕金星和火星飞行。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Ⅱ号”载人宇宙飞船登月成功,又把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而实现的,可能性向现实的不断转化过程就是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也是超前思维的实现过程。今天的现实,许多就是由昨天的超前思维转化而来的。而在今天的现实的基础上,人们还可能产生明天可能实现的超前思维,如“太空城市”的设想就体现了一种超前思维,现在不是已经有人在发放“太空股票”了吗?
超前思维和未来意识,虽然都具有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但却不都具有变为现实的必然性。可能性指的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向,而现实性则是现在已经存在的客观存在,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性,除了条件以外,更重要的还要看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性质。布可能成为衣服,但布还不是衣服;砖可以盖成房子,但砖不是房子。可能不一定都能转化为现实。布可能变成衣服,也可能不变成衣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布能够成为一件衣服,体现的是未来意识,通过裁剪把布变成衣服的过程,体现的则是超前思维。也就是说,超前思维比未来意识更注重实践过程,更注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超前思维所包含的是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是在未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因为它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具有科学预见性。比如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就包含着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列宁领导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已经部分地实现了。虽然后来遭到重大挫折,但是共产主义社会还在实践着,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实践着。我们相信,由于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迟早会实现的。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的美好理想。
而未来意识则包含着一部分想象,或者确切地说,带有某种幻想的成分,这种幻想的成分,有时因为不切实际而落空。关于永动机的设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经有许多人设想过将来能有一种机器,不须增加任何能量,一经开动,就能永远不停地运转下去。但是,由于这种设想没有客观根据,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经历,他在失败以后,得出结论说:“不要永动机,要科学”。后来,他终于在热力学方面作出了贡献。那些永动机的追求者,由于忽略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把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当做可能实现的东西加以追求,因而必然失败。
超前思维在未来向实现的转化过程中,也可能有某种偏差,但这种偏差并不影响超前思维转化为现实。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虽然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没有取消商品和货币,甚至还在实行市场经济,但这并不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相反,对某种偏差的调整,有时恰恰有利于超前思维的实现。超前思维在调整偏差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未来转化为现实。
[1] 本文发表于《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2] B.M.哈伯德:《未来主义未来》,《未来学》1983年第4期。
[3] 沈恒炎:《未来学与西方未来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