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研究相关文献总体评述
纵览目前接触到的相关文献后我们可以发现,学者关注了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相关问题的宏观背景,对一些微观层面的版权管理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但是,总体而言对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未能引起充分重视,尤其未能重视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问题。
就我国而言,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的系统化研究遭到忽视有其深受计划经济模式困扰等历史原因,但这种历史原因更突出了研究这个课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然而,纵览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虽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得到重视,但关于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问题研究甚少。相关研究专著内容多偏于企业的专利和商标相关战略管理研究,而对出版企业版权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尚未发现。相关论文的研究,大多关注了版权战略管理体系中国家、区域、产业等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分析,缺少了微观层面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管理的研究。在版权战略管理体系中,企业版权管理处于最微观的层次。我国目前的研究现实说明,我国学者忽视了版权战略管理研究体系的整体性,未能对我国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的具体运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因此,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关于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许多不足。其一,系统介绍国外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经验的文献相对较少,缺乏对一些著名出版集团版权管理策略的整体观照,难以对国内出版企业的版权战略管理产生深层次的启示。其二,有一些文献提出出版企业应该加强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也概括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但对出版企业如何开展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缺乏详细研究。而此处所列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正是本论文将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所在。
[1] 冯小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二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第18页。
[2] 马一德:《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9页。
[3] 李德成、杨安进等:《著作权战略、管理、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3页。
[4] 李德成、杨安进等:《著作权战略、管理、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3~4页。
[5] 李德成、杨安进等:《著作权战略、管理、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13页。
[6] 于智慧:《创意产业与版权保护》,《科教文汇》2007年第4期。
[7] 宋慧献:《传媒业版权经营初论》,《当代传播》2007年第5期。
[8] 项一莎:《著作权战略的几个问题》,《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12期。
[9] 潘灿君:《浙江省动漫产业中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今日科技》2010年第2期。
[10] 王业晖:《厦门市创意企业版权保护战略调查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1] 张梦新、钱永红、盛洁:《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出版》2008年第4期。
[12] 韩洁、谭予涵、谭霞、王芳、王敏:《美国版权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 包海波:《试析美国版权战略与版权业发展的互动》,《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6期。
[14] 张介岭:《纽约实施版权战略集聚创意人才》,《经济日报》2008年1月9日。
[15] 张凤杰:《奇迹:从3200美元到436亿美元——版权经营促成的迪斯尼跨越式发展及启示》,《传媒》2007年第9期。
[16] 陈静静:《版权经营如何撑起一个媒介集团——从迪斯尼版权危机谈起》,《新闻界》2004年第5期。
[17] 徐伟:《“米老鼠”作品的演绎战略及对我国版权产业的启示》,《中国出版》2006年第2期。
[18] 原书名为《从出版现场了解著作权、出版权》,台北:尉理出版社,1987年。
[19] 李桥、刘建涛:《建立健全版权管理规范积极推动版权相关产业发展: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9期。
[20] 高瑞霞:《出版业版权政策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21] 陈玉龙:《版权管理现状与出版业的对策》,《中国出版》2007年第6期。
[22] 欧阳峰、赵红丹:《互联网出版商业模式的版权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0期。
[23] 马海群:《论版权产业发展与现代版权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8期。
[24] 胡伟、陈玲:《加强出版社版权管理工作的思考》,《出版科学》2003年第4期。
[25] 胡伟、陈玲:《论出版社版权管理》,《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1期。
[26] 谭晓萍:《论版权保护与出版社的发展》,《中国出版》2007年第6期。
[27] 参见《中国出版》2005年第10期和第11期两篇文章。
[28] 冯念华:《窃书不算偷算什么:论我国古代书籍的版权保护》,《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第11期。
[29] 田建平:《论宋代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0] 冯念华:《元明清时期我国书籍的版权保护》,《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6期。
[31] 吴有定:《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与世界书局的一次版权纠纷》,《编辑之友》2004年第1期。
[32] 叶新:《90年前的一场中外版权纠纷》,《出版史料》2002年第2期。
[33] 宋贻珍:《中国新时期书报刊的版权保护政策》,《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4] 《改革开放30年版权保护案例》,《中国外资》2009年第1期。
[35] 《近年来版权纠纷18例》,《青年记者》2009年第3期。
[36] 孙新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Harper & Row出版股份公司等诉Nation企业等侵犯版权案的判决》,王剑锋译,《译林撷英》2005年第4期。
[37] 丁志玲:《台湾出版界版权纠纷不断》,《出版参考》2004年第24期。
[38] 张广良:《〈梁漱溟随想录〉引起的版权纠纷》,《法律适用》1996年第3期。
[39] 刘志伟:《合作作品的作者都应尊重合作人的版权:〈中国海蟹类〉版权纠纷案例》,《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年第4期。
[40] 盛利中:《谈谈希拉里回忆录中文版权纠纷》,《新东方》2004年第4期。
[41] 刘志伟:《一起因销售库存图书引起的版权纠纷》,《科技与出版》1994年第5期。
[42] 刘燕、厉春雷、钱永红:《浅谈数字出版中的版权保护》,《编辑之友》2007年第4期。
[43] 张惠:《互联网出版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4] 陈济众:《网络出版的版权保护及防范对策》,《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第3期。
[45] 何治安:《小议数字化时代图书版权纠纷——图书数字化也要经过出版者的许可》,《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
[46] 王晓玲、郭彦青、吕志军:《电子出版物版权审查的侧重点与方法》,《中国编辑》2007年第6期。
[47] 常青:《论版权经营理念》,《编辑之友》2006年第2期。
[48] 郑友德、田志龙:《试论影响版权价值评估的若干经济学因素》,《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49] 孙学良:《版权价值评估与市场交易规则》,《大学出版》2001年第2期。
[50] 黎雪:《中国版权经营人的职业化道路》,2002年10月2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51] 黎雪:《漫谈“中国版权经营人”的职业化道路》,《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5期。
[52] 冉季军:《促进版权贸易,保护文化主权》,《出版广角》2009年第5期。
[53] 彭文波:《对国际版权贸易的文化安全思考》,《出版科学》2006年第5期。
[54] 刘伟见:《版权贸易视域下的文化思考》,《中国编辑》2009年第2期。
[55] 郭奇:《全球化时代版权贸易的文化传播使命》,《中国出版》2009年第3期。
[56] 邹静静:《版权贸易对出版社成长贡献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57] 彭心倩:《版权贸易合同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8] 张洪波:《版权贸易谈判实战技巧》,《出版广角》2008年第8期。
[59] 张凌凌:《国际版权贸易中的履约责任探析》,《中国出版》2009年第Z2期。
[60] 邹建华:《国际版权贸易信息平台的构建》,《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9期。
[61] 齐峰、王琦:《试析出版集团版权贸易的发展取向》,《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4期。
[62] 林海威、张岩峰:《出版集团该如何做好版权贸易工作》,《编辑之友》2005年第6期。
[63] 潘文年、张歌燕:《论出版社怎样构建版权贸易竞争力体系》,《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2期。
[64] 贾芳芳:《少儿出版的版权贸易问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5] 曹晋、韩绍伟:《全球化语境中的科技图书版权贸易分析》,《中国出版》2008年第6期。
[66] 孙英姿:《浅析大学出版社在版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科技与出版》2008年第12期。
[67] 吴赟:《欧美国家对外版权贸易的特点》,《中国出版》2005年第8期。
[68] 董梁:《中外版权贸易比较分析》,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9] 黄璇:《西方图书版权贸易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出版参考》2004年第19期。
[70] 张勤:《版权产业与版权贸易的发展——从美国经验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1] 苏振华:《中美版权贸易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2] 王加胜、金铁鹰、王行鹏:《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辨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73] 徐徐、朱允卫:《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出版》2009年第7期。
[74] 申作宏:《从美国国际书展到北京国际书展看版权贸易》,《中国出版》2002年第7期。
[75] 肖蕾:《中日图书版权贸易比较》,《出版参考》2007年第9期。
[76] 李艳:《澳大利亚的图书版权贸易》,《出版经济》2004年第9期。
[77] 张养志:《中俄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
[78] 罗琪:《这边风景独好——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近年来版权贸易情况回眸》,《中国出版》2004年第10期。
[79] 李峰、郭晓东:《从强势购权到国际组稿——版权贸易与“世图”的发展》,《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5期。
[80] 张福堂、周海霞:《新亮点闪出版贸新星——记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图书版贸情况》,《出版广角》2003年第5期。
[81] 曾学民:《走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权贸易透视》,《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3期。
[82] 夏丽英:《精品与创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版权贸易》,《出版广角》2003年第5期。
[83] 柳青松、王文斌:《理念的引进与引进的理念——辽宁教育出版社版权贸易综述》,《出版广角》2001年第1期。
[84] 袁楠、竺祖慈:《眼光与责任——《魔戒》版权贸易个案“揭秘”》,《出版广角》2003年第5期。
[85] 聂镇宁:《一部超级畅销书的“生命工程”——〈哈利·波特〉的整体开发与营销》,《编辑之友》2002年第5期。
[86] 安波舜:《当我独自面对世界——〈狼图腾〉版权输出过程》,《出版参考》2006年第25期。
[87] 汤喜燕:《廓清与建构并举——评〈图书出版附属版权贸易理论和实践〉》,《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1期。
[88] 参见该书勒口推介语“内容简介”。
[89] 魏龙泉:《美国的“附属版权”贸易》,《中国出版》1997年第10期。
[90] 叶新:《要关注附属版权贸易》,《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10期。
[91] 苏振华、汤伟武:《附属版权经营——一座被忽视的富矿》,《编辑之友》2006年第5期。
[92] 李红祥、汤伟武:《我国附属版权经营的瓶颈及其对策》,《出版广角》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