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语
李翰祥返回香港拍片,以男女风月与影坛轶闻为题材,于1980年代赴中国大陆拍摄“清宫系列”三部曲,可说是将他多年悬念予以落实。1990年重返香港,老年蹇运。1996年返回北京拍摄《火烧阿房宫》期间,12月17日心脏病突发逝世。中影公司在总经理龚弘带领下,坚持“健康写实”路线,提升技术、运用青春演员入镜培养出新一代电影演员、宣扬政策的阳光面,同时以台湾风土民情入镜等因素作用下,在台湾娱乐市场取得成功,可说是为党营电影公司在政治任务与经济利益找到平衡点,在台湾电影事业发展中确可记上一笔。
电影类型与偏好,确因个人性情及美感喜好而异,电影艺术创作亦系于适才适性中,配合电影工业从资金、人才交流等上下游流程环环相扣,才有办法形成一部精彩及扣人心弦之影片。若欲单以一种力量独好独行,实无异于扼杀创新发展之可能。或许可以庆幸的是,在蒋介石与国民党治下,以电化教育为原则之台湾影业,并未为一家一人之利之好形成唯一之指导原则,得以保存一线发展生机,在日后由创作者呼应时代心声与内外环境变迁,得以开启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风潮。
[作者任育德,辅仁大学全人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1] 叶龙彦:《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电影资料馆,1994,第128~148页。
[2] 《中国国民党第七届四十八次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记录》(1953年7月2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藏。事实上,国民党中四组从1950年12月起即参与电检工作,并于1953年起定期召集电影检查会议,成为电检工作幕后主控单位。见郑玩香《战后台湾电影管理体系之研究(1950~1970)》,中坜,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第64页。
[3] 蒋介石:《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3,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第239~240、249页。
[4] 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8,第35~37页。
[5] 《反共抗俄总动员会议第廿八次会报会议记录》(1995年5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文传会党史馆藏:7.6/53。
[6] 《蒋中正日记》,1956年7月1日,“本月大事预定表”。
[7] 《蒋中正日记》,1958年6月24日。值得注意的是《奔》于1956年拍摄完成,但到1958年蒋才正式看到。
[8] 《蒋中正日记》,1961年6月11日。
[9] 参见龚弘口述、龚天杰整理《龚弘回忆录》,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5,第108~109页。《蚵女》是1964年中影制作并上映之电影。
[10] 《蒋中正日记》,1945年5月31日、7月28日、10月26日,1947年1月3日。
[11] 按励志社放映电影予军人观赏,是1929年成立后即有工作,并执行影片拍摄工作。总干事黄仁霖不讳言深得蒋介石夫妇信任,使外间视该社为领导人家务的外围。见《黄仁霖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第45、49、239页。
[12] 《蒋中正日记》,1946年4月4日。
[13] 《蒋中正日记》,1956年4月25日。
[14] 《蒋中正日记》,1947年12月2日。
[15] 《蒋中正日记》,1949年2月21日。
[16] 《蒋中正日记》,1949年7月3日。类似记载亦见1952年1月9日。
[17] 《蒋中正日记》,1957年10月12日。
[18] 《蒋中正日记》,1952年3月31日、1月27日,1958年3月30日,1950年12月1日。
[19] 据前侍卫室副主任(后任副侍卫长)陈宗璀回忆,通常是每星期三集会,时间一小时。见《士林官邸卅年:陈宗璀回忆录》,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年,第97页;《蒋中正日记》,1951年1月31日。
[20] 《蒋中正日记》,1950年12月31日。
[21] 《中央日报》1961年12月15日、1962年12月15日,第8版。
[22] 《蒋中正日记》,1944年8月23日。
[23] 《蒋中正日记》,1950年10月21日、1952年11月13日。
[24] 《蒋中正日记》,1951年11月2日。
[25] 《呈复钧座指示陆海军特种训练与专长训练拍摄电影办理情形恭请鉴核由》,部队放映影片案,史政室档案:00049616。
[26] 《蒋中正日记》,1943年1月3日。程季华称许《前程万里》表达香港工人支持抗战爱国精神,亦揭露香港社会生活黑暗。《塞上风云》至西北取实景拍摄,着重各民族合作抗日。见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2,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第53、54、85页。
[27] 《蒋中正日记》,1957年11月10日。事实上,《春去也》是据徐吁小说改编,李湄主演,上映后颇为轰动,不尽如蒋观影所言般之“不堪”。
[28] 叶龙彦:《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第89~99页。粤语片影人吴楚帆曾指出:粤语片在拍摄期长,高额场租压力下,市场小于国语片,故业者裹足不前。国语片业者利用香港的制片厂房拍片,使原拍粤语片工作人员也转向。1947年起,粤语片从业人员方逐渐回笼,以“十天一拍”方式降低制片成本。见《吴楚帆自传》,台北,龙文社,1994,第115~124页。
[29] 详见叶龙彦《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第99~100页。其中部分国片是以粤语片加国语拷贝,或以旧影片翻印新拷贝,画质不佳,令观众大倒胃口,导致国片严重衰落。陈纪滢提到,1949年8月携家带眷从广州来台,在台北半年所见,以美片日片最多,国片较少。造成该印象,当与二三轮戏院放映日片有关。见陈纪滢《十年来的台湾文艺运动》,收入谢然之编《台湾十年》,台北,台湾新生报社,1955,第265页。
[30] 《蒋中正日记》,1944年10月10日。
[31] 《蒋中正日记》,1944年11月1日。
[32] 《蒋中正日记》,1963年4月15日。
[33] 潘光哲访问、温桢文记录《戴位珩先生访问记录》,收入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下),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第440页。
[34] 沈怀玉访问、周维朋记录《郑敦浦先生访问记录》,收入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上),第636页。
[35] 《蒋中正日记》,1952年11月9日。
[36] 《蒋中正日记》,1952年11月,1962年2月20日、9月18日。
[37] 《陈宗璀回忆录》,第104页。
[38] 蒋自己的日记确有观影未完即就寝描述,如1953年1月3日。翁元口述、王丰笔记《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中华书局,1994,第79~80页。
[39] 《蒋中正日记》,1950年11月1日。按前一日即10月31日,蒋的阳历生日。如在士林官邸放映电影时,蒋氏夫妇坐于前方,有亲属或宾客即加放座椅,内务人员与警卫则于后方找地方坐。见《陈宗璀回忆录》,第103页。
[40] 《蒋中正日记》,1952年2月3日、1950年8月11日。
[41] 《蒋中正日记》,1951年1月13日。
[42] 负责对外交涉的是励志社出身的袁道生。见翁元口述、王丰笔记《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第79页。
[43] 《蒋中正日记》,1951年8月14日。
[44] 《蒋中正日记》,1956年11月8日、11月9日杂录。
[45] 《蒋中正日记》,1956年2月23日、1957年7月15日。
[46] 《蒋中正日记》,1951年8月12日、1952年2月15日。
[47] 《蒋中正日记》,1958年1月9日。
[48] 《蒋中正日记》,1957年3月25日。
[49] 前者见《陈宗璀回忆录》,第103页;后者见沈怀玉访问、李品宽记录《应舜仁先生访问记录》,收入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上),第464页。
[50] 《第十二次会报总裁指示》(1953年5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四十二年度反共抗俄总动员会议会报决议汇编》,编者印行,1954,第243页。
[51] 《张厉生、俞鸿钧呈》(1954年9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文传会党史馆藏《总裁批签》;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第66页;黄仁:《电影与政治宣传》,台北,万象出版社,1994,第35页;沙荣峰:《缤纷电影四十春:沙荣峰回忆录》,台北,1994,第14页。
[52] 此部分叙述,归纳自郑玩香《战后台湾电影管理体系之研究(1950~1970)》,第137页;陈景峰:《台湾电影明星之塑造(1949~1987)》,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2010,第126~128页。
[53] 国民党之补助,如1963年5月下旬港九自由影剧总会改选完成,即照“往例”一次过补助港币200元。见阮毅成遗著《中央工作日记(六十一)》第97卷第4期,2010年10月,第129页。自由总会的重要收入,是在透过片商审查缴付各项证明费,核发证照入台上映之规定,随着香港入台影片数量增多,收入丰厚,得以壮大组织。见左桂芳、姚立群编《童月娟回忆录暨图文资料汇编》,台北,财团法人电影资料馆,2001,第144页。
[54] 《关山行》仿效美片《巴士站》,但加上海内外影人团结主题。资深影评人及研究者黄仁认为中影制片类型尝试迎合世界潮流,并非千篇一律党八股。见黄仁《开拓台湾影业的制片人李叶》,《传记文学》第95卷第1期,2009年7月,第56~57页。
[55] 沙荣峰:《缤纷电影四十春:沙荣峰回忆录》,第11、27页。照童月娟之说,该组织原为1953年夏天由少数粤语和国语临时演员所组成的工会,因无法维持(会长邝山笑即因财务问题“投共”),工会交给王元龙与张善琨运作,二人利用拍片时要求员工加入该会,逐步扩大会员阵容,1957年修改法规准许资方加入,才改用该名。见左桂芳、姚立群编《童月娟回忆录暨图文资料汇编》,第142~143页;姚凤盘《叱咤卅余年,演片数百部为自由影业与匪斗争,五六年生命多彩多姿》,《联合报》1959年7月21日,第6版。
[56] 张冠:《左道影人采“人钉人”战术,向自由影人展开拆散攻势》,《联合报》1956年5月26日,第6版。
[57] 杜云飞、卢非易均有此观察。见曾西霸《由台湾六○年代电影反观当今的有关问题》,《电影艺术》2005年第6期,第174页。
[58] 何满子:《招国魂》,南京《中央日报》1948年11月17日,第5版;《蒋中正日记》,1948年12月4、5、11日,“上周反省录”。
[59] 上海《益世报》1948年12月21日,转引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2,第317页。
[60] 《蒋中正日记》,1962年11月11日。
[61] 《蒋中正日记》,1962年11月26日。龙芳由康乐总队队长转任台湾电影制片厂厂长,即是李叶向蒋经国请示之结果。见黄仁《开拓台湾影业的制片人李叶》,第50~51页。影片于该年12月20日举行发表会。
[62] 《吴凤台北演出收入将达150万元。外景壮丽故事感人,女主角张美瑶窜红》,《联合报》1963年1月1日,第12版。
[63] 姚凤盘:《执导彩色国剧影片梁红玉,卜万苍到台湾来了》,《联合报》1961年10月22日,第8版。
[64] 姚凤盘:《拍摄国剧片梁红玉,今开技术协调会议》《不拿片酬的女主角徐露》,《联合报》1962年10月24日、12月5日,第8版。
[65] 学者注意到吴越春秋之勾践王在不同时代有强调忍辱雪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诛杀功臣等不同面向的题材及意义。冷战时期台湾强调雪耻以“复国”,大陆强调生聚以反苏。参见Paul A. Cohen,Speaking to History: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9),pp. 87-135,136-176.
[66] 姚凤盘:《梁红玉试映》,《联合报》1963年5月9日,第6版。
[67] 《蒋中正日记》,1963年2月23日。蒋介石曾对徐露在电视平剧《游园惊梦》的表现评价“甚工”。(《蒋中正日记》,1963年8月3日)时隔仅半年,他确有可能用这种标准来看《梁红玉》。
[68] 《蒋中正日记》,1963年9月24日。
[69] 《成名导演,有处人难》,《联合报》1960年4月1日,第6版。
[70] 陈炜智:《李翰祥》,台湾电影笔记,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1448.php/Lang=zh-tw,撷取日期:2011年5月15日。李是各类型均敢尝试的导演,古装史诗片又正好碰到彩色宽屏幕拍摄手法在好莱坞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港台古装片的拍摄也无形与此一趋势相接轨。
[71] 张彻原作、黄爱玲编《张彻——回忆录·影评集》,香港电影资料馆,2002,第38页。
[72] 《蒋中正日记》,1963年11月4、11、17日。
[73] 《中央日报》1963年12月21日,第7版;《蒋经国主任接见李翰祥》,《联合报》1963年12月20日,第8版。
[74] 《缤纷电影四十春:沙荣峰回忆录》,第83~85页。
[75] 《蒋中正日记》,1963年4月14日、12月6日。
[76] 李翰祥:《“街头巷尾”观后》,《中央日报》1963年12月5日,第7版。李行前作《王哥柳哥游台湾》是台语片,《街头巷尾》是首部拍摄国语剧情片。
[77] 《蒋中正日记》,1963年12月8、12日。
[78] 龚弘口述、龚天杰整理《龚弘回忆录》,第100页。
[79] 《缤纷电影四十春:沙荣峰回忆录》,第82页。
[80] 《邵电息争和解,昨在香港签约》,《中央日报》1964年3月6日,第7版。
[81] 蒋介石:《第十一届亚洲影展开幕书面致词》(1964年6月14日),《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40,第132页。
[82] 左桂芳、姚立群编《童月娟回忆录暨图文资料汇编》,第136页。
[83] 沈剑虹回忆,这是蒋介石“唯一一次对他疾言厉色”。见《半生忧患——沈剑虹回忆录》,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9,第117~118页。蒋于责骂后亦于日记自省当日斥责态度与方式不当,“暴气失态”。见《蒋中正日记》,1964年7月15、16日。
[84] 《缤纷电影四十春:沙荣峰回忆录》,第84~85页;黄杰:《中兴日记》,台北,1990,第3970、3971、3995~3996页;《蒋部长昨参观“西施”大场景》,《中央日报》1965年5月20日,第7版;《蒋经国邀见李翰祥,询问国联业务》,《联合报》1966年11月22日,第8版。票房部分见黄仁《国联公司》,文建会台湾大百科全书,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924,撷取时间:2011年5月29日。
[85] 黄杰:《中兴日记》,第5031、5035、5182页;《国联获得贷款经济困难解除,即将开始恢复制片》《统一与国联间,合作告一段落》,《联合报》1968年1月4日、1969年2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