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改革研究领域
1981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已经普遍搞起了包产到户,但我省只局限在贫困县和“三靠队”搞。农民除了自留地的小自由外,其他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仍受到限制。城市实行粮食和猪肉定量供应,城乡人民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活跃城乡经济,解决城乡人民生活困难,在发展全省畜牧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方面,省委、省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其中包括出台突破“左”的有关政策限制和确定一些重要调研任务。特别是省委书记杨易辰、省长陈雷指示:“为了解决发展全省畜牧业生产饲料来源问题,要对全省糖厂甜菜丝返还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专题报告。”
1981年12月20日,我被调到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室任副主任,在陈雷省长身边工作。我到调研室上班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办公厅领导指定我起草省长报告和提出放宽农副产品政策规定的意见,准备在12月24日召开的全省工矿企业农副产品基地工作会议上用。离开会仅有两天多时间,我的压力很大,用两昼夜的时间,汇总了有关部门提的初步意见,形成讨论稿,经起草成员单位讨论同意后铅印,及时报送省委常务会议审定。常委会议通过了省长报告,原则通过政策规定,并让参加基地会议的同志讨论。最后,由我承担了政策规定的修改和定稿任务,并为省长起草了会议总结讲话。事后,办公厅领导对我说:“当时,我们都为你捏把汗呀!没承想你适应得这么快。”接着,根据省长、秘书长的指示,我又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经省委、省政府讨论修改后,正式发布实施。
从1982年2月开始,我先后完成了《关于落实决定,发展生猪生产当前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等6个调查报告和建议。其中,有3个被省政府办公厅以正式文件或用电报,批转给各级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有的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有的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省委书记杨易辰看到我写的《关于甜菜丝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后,当即做出批示:“甜菜丝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饲料来源呀,而我们都成了沉重的包袱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养猪养牛大发展就搞不起来,糖的大发展也走不动了。因此,解决甜菜丝的问题是我省一个大问题,建议将此复印给畜牧部门、粮食(饲料)部门、轻工厅(糖业公司)以及财办进行研究。在一个月内召开一次会议进行讨论,一定要拿出解决的步骤,拿出可行方案,要有数据、有办法,请玉生同志(省委常委、农工部长)牵头,必要时我也参加,研究室也参加,不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撒手。”
10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我省改革开始出现转机。陈雷省长要求我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和省内改革动态,每天我都要用不超过1000字的文稿向他汇报,同时还要进行综合,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时通报。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请示陈雷省长同意,借来两名干部,天天看全国各地报刊和省内各地文件与简报,摘录改革信息。
年底,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和改革出现的新形势,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省政府1982年工作总结和1983年政府工作任务,拟向省委常委会议汇报。这次常务会议到晚上7点才结束,陈雷省长对我说:“明天下午,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你要把今天讨论的情况,写成政府1982年工作总结和1983年工作任务安排意见,明天上班交我。”我已适应陈省长的工作节奏,熬了一夜,次日早7点,将1万多字的稿子送到陈雷省长手中,陈雷省长相当满意,只改了4个字,省委常委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1983年3月2日,陈雷省长同我有一次长谈。他要求我研究一下经营责任制问题,要侧重研究工业和商业,先研究工业,集中抓点儿共性的东西,核心是包,哪些形式适合哪种企业要做些研究。他说:“要把面展开一些,还有其他行业,核心是经营形式,到底给个人多少利益合理,要系统研究下去,理出一条思路指导工作开展。你这段什么也不要干,就研究这个问题。”从这件事开始,我在调研室的工作重点转向研究改革。
时隔不久,省政府在佳木斯市召开全省财贸工作改革会议,我随陈雷省长和其他省领导到佳木斯市。陈省长看到会议起草小组为他起草的报告后,认为有些观点,特别是对市场需求是否存在饱和问题,有不同看法,就决定当天不讲,推迟一天,提交与会同志讨论,并派我到桦川县进行调研。在桦川县,我通过召开有商业、供销、工业、物资部门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认为有些商品积压属于正常库存,有些商品卖不出去属于不适销对路,许多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应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个市场不存在“饱和”问题。当晚回来,向陈省长汇报后,他表示同意,并写进了修改后的陈雷省长的会议报告中。
总之,在农村包产到户的问题上,黑龙江比全国晚了两年多。直到1983年上半年,省委领导才认真吸取教训,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书记杨易辰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诚恳地告诫各级领导同志,不要坚持领导规定的那种体制了(指农业机械化),还是尊重群众为好。至此,黑龙江的农村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