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比较

——当前多元思潮激荡下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程恩富

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改革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思潮。它属于反映私有跨国公司利益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思潮,核心思想可简要概括为非调控化、私有化、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新自由主义在各国包括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比较广泛,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要长流水、不断线,抵御其对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免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维护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征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关系在全球的扩张。这个扩张化的趋势,会带来经济全球化不公正。

主张福利个人化,反对建立福利国家。改革不能降低群众福利水平,有一项统计资料证明,最近二三十年,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科技革命创造大量财富,可是大部分被以CEO为主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获得,劳动人民、公众的财富和收入增长很少。各国贫富两极分化在不断拉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看来,产权是不是首要因素,还要与别的因素进行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此外,我们要警惕在民营化的口号下实施私有化。以日韩为例,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是其过去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或首要原因,后来,日韩经济出现问题,特别是日本经济问题还比较严重,那不是政府或国家科学主导和调控的结果,而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结果。日本的一些经济学家从美国等国学成回到日本以后,就宣传新自由主义,把日本经济搞得一蹶不振,拉美也是如此。日本新自由主义代表性的人物中谷岩,在他的著作《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中宣布放弃新自由主义信仰。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多元化,崇尚个人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等思想的大杂烩。其次在政治层面上,主张资产阶级多党制。再次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私有制占主体。

民主社会主义,其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是混乱的,总体上也属于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崇尚个人主义。

当前,受民主社会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就是瑞典。瑞典社民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理论和政策发展三部曲,第一阶段叫福利社会主义,实行高福利。第二阶段叫职能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发挥其基本职能,比如强调计划,抑制市场的不良影响、负面效应等等。第三阶段叫基金社会主义。当你要动资本家所有制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多收一点税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激化,便难以实现。

民主社会主义者提出发展混合经济私有制。混合经济是有不同主体的,它是两个混合,第一个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混合,第二是计划和市场的混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所以叫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我国也是混合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所以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者不一样。

新左派思潮理论上不成熟,容易走极端

新左派或者叫新左翼思潮,学术界经常有文章讨论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的区别。新左派理论上不成熟,容易走极端。相比之下,自由派是非常老道的。如果外行去看的话,很多人会赞成自由派的观点,不会赞成新左派的观点。

新左派总的来说,是新马派的学术同盟军,具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和不成熟性。代表人物之一是清华大学的崔之元教授,著有《自由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未来: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言,又名自由社会主义宣言。当然,现在他的观点有重要变化,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古主义思潮主张用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治国

复古主义就是主张用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治国。其代表人物提出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来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整个西学都不能作为中国的总体思想,中国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国学里面产生,从以儒学为代表的思想中产生。随着国学热,主张用儒、释、道来替代马克思主义、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潮开始有所增长。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折中马克思主义思潮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坚决批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一思潮总体不赞成适当吸收西方学术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持反对意见。

折中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西方经济学,没有看出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所在,但其往往以创新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所以带有一定迷惑性。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折中主义思潮这两种思潮,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他们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算折中马克思主义。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队伍里面,实际上有三种思潮,其中之一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这三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进行“综合创新”。以经济学为例。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综合创新”,为的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需要确立自主创新的志气。应当结合实践,从简单引进和模仿外国经济学的自在方式,实现向理论创新的自觉或自为方式的转变。这意味着,要实现两个超越:既在具体化的意义上超越马列经典经济学,又在科学范式的意义上超越当代西方经济学;要体现两种实践:既体现东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又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要显现两种创新:既要有经济学的某些常规发展,又要有其范式的革命。它将是一种科学反映经济现代性的“后现代经济学”,同时也将是一种“后马克思经济学新综合”,也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世界眼光,坚持“马学”这个根本,在当代国外经济学继续分化和局部综合的基础上,去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学大综合。其中包括分析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激进经济理论、凯恩斯左翼经济理论、克鲁格曼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以及“中心—外围”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理论;积极汲取当代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系统学、场态学、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的可用方法。

在这个综合创新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应当同各国学界和政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建立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要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双百方针”,并且允许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内部发展不同学派,在活跃的学术争鸣中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并构建政界马克思主义与学界马克思主义的良性互动机制。这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改革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股份制、公平与效率、知识产权和文化经济发展的许多理论和政策,都是现在仍然坚定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率先倡导的。

当前我国这七大社会思潮互相激荡、互相批评。我们要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间,鉴别出真伪。

(原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