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历史探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瑶田

瑶田的产生,与蛮僚归附,兵籍,营田戍边,承田充兵,密切相关。宋嘉定五年臣僚言:“旧尝募民充弓弩手,计口给田。”是田称之为瑶田,“而比年防禁日弛,山瑶峒丁得售私田,绍兴后,又加整顿,瑶兵分处要害,量口给田,训练以时耕战合度。”(《宋史·蛮夷列传》卷494)庆历三年,桂阳监蛮瑶内寇,岁余逾岭南遁。庆历七年,杨畋往韶连等州招安之,乃约贼出山峒,授田为民(《宋史·杨畋传》)。《宋史·食货志》卷176谓:“前代军师所在,有地利则开屯营田,以省馈,路帅悉领营田使,营田其徭役科配并免。”

元代,实行屯戍营田之制,纳税而无役。

宋亡,营田戍边,瑶兵之制皆废,湖广平章刘国杰悉复其制,称之为土著民屯。《永州府志》卷7《食货志·户口》载:“道州土著民屯徭户38644户。宁远土著民屯徭户23.353户,永明土著民屯徭户23.769户。”屯田瑶户之田,称之瑶田。《广西通志·经政略》卷155载:“(元)大德六年,黄圣许叛逃,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募牧兰及融庆溪峒瑶僮民丁处屯耕种。”溪峒瑶处屯耕种,正是营田之制。广东清远县有瑶四十巢,元例岁征山地租米三百石(《清远县志》卷8)。反映元代广东清远瑶田纳粮状况。雍正《广西通志·屯田》卷26载:“唐中宗景龙末(公元709年)王睃为桂州都督,州兵旧仰食衡永。睃始筑罗郛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亩,以息转运。元和初,韦丹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筑州城,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都省言:“广西诸郡措置屯田已有小效,若邕、钦、宜、融、柳、浔诸州能一体讲行,可省籴运,诏守臣责措置经略安抚,提领课以殿最,仍条具上来。元至元二十年(1283)秋七月,并左右两道归广西安慰司置元帅府,乌克逊绎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邕管徼外蛮峝,绎循行并得其扼塞处,布画远迩,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余户,置雷留、那扶十屯,列屯堡守之,陂水垦田,事上行省哈唎哈逊曰:此土著之民,诚为便之,内足以实空地,外足以制交趾。”唐宋土著屯田,是谓营田,元屯田土著,谓之瑶户,是田谓之瑶田。

同治《常宁县志·杂纪》卷15载:“五洞民瑶,即欧阳修所谓莫瑶……宋熙宁间相率纳土输米粟。明宣德时知府余奏,瑶田纳赋比民,常宁瑶田始有定赋,遂称民瑶。”

明代,由于瑶户分军民二籍,瑶人军籍耕种之田称为瑶军田,民籍耕种之田称瑶田,二籍之田,仍泛称瑶田。“瑶民受抚,计口授田以耕,其田有税而无役,即宋之丁米,无他科,受豪强(招主)役属之,听本州调度,置瑶官统率,有盗亦可御之。”(《天下郡国利病书》卷76)乳源县黄连山旧有隘口,有瑶屯戍。洪武平定连阳瑶乱后,募福建汀、漳等地人民耕种,承顶瑶户,其《黄连山分山总部》记载:“洪武三十年二月,来居瑶地山场,耕瑶地山岭。”

明成化年间,广东高州实行瑶兵制,各地推广,瑶田普遍存在。据地方志记载:“万历四年,总督凌云翼平定罗旁瑶乱,立东安县,割阳春之云廉等十一峒瑶田税米五百九十四石二斗零七合,凑之以为县。”(清道光《阳春县志》卷4)兴宁县,明代“瑶人山米七石,每石折银一钱五分”(《兴宁县志》卷5《赋役志》),合浦县永平司,有瑶军田一百四十四顷一十八亩八分七厘(清道光《廉州府志》卷23)。晚明,阳春仍有瑶田计税米四百三十二石斗(清道光《阳春县志》卷4)。

明广东都御史韩雍讨平广东永平瑶乱后,将所领广西俍兵、瑶兵,分守要隘,拨荒田耕种,蠲徭薄赋,名曰俍田、瑶田。终明之世,承田充兵,粮饷不费,地方足资守御(清道光《廉州府志》卷23)。

有关湖南瑶田的资料,《古今图书集成》卷1231《宝庆府赋役考》载:“本府共秋粮四万九千五百六十九石,内除武冈更名庄为,那溪、小坪二里苗瑶粮,新宁、城步苗瑶等米,内除新宁瑶粮。又那溪,小坪瑶粮,例不当差。顺治十六年,又垦瑶田九十亩七分。”卷1233又云:“武冈、那溪、小坪二里,瑶田一百五十八顷五十五亩七分,瑶粮一百九十六石六斗九升。(新宁县)瑶丁、瑶民米一十石九斗六升五合,垦瑶田二十四顷六十三亩六分五厘(瑶丁为军籍,瑶民为民籍)。”

卷1275《永州府赋役考》:“东安县,以上科税粮五千八十石五斗三升七合六勺,内瑶粮止纳秋粮,折色免派差徭,不分官兵一体编差,实在人丁七千六百一十丁,瑶丁二十四丁,例不派差。道州:科秋粮八千五百五十一石三斗四升八合八勺,内除本色瑶米三十五石六斗不派外,又除折色儒瑶官等田米二百五十六石一斗。户口人丁,实在人丁千七百三十一丁,内瑶丁一十二丁,例不派差。”卷1277《永州府赋役考》载:“永明县瑶田五十一石五斗四升七合五勺,本色不派外,折色瑶粮三十石三斗二升一合五勺”,免丈瑶田,三顷田十四亩六分三厘,每亩科瑶粮五升三合五勺,该瑶粮米一十八石四斗三升七合七勺,奉例将免丈瑶粮本色外,入籍瑶粮止纳就折银,免派徭差,余不分官民,一体编差。零陵县:“瑶田七十五顷二十三亩八分七厘,俱下田。”(《零陵县志》)

广西方面有关瑶田的记载,《古今图书集成》卷1420《桂林府田赋考》载:“本府原额官民瑶田地塘税二万三千五百一十九顷八十二亩一分六厘零。”

清代,允许瑶田民间置买为业,由是瑶田鬻卖典当(清陆向荣《阳春县志》卷4)。乾隆二十一年(1756)裁革瑶目,瑶田归瑶民私业。如乳源抚瑶李本琛子孙,至道光间换发土地印照文书,不再称瑶田,其田地山岭,则写明四至,照数管业,仍“递年纳粮当差,永为己业”。广东仍有地名为瑶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