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蓝海战略”与国内、国际发展困局

第五节 高铁推动下的对冲战略

金融危机后,中国“蓝海战略”下原有的内外部结构性因素开始发生变化,因而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战略与现有战略形成对冲格局,应对现行“蓝海战略”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以高铁为代表的陆权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未来横贯欧亚的铁路大动脉将推动整个欧亚经济圈的整合,这一整合未来将与美国在太平洋主导的海权经济格局形成对冲。横贯东西的国内高铁大动脉的打通将推动整体产业由东向西的转移,通过打开中国西大门实现由原有的海权单向驱动向未来海陆双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 对冲战略

“对冲”的思想最早来源于金融领域,其主要是指用一组金融投资来降低另一组金融投资风险的方式。现今,这种对冲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一国的发展战略常需要通过形成对冲格局来降低由于外部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风险。

对比中美原油进口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对冲的思想。如图1-22所示,中国的原油进口地80%以上集中于中东与非洲地区。现今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按照中国现有经济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原油日进口量将达到1000万桶,而中国80%以上的原油进口依赖于海运,未来每日1000万桶的原油净进口量就意味着中国未来每日有数以千计的船只将往来于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海域。这样一来,原油进口的过度集中将造成阿拉伯国家局势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中国原油供应安全的风险,与此同时严重依赖海运路线运输原油,将造成海运航线安全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风险。

图1-22 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

注:欧洲包括西欧及欧亚大陆地区。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相较于中国原油进口的高度集中,美国的原油进口呈现多元化分布,奉行就近进口原则。美国45%以上的原油来源于美洲,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量占总进口量的40%左右(见图1-23)。美国这种相对平均的原油进口格局就形成了一种对原油风险的对冲战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原油已经成为保障一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能源,但是原油能否稳定供应依赖于原油产地的平稳局势。美国这样一种多元化原油进口模式,形成了一种美洲进口源与中东、非洲进口源的对冲格局,有效地降低了由于原油产地动荡所带来的能源供应风险。

图1-23 美国原油进口来源地

注:欧洲包括西欧及欧亚大陆地区。

资料来源:《2009年美国原油进口量及来源地》,《当代石油石化》2010年第4期;《2010年美国原油进口量及来源地》,《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第4期。

二 高铁技术推动陆权与海权对冲格局形成

金融危机后,中国一直奉行的“蓝海战略”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重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中国围绕环太平洋经济整合所形成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发展,而短时期内中国又难以完成由外需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因而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一种与现有海权战略形成对冲格局的新战略——陆权战略来降低由于国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风险。

陆权战略的形成并非代表彻底替代原有的海权战略,而是形成一种海陆双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铁路“十二五”规划,未来中国将形成五纵五横的铁路网。其中包括天津至喀什、青岛至拉萨、连云港至阿拉山口、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五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大动脉,这些线路将与未来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中印铁路、渝新欧铁路和泛亚铁路相连。这些铁路规划未来一旦实现将打开中国的西大门,与现有的欧亚铁路共同构成一张欧亚铁路网,有效地对冲现有的环太平洋海运网。欧亚铁路网的形成将有效地整合欧亚大陆经济,形成与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对冲格局。在陆权战略下,未来中国西部将形成以新疆为中心的西部新经济增长极,来对冲现有以东南沿海为增长极的海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