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研究(第1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周边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的地位

传统意义上,外交是国家行为体调整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策略和行为。国家通过对外交往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拥有与实力地位相匹配的外交能力。随着一国实力地位变化,其对外交往的模式、动力以及成效都将随之改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策的变革,不仅反映出这种地位变化,也能揭示中国外交出现的“新国际主义”转向,即中国更愿意与国际合作,视全球化为机会,逐渐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在思考外部世界时,中国周边的发展经验进入了领导层的安全外交决策过程。对于一个经济上还不发达、现代外交经验相对欠缺的大国来说,经营好周边是一项务实的考虑。中国确立以经济增长而不是“世界革命”为目标,本身是对国际格局与地区秩序转型的反应,而“三步走”现代化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意味着中国首先要在经济上超过周边地区,才能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因此,“周边”概念的诞生也表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类似经济务实主义的思路。此种经济先行的思路在随后10年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拓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利用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联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以区域合作为导向的周边外交进行了重大拓展。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立。成立伊始,上合组织就认为,一方面“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各成员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努力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双边和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合作的多元化”。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十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2002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指出,即将进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中国的周边外交开辟了新的局面”。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自此之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原则,而“区域合作”概念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从此,区域合作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方向,中国周边外交开始走出“安全突围”,进入了“利益拓展”阶段。[10]

近十年来,中国的区域贸易增长中,中亚与东南亚两个地区特别突出。同样在这两个区域,中国推动建设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也取得重大进展。两种机制建设互相促进,实现了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安邻”与“富邻”目标。在中国与中亚经贸关系拓展中,以安全与经济为两大支柱的上海合作组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安全和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步带动其他各领域全面合作的发展思路。”[11]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展更加有利于理解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安邻”与“富邻”两大支柱。2003年,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由于经济增长与安全合作同时取得进展,中国的周边外交有了大范围的推进。

2003年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时首次对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周边外交作了阐述,继十六大确定“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之后,又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在中国的语境中,方针主要是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而政策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规定的行动准则,是路线、方针的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由此,中国的周边外交进一步被概括为方针和政策统一,既有目标也有手段。正如学者指出的,这一政策意味着“中国正在把自己的利益同周边国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发展”。[12]2007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2009年11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欧亚经济论坛时重申了这一周边战略。

与“周边外交”的进步类似,21世纪之后中国的外交格局也基本定型。从中共十四大开始,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中国外交格局中的三个支柱,十五大之后增加了多边外交,自十六大之后,排序变为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外交,十七大继续采纳了这种分类。有学者认为,十六大以来形成的这一外交格局是“符合中国国内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心的,因此是成熟的,也是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主张相一致的对外政策布局。”[13]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布局中得到极大重视,并出现了较大进展。具体而言,周边外交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中国周边外交的拓展从加强区域合作开始;第二,中国周边外交是战略目标和行动路线的统一。十七大以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从三项内容的排序来看,“和平稳定、平等互信”突出了“安邻”的重要性,而“合作共赢”则强调“富邻”。也就是说,中国周边外交实质上以“安邻”与“富邻”为两大操作手段,战略目标则是营造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地区环境。简而言之,中国政府越来越强调“安邻”与“富邻”的结合,重视地区安全合作与经济增长分享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含义可概括为“政经合一”。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这个战略目标。冷战结束创造了改善国家间关系的机会,大幅度扩大和推进了中国周边外交的范围和深度。随着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特别是国内政治经济建设的进步,如何进一步利用国际环境(包括周边环境),稳步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成为首要的问题。中国需向周边国家解释清楚,中国实力增长之后会让周边国家分享利益,并说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种分享。一个强大的中国应该不断改善周边地区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服务于本国的国内战略目标,而且也要服务于创造一个富裕、和谐的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