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健全青海藏区维稳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青海全面发展,以社会可持续稳定为前提。推进统筹发展和长治久安,青海任重道远。青海省长期处于应对藏区稳定的前沿,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初步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了青海藏区的实质性稳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全省维稳工作从应急状态向常态建设转变,强基固本,完善维稳长效机制。正如调研期间一位统战干部向我们指出的:“美国我们都不怕,达赖集团怕什么,关键是内部问题的解决。”通过加强内源性稳定措施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才是青海藏区稳定的治本之道。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用三至五年时间集中解决制约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的要求,结合青海藏区稳定的实际,我们建议:

第一,实施政权工程,全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青海藏区稳定的核心在政权建设,政权稳固则万事俱备,而政权建设的重心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基层安,则全局安;基层稳,则全局稳,要加强基层、稳定基层、建设基层,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覆盖不广、功能不强、凝聚力减弱等实际问题,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发展、反分裂、护稳定、聚人心的坚强堡垒。当前,青海藏区的基层执政能力普遍偏弱,一些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念单薄,传统的封建部落制遗风依旧存在,且封建特权意识有所抬头,并往往与行政管理交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中的作用,选好配强基层班子,以乡镇、村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权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治保、调解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及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切实充实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工作力量,夯实基层维稳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全面加强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基层维稳工作的思想基础;积极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大力加强对政法机关技术装备和侦控设备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无线电视接收信号的管理,夯实基层维稳工作的经济技术基础;全力打击恶势力、宗教分裂势力和部落封建势力,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确保基层政通人和,夯实基层维稳工作的工作基础。

2010年3月26日在青海藏区调研途中。

第二,实施民心工程,全面把握学生的教育权,建立宗教界人士的系统教育机制,全力加强群众思想教育。我们与达赖集团和国外敌对势力在思想战线的斗争从未休止。藏族聚居区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传统势力依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藏区群众日常生活,达赖借此与我们争夺民心,并进一步把重点放在藏族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上,国外精英工程也有这样的企图。藏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5年,寺院僧侣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普通群众,寺院成为传播藏文化的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藏区学校的许多授课老师带有民族偏见,有的观点非常极端,甚至在讲台上公开讲反对共产党的内容,引动年轻学生的情绪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开民智,塑民心,固民愿,强民能。要全力以赴加强思想教育,针对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学生、僧人等不同对象,分别开展爱国、爱教、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社会主义法制等教育,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要加快教育格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寄宿制学校、职业教育三大工程,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思想水平。尤其是,建设好藏区学校,逐步把藏区幼儿教育、中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的主动权。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佛学院、经学院等培训基地和教育资源,采取联动培养等方式,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僧人培训教育基地,确保僧人系统教育的制度化,并进一步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强化爱国宗教人士对寺院的领导权,巩固青海藏区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

第三,实施民安工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夯实维稳的社会基础。青海是典型的城市、农村和牧区三元社会结构,社会异质性相当强,[6]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甚大,在经济权益、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仍会发生矛盾和纠纷。[7]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青海进入人民内部矛盾高发期,而利益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表现在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房屋拆迁、草场边界、虫草采挖、矿山开采等方面的纠纷,也是境外势力兴风作浪的突破口。内外因素结合来看,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更重要,影响更大,也是真正根本性的问题。达赖集团等境外因素是从内部矛盾、利益纠纷着手来煽风点火的,唯有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消除群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才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我们要实施民安工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不稳定因素,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把工作重点从被动应对转移到主动化解上,从应急管控转移到常态治理上,确保矛盾在源头得到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当前,我们要重点解决好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依法办事,防止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产生社会矛盾;认真排查因经济利益、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抓住利益协调这个关键,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夯实青海藏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

第四,实施民生工程,致力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个社会是否稳定,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好坏,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达赖集团、国外敌对势力的斗争,说到底是民心的较量,只有不断改善民生、造福人民,才能始终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须着眼于当前谋划长远,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工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为实现藏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系的突出问题,如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加大人畜饮水和小型水电工程建设力度,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农牧区的公路桥梁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关注点,尽早建立反渗透民生基金,从小民生项目着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围绕就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领域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夯实青海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经济基础。

附录1 在青境外非政府组织基本情况

附录2 境外非政府组织青海省分布情况


[1] 本调研报告系作者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论坛“青海藏区稳定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是作者担任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赴青博士服务团秘书长、青海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期间在青海省委党校的配合和帮助下完成的,本文成稿于2010年8月15日,定稿于2010年8月25日。作者感谢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武伟生、副校长李良才和张伟、民族宗教部主任关桂霞教授的宝贵意见,感谢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青海省外事办公室、黄南州人民政府、黄南州政法委、黄南州委统战部、黄南州委党校、黄南州佛教协会、中共同仁县委、同仁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在调研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本文曾刊载于《统战理论内参特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编)2010年第7期,供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部分内容以《中国青海藏区稳定的涉外因素分析与对策》刊于《国际观察》2010年第6期,第64~71页。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84页。

[3] 段继业:《青海社会文论》,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142页。

[4] 强卫:《以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稳定、推动发展》,载《人民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11页。

[5] 例如,将贫困僧人纳入低保的范围,加强对僧舍的建设,让僧人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在玉树震后重建中,政府对僧人采取一视同仁的力度,向他们提供与普通居民一样的补助,并投资于有文物价值的寺院建设,这是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的政策措施。

[6] 段继业:《青海社会文论》,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4页。

[7] 关桂霞:《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与实践考察》,载《攀登》2009年第5期,第59~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