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国家篇

从开放型大国到开放型强国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总结与展望[1]

中国改革开放演绎了人类历史迄今最为迅捷而成功的发展故事。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革新了人们的观念,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并没有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观念视野。迄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开放大国之一,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从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社会的进程正在加速。

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鉴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增长迅速、高度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源泉。[2]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潮流,对世界和亚洲的影响越发显著,并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正在分享中国开放和崛起带来的红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很多人预期的重大外部冲击和痛苦调整,而是产生了积极的战略效应,体现出巨大的开放红利,取得了互利共赢的重大成果。[3]

概言之,对外开放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它实质性地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正在开创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相辅相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然,中国对外开放既有其正外部性效应,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负外部性影响,对外开放付出一定程度的经济代价、市场代价、社会代价乃至安全代价也在所难免。中国着眼于避免过度开放之虞,高度关注开放过程中的经济稳定和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各界人士深化对其开放战略的反思,积极建言献策;中国决策者非常关注对外开放中存在的一些片面性问题,并着手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新政策、新法规予以约束和完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致力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倡导互利共赢,从开放型大国成长为开放型强国。如何从观念、战略布局上体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目标,改变消极应对的对外开放态势,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框架设计,实现从消极应对到积极谋划的战略转折,又积极发挥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战略目标的总体实现,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重大战略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