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创新空间:企业组织与网络 来自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的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调查分析

一 珠三角企业的生产方式

(1)市场和产业环境

在本部分,我们将探讨被调查企业对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的评估以及企业是如何预测其生产条件的变化的,如价格、需求、劳动力的可利用性等。结果显示,调查企业正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见表3-2),并且急切需要采取措施以快速适应不可预见的环境。

表3-2 企业对于产业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

从表3-2可知,政策、劳动力、产品价格和需求量对于企业是较为难以预测的因素。而与外资的联系提高了企业对于市场的预测性,这与其对全球市场信息的掌握和与全球客户的联系有关。比如,与外资有相关的生产联系可以提高对产品价格、产品需求量、顾客要求、运货时间、资源与供货商的可得性、劳动力可得性以及政府的政策规定的可预测性,而内资企业往往意味着较低的可预测性。

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大多数珠三角电子企业的主要市场仍在持续增长(见图3-2),而这些都使得灵活生产组织成为珠三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3-2 珠三角企业的竞争压力强度及产品市场需求趋势

(2)生产模式

原件制造(OEM)[2]、原创设计制造(ODM)[3]、品牌产品制造(OBM)[4]是制造商通常采用的三种生产模式。一般而言,OBM对研究开发的需求最大,其次为ODM,而OEM由买家提供新产品的设计及规格,故通常被视为制造商较初级的生产模式。

20世纪90年代,OEM企业是珠三角区域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作为电子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代工厂,珠三角凭借加工贸易出口迅速成长为“世界电子工厂”,但是相对缺乏独立的品牌、技术和全球市场渠道。然而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和发展,珠三角的电子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从事初级生产加工的角色,而开始向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的模式转变,并有部分企业成功上升到产业链上较高端的位置(见图3-3)。

图3-3 珠三角企业生产模式

注:初级生产模式代表只从事依母公司所提供的设计与规格进行生产或OEM的企业;中级生产模式代表除了从事初级生产外,也同时从事ODM或OBM的企业;高级生产模式代表只从事ODM或OBM的企业。

(3)与香港之间的“前店后厂”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珠三角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形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模式。港商在珠三角的规模庞大,港珠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深入而且范围广泛。“前店后厂”模式产生于珠三角经济向全球开放之时,如今,这种生产模式依然存在并随着CEPA合作框架的不断拓展而向深度发展。调查显示,珠三角的电子企业在各个方面与香港有联系(见表3-3)。

表3-3 珠三角企业与香港的联系

从表3-3可知,18%的企业为香港所有,40%的企业拥有香港客户,并且其香港客户所创造的销售额占销售额一半以上的企业有35家,占总样本的16%。总的来说,有65%的企业与香港方面至少有16种联系渠道和方式(见表3-3)。另外,相对于40%拥有香港客户的企业,仅有32%的企业在香港拥有产品的销售市场,可见在港珠层面上,珠三角电子产品的最终市场与企业的客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说明了香港企业在作为珠三角制造业的重要客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球价值链体系,香港和珠三角分别在不同的层级上发挥作用。

(4)小规模、灵活化的生产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的生产规模偏小,70%的企业员工在300人[5]以下,其中,约57%的企业员工在100人以下。在珠三角,内资企业相对来说较其他非内资企业的规模小。但同时,那些与香港有着不同层面联系的企业往往比那些没有香港联系的企业规模大,这与香港在珠三角的生产网络中所扮演的组织者的角色有关。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珠三角企业的生产组织非常灵活。高达87%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订单生产的组织模式,从而更迅速地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反应,只有少部分的企业采用预期生产和计划/储货生产模式,这可能与其生产范围有关(见图3-4)。

图3-4 珠三角企业生产模式

(5)专业化、灵活导向的生产

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调查企业中,最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占全年总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到78%,表明珠三角企业在电子产业链上进行了专业化的生产分工。

然而,在本次调查中,企业拥有的生产多种产品或多种生产制造过程的机器设备占60%以上,而生产某一特定产品或某一特定生产制造过程的机器设备仅占40%左右。可见,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并不一定代表生产技术和知识的专业化,在专业化的同时,珠三角的企业也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从而随时调整其生产领域。

(6)灵活生产组织的效率

灵活生产模式相对于预期生产和计划/储货生产明显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产能利用率,然而相比于计划和储货生产,其工人工资没有明显优势(见表3-4),这与运用灵活生产模式的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较低有关。

表3-4 不同生产模式的工人平均月工资

(7)敏捷性商务模式

对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表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如价格、需求、政府政策等。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与非正式方式相关的战略来减少,如个人社会网络和开放式的合同。如果非正式性是作为增强企业灵活性的一种战略使用,那么它便代表着一种敏捷商务模式。

珠三角企业运用灵活战略,使自身交易更高效,并能更迅速地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反应,而这得益于非正式联系在商业联系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个人社会网络、与政府的交流和长期的商业伙伴网络三个方面。

在商业经营中使用其他非正式方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珠三角的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市场经济的转型还不完全,在一定时间内,上述的非正式方式能在某些方面取代正式治理而发挥作用;第二,市场条件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快速且灵活地适应这些变化的必要性,使得商业交易如果基于某种程度的非正式性,就可以变得更加有效率。

表3-5 个人社会网络对于企业运营的作用

①个人社会网络。

表3-5显示,珠三角电子企业在商业运营中运用人际网络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运营的灵活度。对于年轻企业来说,因为制度环境不断正规化,非正式性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同时,非正式性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选择,在珠三角,非正式性将依然是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政府的交流。

与政府的交流并不一定意味着腐败和灰色交易。本次调查显示,由于目前许多政府程序效率距离企业灵活地进入全球市场和应对来自全球化的挑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其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政府政策和规章并迅速地对其有所反应,从而更灵活地调整生产经营。调查结果显示,与政府官员的私人关系对于打开新的市场、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体系尤为重要(见表3-6)。一旦生产体系成功建立,与政府联系的重要性会降低,随着珠三角体制环境的完善,资源的获得和已有生产规模的扩大则不太可能通过非正式的政府联系便可以解决。

表3-6 与政府的交流对于企业的作用

续表

③长期的商业伙伴网络。

珠三角的商业网络更多地体现在垂直的下游联系上,相比于同业竞争与合作者之间的水平联系,与客户良好的沟通与交往使得生产运营更有效率。本次调查发现,当企业面对客户所下的订单超过其产能,或者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等突发情况时,企业更倾向于采用与客户重新协商的解决方法(见表3-7)。可见,为了减少协商和谈判的时间,增强企业生产的灵活性,企业需要与其主要客户建立长期的商业伙伴关系。

表3-7 长期的商业伙伴(客户)网络在珠三角企业中的体现

二 珠三角企业的客户—供应商联系

(1)企业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

从图3-5可看出,珠三角电子企业的产品最终市场分布较为广泛分散,其中除了超过一半(51%)的产品市场位于中国内地以外,有28%的产品直接销货到海外市场,另有10%的产品销往邻近的香港地区。这有利于降低风险,也加强了企业与全球市场的联系。但同时也看到,与内地市场的销售渠道由直接销货主导,但发达地区的销售渠道除了有一部分(28%)通过直接销货的渠道外,其余是通过位于香港的公司,说明香港凭借对全球市场信息和规则的掌握,成为珠三角与全球客户之间重要的沟通纽带。

图3-5 珠三角企业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示意

注:括号中的数据表示样本企业在此市场的销售额所占销售额总量的百分比的平均数,不在括号内的数据代表样本企业使用此销售渠道的百分比的平均数。

(2)上游联系

珠三角的电子产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组装各种零配件,形成在全球电子生产网络中初具规模的供应链条集聚地。本次调查显示,珠三角电子企业的主要供应商的地域分布相对集中,72%的供应商基本集中在广东省,其中有一半左右集中在珠三角(见图3-6),还有1/4左右的供应商分布在广东省生产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外围地区。

图3-6 珠三角企业供应商分布示意

(3)下游联系

与供应商网络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珠三角企业的客户地域分布则呈现外向与内向特征并存的局面。本次调查显示,港台客户占总数的13%,全球其他地区客户占33%。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在珠三角的生产中扮演着贸易二传手的角色,然而,随着珠三角电子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体制环境的完善,珠三角的电子企业现在可以更直接地与全球客户互动和联系(见图3-7)。

图3-7 珠三角企业客户分布示意

(4)客户—供应商组织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组织形式分为四种:完全控股、资本合作(合资伙伴)、基于框架协议的非资本合作(仅有框架协议或提供给供货商某些特定的使用或生产权)以及完全市场(仅单纯接单生产),被调查企业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一般来说,在政治和法制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时,企业通过建立完全控股或者参股形式来使交易成本降到最低。而在转型经济中,由于体制环境不断地正规化,混合型的管制模式能够使生产更具有灵活性,特别是基于框架协议的非资本型合作的使用,其非正式联系使监管控制成为可能的同时,也通过建立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而使交易更加持久有效。

在研究伙伴的香港电子企业的调查中[6],55%的香港企业通过完全控股的形式控制其在珠三角的分厂,16%的企业通过合资公司控制在珠三角的生产运作,另外16%的企业与珠三角及当地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其余13%的企业仅仅下单订货。可见,在改革开放后首先进入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为了减少市场法治环境的不健全因素影响,主要通过完全或部分控制的形式降低风险,而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步改善,政策和制度的不确定性在减少,香港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与珠三角生产之间的组织模式。香港的研究报告同时指出了这些不同组织形式的不同效率:完全控股和资本合作相对于市场形式具有更高的效率,但会减弱灵活性,而基于框架协议的资本合作形式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相对于纯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的企业大部分以接单的市场方式与客户和供应商发生联系,而在与香港客户的联系上,大企业比小企业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基于框架协议的非资本合作方面相对占有较大比重。但在与供应商的联系方面,大企业由于具有更好的供应资源可获得性,组织形式相对于小企业比较单一(见表3-8)。

表3-8 不同规模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组织形式

根据香港研究报告的结论,基于框架协议的非资本合作形式同时兼具灵活和高效的优点,但珠三角的电子企业更多地以松散的市场方式(接单)与供应商和香港客户联系,为了提高效率,应该考虑采用更多的基于框架协议的非资本合作方式进行生产组织。

(5)长期建立的客户—供应商联系

在敏捷生产模式中,非正式联系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本次调查分析显示,在珠三角的电子产业中,长期的商业往来建立起来的信任相对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在非正式联系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本次调查企业与其主要供应商的交易往来时间平均为5.4年,并且企业的总产值中平均有43%是由其最重要的供应商创造,而在拥有香港客户的调查企业中,与香港客户的交易往来时间平均为6.9年,并且企业出售给最大的香港客户的产品总额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到43%。

除了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时间,调查企业要求就其与客户和供应商取得联系的途径进行评估和回答。调查显示,商业往来和通过展览会或营销商不论在企业与供应商还是客户的联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通过展览会或营销商是一种正式的联络渠道,而商业往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多地取决于长期的交往所建立的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见表3-9)。

表3-9 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联系途径

(6)争议的解决方式

尽管企业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制定合适的条约有利于交易的进行,但是争议还是会产生。企业通过诉讼能够合法地解决争议,但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办法,如它们可与厂商协商,请仲裁机构调解或诉讼,其正式性依次升高。沟通和协商是一种最为灵活的解决途径,当协商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时,公司可以寻求调解,调解比沟通和协商要正式,但往往比仲裁能提供更多非正式的条款。仲裁则是诉讼的直接替代,但它是秘密进行的,能够保证隐私。

通过与香港报告的结论对比发现,与香港企业较多诉诸正式法律程序不同,珠三角有62%的企业只把沟通和协商作为解决争议的途径,27%的企业在争议发生时会进一步采取调解,而仅仅有11%的企业会考虑采用正规的法律程序如仲裁和诉讼来解决问题(见表3-10)。可见,珠三角的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法治程序的效率也相对低下,导致企业倾向于采用非正式手段于内部解决问题,以节约成本和时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沟通和协商来自私下达成协议的共同愿望,这提高了将来双方信守协议的可能性,即使协议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表3-10 香港和珠三角企业解决争执的途径对比

香港报告同时指出,良好的法律系统通过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争议的途径而扩大了企业选择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处理商业纠纷方面的灵活性。因此,完善珠三角的法律体系,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珠三角生产网络的交易效率。

三 珠三角企业的劳工关系

20世纪90年代,低成本且源源不断的外来劳动人口为珠三角电子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本次调查的电子企业中,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为1280元/月,劳动力的短缺问题也反映在问卷的各个方面,针对珠三角目前的劳工关系,下文就电子企业的招工方式、劳工合同形式、员工流动率等进行了分析。

(1)招工方式

在获得劳动力的渠道方面,珠三角企业大部分通过主动且正式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如通过公司的人事部门或招聘会,或发布招工广告等(见表3-11),而非正式渠道如凭借员工私人关系或者在劳工聚集点募集在目前使用较少,由此导致劳动力获得的成本较高,这与当前劳动力紧缺的形势有关。可见,丰富的劳动力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力的搜索时间成本。

(2)劳工合同形式

企业与工人的合同形式按照正式到非正式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四种:集体合同、个人书面合同、个人口头合同和与中介劳工公司的协议合同(见图3-8)。

表3-11 珠三角企业对各招工渠道的采用频率

本次调查显示,珠三角企业的用工关系同时具有正式性和非正式性(见图3-8),除了只使用集体合同和个人书面合同两种正式合同形式的153个企业之外,有61个企业会使用非正式性的个人口头合同或者与中介劳工公司的协议合同,这两种非正式性的合同使企业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较灵活地使用劳动力以安排生产。可见,合同形式的非正式性也促进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

图3-8 劳工合同形式的正式性

注:按照企业与员工合同组合的正式性顺序划分,图中颜色最深的为全部使用集体合同,颜色最浅的为全部使用协议合同,颜色越深代表正式程度越高。

(3)员工流动率

员工流动率也是反映企业生产组织灵活性的方面。据本次调查,珠三角电子企业的员工流动率平均为50%,约40%的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超过50%(见图3-9)。

图3-9 珠三角企业的员工流动率

珠三角的企业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请辞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优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也增加了企业对员工投入如培训等的风险。

(4)劳动力供应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本次调查发现,工人的数量和素质是对珠三角电子企业的生产运营影响最大的因素(见表3-12)。可见,劳动力的短缺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同样体现在劳动力的素质上,从而造成一种结构性的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

表3-12 劳动力供应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另外,尽管劳动力的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珠三角的企业仍然能在相对于其生产周期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募集到所需的劳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调查表明,按一般的运营量计算,目前珠三角的电子企业所收到的所有订单可以让其平均维持22周以上,而当企业收到一笔大的订单,为此需要增加10%的劳工时,平均一般只需要23天就可以募集到足够的劳工。

四 珠三角企业的创新和R&D

(1)创新的界定和类型

根据经合组织(2005)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在商务规则、工作组织以及企业外在联系中引进一种全新或者有很大改进的产品、流程、营销或者组织方法。具体包括:新的产品或有显著改进的产品创新、生产及其他流程的创新、营销方法创新、商业惯例的组织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和外部关系创新。

对于珠三角现在严峻的产业环境来说,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是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创新活动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珠三角企业的敏捷生产这一特征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波动和市场需求发生巨大变化时做出快速的判断,而且应该有利于企业进行新的创新业务。正如在本书绪论中提到的,敏捷性是非正式性与灵活性在企业商业运作中的融合。在不同的领域,通过充分利用非正式的商业惯例组织复杂的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公司的运作灵活性,并扩大创新机会。

因此,为了应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珠三角的企业唯有进行创新,才能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地位,而在目前珠三角的核心技术优势仍然薄弱的情况下,敏捷性是电子企业创新的突破口。

在探讨珠三角企业如何在创新活动中运用非正式因素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对不同创新类型及其重要性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71%的珠三角企业有进行创新活动,其中,产品创新被认为是四种创新类型中最重要的一项创新活动(见表3-13)。相对于香港企业[7],珠三角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有更高的认可度,特别是在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方面,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进行技术升级的强烈愿望。此外,在珠三角区域内,内资企业比港资企业对于产品创新具有更高的认可度。

表3-13 不同创新类型的重要性

在产品创新的背后,技术进步是必需的,而且只能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实现。另外,产品创新涉及几项业务:采购、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和物流等,这同样提高了产品创新的操作复杂性及对时间的要求。因此,想快速地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业务灵活性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香港企业的业务灵活性已经很显著。它们在低端产品方面有关敏捷的经验,将会帮助它们调整生产流程,以更好地将敏捷性融入创新行动中。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珠三角企业就需要更大的改进,这从流程创新对珠三角的相对重要性上也可看出,而且珠三角的企业虽然更加承认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更多地应用流程创新(见表3-13)。

(2)创新活动的支出

在调查企业中,研发创新开支比例的中位数为5%,研发开支比例的中位数为3%,其中,研发创新开支占销售额比例和研发开支占销售额比例在5%以上的企业分别占64%和50%,说明电子产业相对于珠三角普遍存在的低技术行业特征,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激励和实力(见表3-14)。

表3-14 珠三角企业创新活动的支出

(3)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

创新活动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内部创新和外部合作创新(见图3-10)。首先,企业可以试图利用自身优势和经济力量,在企业内部或者直接通过市场,灵活地调整和分配创新所需的资源。在第二种方式中,企业可以间接借助与相对强大的合作伙伴如大学、研究机构或者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创新活动,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企业更容易获益于合作伙伴较大的运营范围和不同的知识技术,比如在人力和资本安排方面,以及通过市场或者相互间的等级管理结构获得关键技术等。这种关系超越了正式的合同安排,可由以下几种非正式因素支持,如家族关系、私人关系、投资关系、长期的生意合作伙伴等。

图3-10 企业的创新组织方式

注:创新方式Ⅰ为外部合作创新;创新方式Ⅱ为内部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种方式对于规模大、拥有强大的市场力量的企业来说更有优势,而在珠三角,中小型企业更为普遍,故采用第二种创新组织更为合适。总之,创新的组织方式主要取决于其规模、运营范围、创新类型和市场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调查企业普遍承认自主性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性,这说明珠三角企业为了减少风险,其创新活动具有内向特征(见表3-15),但同时也显示珠三角生产的网络特征还未发育成熟,这也加强了电子企业间进行非正式交流和联系的必要性,以在创新等更高层次的活动中建立信任和互惠的合作关系。

表3-15 企业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重要性评价

(4)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

珠三角的企业由于资金和信息的不足,单纯依赖自身去获取与创新相关的这些资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善于从更大的外部范围利用资源促进创新,将对提高它们的创新成果更有益。在本次调查中,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对于资金约束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成为创新活动的瓶颈。而只有部分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创新)风险基金具有可获得性(见图3-11)。

图3-11 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

(5)创新知识的来源

具有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来源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创新的概率和成功机会。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通过雇用优秀人才对企业取得与创新活动相关的知识与科技至关重要,母公司、附属公司或合资伙伴以及OEM客户也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相关展会和技术市场对部分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来源(见表3-16)。

表3-16 企业创新知识的来源

续表

(6)创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正如上述提到的,大量利用和吸收外部资源及信息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同时,存在若干不同的因素对企业吸收和应用外来知识起着不同的作用。

为了探究非正式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被访的珠三角企业对影响外来知识与技术的吸收和应用的8个因子进行了评估。其中,4个为非正式因子,1个为半正式因子,另外3个为正式因子(见表3-17)。调查表明,企业对“较少的合约限制”给予较低的重要性评价,这意味着企业无意完全通过正式规则来完成创新的外部采购过程,但同时也可看出,“不完全合同”,即不是对所有款项全覆盖的条约,对于企业的行为灵活性应该是有利的。较小的技术能力差距是创新溢出的关键条件,而长期的商业伙伴关系对企业吸收及应用外来的知识与技术也非常重要,长期的交往建立的信任和互惠关系提高了创新溢出的效率,并且通过长期的交流规范了企业的投机行为和降低了创新企业的风险;相对而言,“来自邻近地区”、“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来自家人朋友”等非正式因子也对参与企业间的合作和互动有所帮助,但其潜在影响还不足以使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这些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差异与创新活动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和高风险的特征有关。

表3-17 不同因子对企业吸收和应用外来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

(7)创新活动的风险应对

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为了探究正式与非正式因素在保护企业创新利益时所起的作用,我们询问调查企业如何应对产品仿冒的风险。调查发现,珠三角的企业在面临创新风险时所采取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更倾向于采取正式的措施如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与创新伙伴协议更详尽的合约来积极应对创新的风险(见图3-12);而非正式的应对措施,如找认识的人合作创新较少采纳。值得注意的是,“找认识的人合作创新”这一选项在香港企业调查中占有较高的比例(14%),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香港企业与合作伙伴有长期的业务联系,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际网络更加稳定。

图3-12 企业应对创新风险的措施

在这一部分,除了分析珠三角与香港的电子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对敏捷性的应用之外,还发现了在创新时应用某些非正式的因素,如“企业信誉”、“生产专业知识”、“长期业务经验”,对香港企业的销售业绩有很大的帮助。相比较而言,这些因素对珠三角的企业没有起到同样的正面作用。香港企业广泛的商务网络和业务经验也许是其将非正式实践的正面作用更有效地转化成商务灵活性和业绩提高的原因之一,这也是珠三角企业需要向香港企业学习,并逐渐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

五 珠三角企业的战略和业绩

(1)企业战略取向

在调查中,企业被要求从六个类型的战略导向中选择一种适合本公司的战略方向。我们对珠三角和香港企业的调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在珠三角层面,还考虑到了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技术水平、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产业转型的压力下,珠三角的电子企业总体上致力于长期发展导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升级,同时,短期战略也被较多采用;但战略采用范围较为狭窄,专业化的针对“缝隙市场”的战略也较少采用,这与珠三角企业对市场知识和专业化知识的缺乏有一定关系。

相对于内资企业,在珠三角的外资企业,尤其是港资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长期技术和市场升级的战略,“今日的合作伙伴可能成为明日的竞争者”——这条经久不衰的商业定律激励着外资企业立足于长远的目标进行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包括港资企业,也更加倾向于采用发掘现有市场机会的战略,而这与其日益加强的本地根植性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对于珠三角电子产业的“缝隙市场”关注更少,这可能与珠三角的电子需求单一化有一定关系。

与香港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香港企业采取的战略更加多元,这从新品牌塑造和新市场进入的比例较高便可看出。由于在全球尺度上与世界市场的长期联系,香港企业因此拥有更充分的时间实施高端和专业化的战略。

(2)企业业绩

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业绩,我们选取了2002年以来的销售及利润的平均年增长率,并将增长率分成四个等级:下降(<0)、微增(0~2%)、中等程度的增长(2%~10%)、快速增长(>10%)。

总的来说,珠三角企业的营业业绩表现良好,约80%的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中高速增长水平,然而同时,一半左右的企业仍只在微小的利润空间下发展。

相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运营规模更大,赢利能力更强。对比珠三角各所有权类型的企业就可发现,港资企业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比内资企业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其他外资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是表现最好的。

在珠三角,采取革新战略的企业与选择短期导向战略的企业相比,发展更为迅速,在营业规模、利润方面更具有优势。可见,尽管面临着不稳定的市场和政策环境,通过升级战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珠三角企业来说仍然是当务之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改进型企业,短期战略导向企业在利润增长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可见,在珠三角的转型经济下,短期战略导向企业和技术革新战略导向企业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