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书对中国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中国农村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本书理应获得人们的关注。首先,正如我们今天亲眼目睹到的,书中所关注的问题已经在中国农村社会涌现出来。其次,本书通篇关注的主题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建构。在中国土地问题的研究方面下如此功夫的,该书似乎还是第一部。最后,近几年来,中国在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正是本书,以细致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分析和研究了这些发展同土地问题的联系。
这样一部集上述亮点于一身的专著出自何·皮特(Peter Ho)教授之手,坦白地说,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我在荷兰政府曾担任过两任政府部长,在任职期间,很荣幸得到了他的帮助。出于各种原因,我以政府部长的身份多次访问过中国。自1997年起,何·皮特教授就一直陪同我出访,每一次他那精湛的翻译技巧都使我受益匪浅。没有他的帮助,我和中国政府官员之间的交流就无法顺利进行。
记得在一次正式访问期间,我和中国前外交部长唐家璇谈到了土地改革这一话题,当时何·皮特作为我的中文翻译也在场。1999年春,我参加了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为亚欧首脑会议(ASEM)做准备的亚欧外长会议。在其中的一次会议上,我和唐家璇外长讨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当时,唐家璇外长和我一致认为,毋庸置疑,中国必将成为影响全球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力量,而这一时刻的到来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此外,我还补充道,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特别是最近,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中国经济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转型时,进行全面而且必要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市场的改革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改革已经滞后了多年。以下列举了几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何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央政府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适当的改革。
首先,中国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两点:一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二是为了维持生计,农民的命运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土地使用权的高度分散不但妨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而且也不便于大规模农业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种状态从总体上危害了农村事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土地市场,允许土地的自由交易和转让,那么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部分解决。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非常必要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既不明晰也不稳定。不但登记在册的土地数量不足,而且全国尚未具有一套完备的地籍管理系统。这使得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尤为严重,并给土地资源的空间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们使用土地的方式不当而且效率极低,乡镇企业带来了土壤沙化、滥砍滥伐和工业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极为普遍。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地籍簿可供参考,土地不能用作担保物,外商对土地的投资也受到了限制。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来说,上述问题也许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至于国外的投资者,包括那些来自欧盟的外商,他们不太可能把中国的私营企业视为可靠的合作伙伴,除非这些私营企业手中掌握有稳定的土地产权。因此,潜在的投资商不得不想方设法,以降低不明晰的土地产权给投资造成的风险。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但这只会使问题更加明显,并增加中国政府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的必要性。
何·皮特教授就中国土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他为中国的改革进程,以及中国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之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中国土地市场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立法者来说,怎样策划和落实适当的改革措施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何·皮特教授在本书中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人们也许可以回避这一挑战,但正确的抉择应该是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
荷兰海牙市长,前外交部长、前农业部长
卓吉亚斯·范·阿特森(Jozias van Art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