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1辑·历史·社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创刊词

您手上的这辑《当代日本中国研究》,是由日本人间文化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组织编辑的学术论文集的创刊号。书中收录的论文和大部分书评原刊发于日本的学术刊物,集中反映了当今日本之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编辑出版本书,旨在向中国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当代日本之中国研究的窗口,以促进中日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经过数年的酝酿,本刊能够最终得以出版,同以下三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学界长久以来一直具有重视介绍国外学术成果,借此推动自身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对于这一点,我自身便有着真切的感受。记得1970年代末,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大地,在北京、上海等地走访了数家书店。偌大的书店,书架上的书籍寥寥无几,且内容单调,无声地揭示了刚结束不久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的破坏程度。然而,仅仅数年之后,情形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代初,中国书界掀起了一股出版国外学术译著的热潮。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量译著中,我注意到其中不少是1950年代面世的作品的再版,这让我对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我欣喜地看到在中国,国外学术译著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研究,成为促成当今中国学术界繁荣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层意义上,我希望本书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日本的中国研究学界的积极愿望。众所周知,日本的中国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但限于历史及国际环境因素,我们同中国学术界的交流一直比较有限。冷战时期,日本的学者只能通过文字资料等有限的渠道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均成为了可能,研究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尤其在近年,随着中国学术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对日本的中国研究学界来说,中国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研究对象,更是重要的研究伙伴。本书希望通过介绍日本方面的学术成果,提高中国的学者们对日本的中国研究的关注,并得到他们具体的意见和评点,从而促进双向的学术交流。

第三,中国目前正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并且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都给中国的学界,还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独自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式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模式,既充满魅力,又富有争议。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思考中国所要应对的种种问题,已不再是中国本身的课题,更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倍加关注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日两国的学界有着众多的共同课题。

本辑选取的基本上为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论文。所收文章中除了数篇书评为本编辑委员会的邀稿以外,其余的专题论文、书评以及研究动向均为日本的权威学术刊物的已刊论文。20余位著者,除了数名著作等身的资深学者以外,大多为三四十岁的中坚研究力量。通过他们的研究,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对日本的中国学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日本的中国研究长期以来以细致和扎实的研究风格广为人知。新一代的日本学者同样注重从某个地区的特定具体问题着手,通过细致的资料调查和现状分析,寻找出潜藏在中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本刊的顺利出版离不开日本人间文化机构在组织及财政上的支持。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为有效开展和利用日本国内的学术资源,进一步开拓中国研究,于2007年以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东洋文库为共建研究基地,创建了“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2012年,爱知大学和法政大学两校作为合作研究基地加入本项目。时值创立第7年,今天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将以下三条作为基本目标和课题。

第一,重振并推动作为区域研究的中国研究,实现“现代中国学”的体系化。日本学界长久以来具有注重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的优良传统。为振兴和发展日本的中国研究,在美国的区域研究出现衰退,学界中普遍出现轻视跨学科研究倾向的局面下,我们坚持在保持学术传统的同时,将文明论、文化论、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兼容并蓄,摸索综合性的方法论,以进一步推进对中国的研究。

第二,为提高对现代中国进行研究的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在项目内部的各研究基地之间,积极推广系统性有机性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增强各基地之间的横向学术合作。在建立面向国际学界的开放性的研究活动机制,同海外研究机构及人员合作开展研究的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积极对外介绍日本的中国研究学术成果。本刊便是其中一例。

第三,促进日本社会和普通国民对现代中国的理解。本项目不仅立足于学术层面的共同研究活动,我们还以推动社会对现代中国的广泛理解为己任。为此,我们多次举办了面向社会的公开讲座和大型公开研讨会。例如去年2012年,我们在东京、京都、名古屋、福冈举办了四次以纪念中日恢复邦交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这四次大会分别从文化、经济、外交、地区合作等多个领域探讨了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知名学者也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都表达了对当前中日关系的深切忧虑。研讨会的举办时期正值中日两国关系最为恶化之际,会议的准备和运营过程中的艰辛很难一语道尽。正因为如此,很多普通日本听众会后表示,在这一特别时期能够举办如此坦率交流意见的研讨会,意义非同寻常。

正如前文介绍,《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系列是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的集体合作的产物。各基地在本系列的组稿、审稿、翻译、校对、获取转载版权等编辑工作中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在此对所有曾参与过具体编辑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

以下为自2009年至2013年期间,担任过编辑委员会成员或对编辑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员:刘杰(主编)、川岛真、福士由纪、高原明生、林秀光、石川祯浩、松永光平、丸川知雄、小野寺史郎、小岛华津子、徐显芬、郑成、中村元哉。

本书能够在中国得以出版,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多年来重视中日间学术交流密切相关。在此我谨向谢寿光社长、杨群总编、徐思彦副总编和徐碧姗编辑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表示深深的谢意。

天儿慧

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基地代表

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