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组织规划设计,推动全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广西体育局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先是从牵头编制《指导手册》入手,重点指导行政村和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建设。在这个点上取得突破并积累经验后,进一步组织编制了《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规划》,推动全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一 《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指导手册》
由广西体育局牵头,会同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指导手册》,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立足广西实际,对广西农村以篮球场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实践,提供了科学、重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撑。
《指导手册》的编制思路和突出特点是,改变了以往农村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布局建设的传统做法,从建设内容、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统筹规划和设计体育、文化、科技、卫生、人口计生、新闻出版等部门的项目安排,要求在基层农村建设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在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集约用地、降低成本、规范制图、体现特色等方面,为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借鉴。
按照这一思路,可以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在自治区政府统筹下,以往从政府不同系统和部门分别下达、互不衔接的惠农文化项目资金可以被集中调度、集中使用于一个乡镇或行政村的整合规划项目。第二,通过整合规划建设,既避免了过去各项目分头建设浪费大量土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后责任制绝大多数乡村集体土地资源匮乏、项目落地难的问题。第三,由专业的设计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建筑设计,能够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第四,经专业团队核算出每一种方案的造价,方便农民群众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会增添大的经济负担,保证项目能够一次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五,设计出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五种不同的建筑风格,美化乡村,适应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审美观。第六,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有利于村委组织村民通过自治形式获得通过。
《指导手册》包括《政策法规文件汇编》、《建设实用手册》、《效果图集》和《建设图集》共4册,并附有民族建筑常用的装饰图案和健身器械示意图,对国家各部门资助项目的标识运用也进行了规范。
《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的作用是方便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国家各部门和自治区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政策和基本标准,鼓励基层依法依规开展此项工程。内容涉及综合、国土、体育、文化、科技、卫生、人口计生、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9个领域的政策法规。
《建设实用手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村镇建设规划、用地管理、项目审批、建设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和工程档案管理等有关规定,明确了项目建设总体要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农村公共设施用地规定、建设项目审批要求、竣工验收要求和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和管理,以及建成后的使用、维护与管理7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该手册突出实用特点,用农民易懂的语言,讲授如何规范施工的相关问题。例如,混凝土搅拌制备:①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下料搅拌,砂、石、水泥严格按需用量每盘过磅,加水也必须用水斗计量。②加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搅拌要均匀。又如,安全技术:①对沥青过敏的人不能参加操作;②沥青操作人员不得赤脚、穿短衣服进行作业,手不能直接接触沥青并应戴口罩,加强通风,注意风向,防止在下风操作人员中毒,等等。
《效果图集》包括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体鸟瞰图、总平面示意图,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五个民族的篮球场和戏台效果图、平面图,以及综合活动楼效果图。图文并茂,供村委会组织群众自主选择,按图规划建设或借鉴。
《建设图集》提供了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五种方案在满足基本地质条件的建筑设计,群众拿过来就可以按图建设,既节约设计费用、降低施工造价,又保证设计质量和美观效果。同时还核算出各种物料用量及投资控制,帮助村委会了解项目概算。
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任务最可贵之处,在于广西体育局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的探索。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对基层的投资项目,一般是上级给什么,基层就被动接受什么,完全“一刀切”式地按上级指令办事。而《指导手册》的编制则是遵循了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政府就及时提供什么服务的宗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积极发挥了科学引导的作用,把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农民,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正能量。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变为引导和组织,同时发挥了市场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的服务,也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由被动服务转向了主动服务。
二 《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规划(2009~2020年)》
在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践中,广西体育局深入认识到,将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等工作以科学、统一的规划形式确定下来,并将其作为各级政府推动项目建设的依据和考核指标,是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西体育局于2008年12月开始着手组织专业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至2010年5月5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修订。
规划编制伊始,广西体育局委托专业部门进行了涵盖广西全域的体育设施现状摸底调查,范围涉及14个地级市所辖34个城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105个街道、1126个乡镇、1701个社区以及14353个行政村。现状调研从表格制作、发放到回收、整理、汇总,历时6个多月,其间多次与各地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同时,自治区体育局选择体育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来宾市,进行了“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中心需方调查”(以下简称“需方调查”)和“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供方调查”(以下简称“供方调查”)两项问卷调查工作。其中“需方调查”调查样本安排在兴宾区、合山市、金秀县3个区、市、县,对18个乡镇的36个行政村中的108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主要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供方调查”在县、乡镇、行政村、自然屯各级基层干部中进行,因数据质量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
《规划》的特点是层级明晰,服务基层;以人为本,公平普惠;资源整合,兼容共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划》的重点是,构建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四级体系,制定各层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配建标准,指导《规划》分期实施。在与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的同时,重点关注农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并编制了农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关专题资料。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和专题资料三部分。内容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定位与目标,也涉及中观层面的规划布局、标准制定、建设模式与投资估算,还涵盖了微观实施管理层面的工程建设指导方案,有效地满足了领导决策、规划建设与实施管理等不同层次的使用需求,使规划成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的突出优点表现在:第一,针对市—县(城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越往基层深入,规划技术力量越薄弱的特点,加强对县、乡镇和行政村三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内容的细化和规范;第二,针对广西地形地貌复杂的特殊地理条件,提出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差异化的设施布局模式;第三,针对不同民族的体育活动类型,这样差异化的基本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了体育设施的内容;第四,针对不同民族对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的不同偏好,设计了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五个不同民族地区的设施建筑风格,体现了地域与民族特色。
《规划》文本。包括规划总则、规划目标、设施配建标准、规划布局、规划实施等五大部分,对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建设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规划》说明书。包括基础分析、经验借鉴、规划理念与目标、设施选取与标准确定、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和规划实施等七大部分,是一个详细分析论证的说明性文件。
《规划》专题资料。即以上介绍过的《指导手册》。如前所述,这部分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了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于2009年率先完成并印发供广西各地区使用。
201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从《规划》内容中单列出《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由自治区体育局、发改委、住建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成为广西“十二五”期间落实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及建设的行动指南。从2012年起,自治区将规划中的14个地级市县(市)、乡镇、行政村三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纳入自治区绩效考核内容。
[1] 李康主编《广西村级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实践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