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悼烈士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85]居正谓当时改元的必要有三:“一便于记忆;二进于世界大同;三预算年度,减少随闰麻烦。”[86]此固然为改元目的,但无疑也有宣示“新朝”异于前朝之意,改用阳历与历史上新朝建立、皇帝登基改元相同。不过不再是封建王朝更始,而是象征着民主共和与新国家的诞生。
虽然民国改用阳历,但周年黄花岗烈士殉难纪念日仍在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进行,该日为阳历1912年5月15日。各界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同盟会驻沪支部借英租界浙江路新新舞台开追悼大会,楼上为来宾席,楼下为会员席。演台设烈士花座,前又设演说台,挽件布满四壁,总数在五百件以上。午后2时半,各会友齐集南京路该会机关部队,执旗恭迎诸烈士灵位。起行前有会友三人各执国旗开导,次军乐队,再次会友多人共执白布长幔,上书“黄花岗”三大字,中书七十二烈士姓名,男女会友各挂黄花一朵。并各执蓝地白点小旗一面,随送者约三百余人,由该会起行朝西折至望平街转弯由二马路一直至新新舞台。舞台内外遍悬松柏,门外悬挂两联:一为“四百兆同胞放声一哭,七十二烈士含笑九泉”。一为“男儿死耳,碧血溅黄花,莫说去年今日;魂兮来乎,青铜留素相,起看故国新民”。灵幕安设会场正中,一时政军学商各界及各团体先后参会者不下千人。开会秩序:1.乐作;2.报告;3.行礼;4.读诔文;5.乐作;6.演戏;7.乐作;8.报告赵伯先烈士历史;9.报告容纯父先生历史;10.乐作闭会。最后摄影留念。[87]
黄兴作为南京留守发起假三牌楼第一舞台开追悼会,午后2时,留守、都督及各军学警各界各国领事均列会,中西男女不下数千人,楼上下均满。开会秩序:奏乐开会;留守报告;起立行三鞠躬礼;读祭文;奏乐;来宾演说;奏乐闭会。黄兴作为黄花岗起义参与者,其报告语气激昂,感人肺腑。场中鼓掌如雷,有泪下者。[88]
另在广东、北京、河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方,同盟会分会都举行了纪念追悼会。在广州,孙中山亲率同志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上海浦口举行的纪念会极为壮观,会员及男女来宾参会者达千余人。会场位于军司令部对面的操场,悬对联数十幅,五光十色。四面围圈以白布大门编以松柏枝,额曰:“去年今日”,对联:“荆棘丛中魂依庾岭;杜鹃声里血染珠江”。临时卫兵严加保护,由宪兵营长赵超遴派宪兵官警列场监视。内遍悬万国旗幡,最高点有极大芦棚,内置英烈灵位,系以鲜花制成,题曰“广州死义诸先烈之英灵”。灵后有高木竿,上悬白幡曰:“广州死义诸先烈之纪念日”等字,临风招飐。灵旁供养各种鲜花水果及檀香等,芦棚四围系鲜花及松柏枝。各种旗帜最惹人注意者为“黄花遗痛”四字横匾。午后1时,各会员及男女来宾等鱼贯入场,各军队排列雁行。由总干事李亚南宣告摇铃开会,职员会员东序立,男女来宾西立。立定后白旗一展,军乐十分钟。田柏会长代表李祝臣敬香敬水毕,奏乐十分钟。由交际科长钱龟宣读开会词毕,奏乐十分钟。各职员会员及男女来宾相继行三鞠躬礼,三呼纪念万岁,奏乐十分钟。军人歌声慷慨,会议由此停止约半小时,复奏乐十分钟,遂散会。各职员及会员等摄影纪念,会场秩序整肃,布置周到。[89]
黄花岗起义周年纪念颇为盛大,全国许多地方在同盟会支部及分会操办下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形式大同小异,多采用新式追悼会,行礼为“三鞠躬”,包括祭文、诔词等传统成分,且如上海追悼大会还有“大出丧”,原为达官贵人家有逝世者出殡时“摆架子”。[90]周年纪念之际,国家尚未确立国家纪念日体系,但已见运用“纪念日”概念。当时报载:“今日何日,即去年之黄花岗流血纪念日也。”[91]“今日为广东黄花岗七十二先烈周年之纪念日。”[92]“惟中华民国元年五月十五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亦为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举我广州失败流血之纪念日也。”[93]甚至有人明确将之拟定为黄花岗纪念日,[94]制度性纪念黄花岗起义中死难烈士。此后北京政府统治期间,再也没有类似大规模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