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夜次①六胡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③
我行空碛④,见沙之磷磷⑤,与草之幂幂⑥,半没胡儿磨剑石。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我因扣石问以言,水流呜咽幽草根,君⑦宁独不怪阴磷⑧?吹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⑨。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⑩。请君⑾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秦亡汉绝三十国⑿,关山战死知何极。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沉沉。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⒀不见胡天阴。东征曾吊长平苦⒁,往往晴明独风雨。年移代去感精魂⒂,空山月暗闻鼙鼓⒃。秦坑赵卒四十万⒄,未若格斗伤戎虏。圣君破胡为六州⒅,六州又尽空胡丘⒆。韩公三城⒇断胡路,汉甲(21)百万屯边秋(22)。乃分司空(23)授朔土(24),拥以玉节(25)临诸侯(26),汉(27)为一雪万世仇。我今抽刀勒剑石(28),告(29)尔(30)万世为唐休(31)。又闻招魂有美酒(32),为我浇酒祝东流。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33)。沙场地无人兮,尔(34)独不可以久留。
【诗歌来源】
此诗为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三十六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六十四首。
【校勘】
[蜀帝魂],嘉靖刻本、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作“蜀帝鬼”。
[风沙],嘉靖刻本、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作“蓬砂”。
[空胡丘],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全唐诗》作“为胡丘”。
[归还],明铜活字本《李益集》无“归”字。
【注释】
①次:军队驻扎。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
②六胡:指六胡州。贞观四年(630),唐王朝军队平定东突厥后,昭武九姓牧民各以部落为单位归属唐朝,移居“河曲”地区中西部,唐王朝因之建立鲁、丽、塞、含、依、契六个羁縻州,管理移居的昭武九姓牧民。《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五》:“李吉甫奏国家旧置六胡州。”胡三省注:“调露元年,于灵、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新宥州,上。本在盐州北三百里。初,调露元年,于灵州南界置鲁、丽、含、塞、依、契等六州,以处突厥降户,时人谓之‘六胡州’。”
③祝殇辞:祝辞,祷告鬼神的文辞。《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刘师培《文章学史序》:“以人告神,则为祝文、诔辞;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志,其类甚多。”殇,未成年而死,此指战死者,屈原有《国殇》,即祭奠为国战死者。祝殇辞即祷告战死者亡灵的文辞。
④空碛(qì):空旷的大漠。
⑤磷磷:形容玉石色彩鲜明的样子。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磷磷烂烂,采色澔汗,丛积乎其中。”此处指细小沙粒熠熠闪光。
⑥幂幂:阴沉凄惨。
⑦君:此指磨剑石,拟人手法。
⑧阴磷:磷火,鬼火。
⑨“有鸟”句:题名师旷撰、张华注《禽经》云:“蜀右曰杜宇,望帝杜宇者,盖天精也。李膺《蜀志》曰:‘望帝称王于蜀时,荆州有一人化从井中出,名曰鳖灵。于楚身死,尸反泝流上至汶山之阳,忽复生,乃见望帝,立以为相。其后巫山龙斗,壅江不流,蜀民垫溺,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降邱宅,土民得陆居。蜀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于栅,周三十里。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州。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据说,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指杜鹃鸟,用“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鲍照《拟行路难》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杜甫《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常见再拜,重是古帝魂。”
⑩“交根”句:指生长于湖南九嶷山中的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表面有斑点。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⑾君:亦指磨剑石,拟人。
⑿三十国:极言秦汉两朝灭亡国家之多,非实指。
⒀毕昴(mǎo):毕宿和昴宿,都属二十八星宿之列。《诗·小雅·大东》:“有捄天毕,载施之行。”朱子传:“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礼·月令》:“孟秋之月,旦,毕中。”《晋书·天文志》:“毕八星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二星在秋季时,晨见于东方,故用以表示天将黎明。
⒁长平苦:指战争惨败。《史记·赵世家》:“七年,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⒂精魂:灵魂,精神。
⒃鼙鼓:鼙,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说文》:“鼙,骑鼓也。”《六韬·兵征》:“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鼙鼓,小鼓和大鼓,用于古代乐队。《周礼·春官·钟师》:“掌鼙鼓缦乐。”此处指军鼓。
⒄“秦坑”句:见注⒁。
⒅“圣君”句:圣君,指唐中宗,事见注②。
⒆胡丘:方形土丘。《尔雅》卷六:“方丘,胡丘。”郭璞注:“形四方。”邢昺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⒇韩公三城:指朔方军总管韩国公张仁愿所筑东、中、西三受降城。《元和郡县图志》卷五:“右三受降城,景龙三年张仁愿所置也。初,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咤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代之。先是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婆葛,仁愿奏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所有。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馀里,遥相应接。北拓三百馀里,于牛头、牟那山北置烽堠一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21)汉甲:代指唐军。
(22)屯边秋:唐军驻扎边境地区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
(23)司空:见《从军诗序》注⑧,此处指朔方节度使崔宁,当时职检校司空。据《旧唐书·崔宁传》:“遂罢西川节度使,制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托以重臣绥靖北边,但令居鄜州。”谭优学先生《李益行年考》以为此“司空”为工部尚书、渭北节度使、鲁国公臧希让(详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李益行年考》,第192—20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范之麟先生《李益诗注》(范之麟《李益诗注》,第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等从之。此说不尽当,因为谭先生主要是根据李益《从军有苦乐行》诗题下注“时从司空鱼公北征,鱼一作冀”,结合《旧唐书·代宗纪》和颜真卿《臧怀恪碑》进行推测的。但有宋本渊源的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并未收录《从军有苦乐行》,选录此诗的选本和别集中,《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九、《乐府诗集》卷三十三、《全唐诗》卷十九皆无注。《唐诗纪事》卷三十、《全唐诗录》卷四十五注云:“时从司空冀公北征作。”《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二注云:“时从司空鱼公北征,鱼一作冀。”此非李益原注,而为后世选家或研究者所作。
(24)朔土:北方的土地,此处指包括灵、盐、丰诸州在内的广大行政区域。
(25)玉节:玉制符节,古代天子、王侯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齐陈乞遣阳生)与之玉节而走之。”何休注:“节,信也。析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26)诸侯:此指灵、盐、丰等诸州节度使或节度留后。
(27)汉:以汉指唐,唐诗惯用手法。
(28)勒剑石:勒石,碑刻术语,指将书法勾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班固于永元元年(89)在燕然山刻石记窦宪大破匈奴之功,作《封燕然山铭》,史称燕然勒石。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如《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末有“诸葛神力勒石”字样。此处是诗人以剑刻《祝殇辞》于胡儿磨剑石。
(29)告:祭告,祷告或请求。
(30)尔:磨剑石。
(31)休:称赞,赞美。
(32)招魂有美酒:楚人招魂祭品丰盛,有蜂蜜、美酒、蜜糕等。《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槽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33)些(suǒ):楚地特有语助词。
(34)尔:战死者的鬼魂。
【集评】
《诗源辩体》卷二二:“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祝殇辞》语多奇警,与李华《吊古战场文》并胜,惜非完璧。”
【编年】
诗题中“从军夜次六胡北”,点明地点:灵州与夏州交界处。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新宥州,上。本在盐州北三百里。初,调露元年,于灵州南界置鲁、丽、含、塞、依、契等六州,以处突厥降户,时人谓之‘六胡州’。”诗云:“乃分司空授朔土,拥以玉节临诸侯。”按《旧唐书·崔宁传》:“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则灵、夏诸州及三受降城等皆为崔宁节制,故云“司空”,谓“拥以玉节临诸侯”。以此来看,则此诗当作于建中元年(780)秋随崔宁“巡行朔野”至灵州南界六胡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