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设计

本文以新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新疆师范大学的初级汉语课堂作为被调查的汉语文化环境,以“其他需求”性跨文化适应,如工作、商务、旅居、学习等为主题,以“学习需求”性跨文化适应为研究重点,围绕五个主题,即“来疆留学生对正在学习—习得的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状况,来疆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和中华才艺的适应状况,来疆留学生在汉语课堂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心理表现,当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症状时的反应特征及心理感觉,留学生达到‘文化适应’环节时的心理感觉”,通过问卷调查从宏观层面描述、分析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的适应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体适应度的不同,依据适应状况对留学生进行分类。每类中随机选取典型对象进行访谈,从个体层面揭示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的心理活动规律。

(一)调查对象

为了从源头调查研究留学生在学习—习得汉语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原因,本文选择了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中心就读的2010级非学历教育B教学系9个初级教学班留学生(以中亚留学生为主)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样本含量计算如下:

公式中:N代表所需要样本量;U表示置信水平下的统计量,α值通常取0.05,则U1-α/2=1.96;S代表标准差;d代表置信区间的1/2,在实际应用中允许误差,或者调查误差。对于样本含量计算,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先随机抽取30名留学生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量表分值标准差为6分。根据科学实验证明:抽样误差d值为1较为合适,因而本研究所需样本含量为:

若按15%不应答率计算,则确定需要调查人数为141×(1+15%)≈162例。

B教学系9个初级教学班的留学生(以中亚留学生为主)共240余名,其中216名留学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3份。调查对象样本含量达到标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表1显示,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人数较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以及其他国家留学生人数较少。因此,跨文化适应趋势中以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统计数据为基数。

表1 调查对象国籍比例统计

表2显示,调查对象来疆前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阶段,其次为大学阶段,说明调查对象的“母语认知思维”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跨文化适应第二语言文化的学习—习得,会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

表2 调查对象学历水平分布比例统计

表3显示,调查对象性别比例较接近,符合调查要求。

表3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统计

表4显示,正式实施调查的阶段,有91.1%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初级汉语交流能力;8.9%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中级汉语水平。这说明调查对象具备完成问卷的能力。

表4 调查对象当前汉语水平分布比例统计

表5显示,调查对象来疆留学之前,只有72人学过汉语。其中学过一年和半年汉语的留学生占大多数。调查对象中有38%的留学生为“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文化。这说明调查对象具备从源头调查跨文化适应的条件。

表5 调查对象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的时间分布比例统计

表6中可看出,调查对象年龄主要分布在14~23岁。这说明来疆留学生年龄偏小。

表6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比例统计

表7显示,调查对象中自费留学生占到70.4%,而自费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较为灵活。

表7 调查对象学习类型比例统计

(二)调查与统计方法及问卷信度、效度检验报告

1.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数据输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数据。统计工具采用SPSS 13.0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两变量多重相关LSD检验等。

问卷调查:在“跨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学习之间有密切关系”理论指导下,参考以往相关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从中选出与本调查相关的部分予以修改,而后设计出本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留学生正在学习和体验的初级汉语知识、中国文化、中华才艺三个维度的若干问题。对每个维度中不同选项的选择频率进行统计,以期获得留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状况。

深度访谈:对问卷数据统计显示的适应状况进行趋势描述,问题涉及留学生来疆留学的期望、需求、动机等情感因素,之后根据每个维度中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趋势再进行分类,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按照问卷编号分布情况选择3~4名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实证初级留学生“学习需求”性跨文化适应的特点和规律。问题倾向于调查留学生遇到汉语学习困难时“文化休克”症状的特殊表现,以及克服困难进入“文化适应”环节的心理反应等问题。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均进行了俄语翻译。为了提高语言等值性,采用往返翻译(back translation)的方法。先请中亚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助把汉语翻译成俄语,再请外国语学院的中国俄语教师把俄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对照其中的差别进行修改,完成问卷翻译工作。

课堂观察:四个多月的调查期内,在两个初级班中与留学生每天“零距离”接触,直接在初级汉语课堂中进行观察和实证,为研究积累原始资料。

2.问卷信度、效度检测报告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国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学习汉语的时间、入学类型)及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三个维度的评估。三个维度共计43个问题(包含子项目问题),每一个问题有4个选项: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不知道,计分情况为:“喜欢”计1分、“一般喜欢”计2分、“不喜欢”计3分、“不知道”计4分,总分43~172分。分数越低,代表喜欢程度越高,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就越好;分数越高,代表喜欢程度越低,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就越差。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评价)主要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Cronbach’s α系数可以作为检验调查问卷及各维度一致性的评价指标。一般认为,Cronbach’s α>0.70,则表明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可靠性较高。本文使用的调查问卷信度检测结果显示,“三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为0.886、0.789、0.781,均>0.70,说明调查问卷各维度内部一致性较好、较可靠(见表8)。

内容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调查问卷的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因子模型分析,提取模型公共因子,分析调查问卷的维度,并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三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表8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信度检验(Item-total Statistics)(n=203)

续表

共203名中亚留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203名中亚留学生中,男生106人(52.2%),女生97人(47.8%);年龄集中在14~23岁及24~29岁这两个年龄段;学历水平方面,初中阶段有33人(16.3%),高中阶段有116人(57.1%),大学阶段有54人(26.6%)。所有接受调查的留学生得分波动于43~172分。得分呈偏态分布,其P25P50P75分别是99分、106分、114分。

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主要是应用结构效度来分析调查问卷反映实际状况的有效程度。结构效度指对于一个理论假设能得到调查中测量数据的支持,即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也就是问卷所要测量的概念能显示科学意义并符合理论上的设想。而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找出事物特质,找出影响变量、支配变量的本质因子,即共性因子,最适合结构效度的测量。本文因子分析主要采用抽样适度测定值(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和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检验原始变量相关性。一般认为KMO>0.7或者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的P<0.05,则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调查问卷三个维度的总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的KMO值为0.734,Bar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检验显示近似卡方为163.153,P<0.01,可以认为:问卷数据是适合因子分析的。应用主成分分析,可见每个维度的公共因子方差都大于40%,提示每个条目的40%以上的方差都可以用公共因子解释(见表9)。

表9 公共因子方差

根据特征根值>1提取1个主成分,这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5.278%(见表10)。

表10 调查问卷主成分分析

应用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检验因子载荷,各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可以认为:调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见表11)。

表11 应用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检验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因子载荷

调查问卷内含三个维度量表的效度分析显示,KMO=0.734>0.70,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问卷调查数据可用于进行相关、方差分析等;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X2=19260.637,自由度为190,P<0.01,显示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相关、方差等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同时,反镜像相关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值(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MSA)≥0.854,也同样说明本研究数据适合于进行相关、方差等数据分析。

内容效度评价是指所选条目是否能够代表所要测试的主题或内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测试三个维度,以三个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检验内容效度。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大于0.70,P<0.01,提示内容效度较好(见表12)。

表12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n=203)

通过检验,本文设计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表明所建立的因子分析模型是合理可信的。但是,这个模型只解释了原始变量65.27%的信息,因而表明:调查问卷的条目选取或问卷设计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本文使用的样本仍有一定局限性(仅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0级非学历教育B教学系的9个初级教学班中进行),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群体或样本地区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