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SARS危机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践评估[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

2002年年末,一个幽灵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游荡,而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它成为此后数月来肆虐全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恶性病毒,而中国成为这个病毒的首选之地;我们也不会想象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恶性病毒在不经意之间演化为一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悄然而至、肆意攻城略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话题,并构成对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新一届政府的特殊考验。但是,历经数月的艰苦斗争,我们却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幽灵给崛起的中国带来了很多思考,或许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变革、加快制度建设的契机。

SARS病毒蔓延之际,中国几个大城市遭受重创,全国性危机管理体系的匮乏、领域性(Issue Area)或部门性(Sectoral)危机管理机制落后暴露无遗,体系、机制的不完善凸现了加强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乱世用重典”。中国领导人和中央政府在疫情大肆蔓延之严峻时刻,决策果敢,行动果决,以前所未有之开明姿态和行动,惩治负有重大责任的高级官员,着手建立和完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并制定、颁布和实施相应法律法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相应的领域性危机管理机制已初见成效,并在实践中开始逐步完善。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已进入社会结构的全面分化时期,利益和权力将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形成不同危机的可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仅连续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在经济领域里,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农村发展不足、移民安置不当等因素引起的群体事件常有发生;在政治领域,转型期间政府职能的界定尚未明晰,腐败渎职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政府的信誉;与此同时,司法机构腐败、滥用职权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国内社会贫富差距继续加大,经济秩序亟待调整,民众心态极易失衡。国际上,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中美撞机事件都预示着中国即将面对种种外交危机。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已进入一个危机频发时期,而且危机高频发生将是常态。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在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完善、成熟的全国性危机管理体系及其与诸问题领域的有效连接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上讲,SARS危机及其处理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危机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