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研究(2015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与路径[1]

◎唐龙尧 程仙平 沈芬

提要: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追求上,“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以下简称“两富”)社会和终身学习具有一致性,这也赋予了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建设中独具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社会”哲学范畴,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具有赋权增能、社会凝聚和持续性发展的多层次价值体现,唯有依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培育终身学习文化、落实终身学习制度”等路径选择,创设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才能助力实现“两富”社会现代化建设目标。

关键词:终身学习 人与社会 时代意蕴

作者唐龙尧,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邮政编码 310030);程仙平,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助理研究员(邮政编码 310030);沈芬,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伴随着人类认识实践的深入,“人与社会”这一对关系的具体性质、内涵和联结路径,依照时代精神和研究的价值取向、视角与思考方式的不同而处于动态的变迁之中。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促进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浙江省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012年,浙江省明确提出要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为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两富”社会目标着眼于马克思“人与社会”哲学高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秉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两富”社会以“改善人的生活状态为核心,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彰显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社会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同作为主体和行为者的人有关,同人类社会及其目标和显然正在不断演变的目的有关”[3],“两富”社会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最终需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予以支撑,即要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促进人的解放与成长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两富”社会的核心本质。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主体的参与下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前进上升运动,归根结底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到何种程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作为评判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能否促进并且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4]成为“教育尺度”评价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参照系和标准。“这种尺度不只是要考虑如何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发展服务,更要去考量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服务”[5]。于是,寻找一把客观公正的“标尺”来检视和衡量“两富”社会发展显得尤其必要,同样也是“两富”社会伟大目标赋予浙江人的新的历史使命。

1994年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之始,终身学习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存责任和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当代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行动指南。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完善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是人类潜能的发展获取一个持续不断的支持的过程。一般而言,终身学习倡导学习者的主体性,反映了时代对人类自我发展的重视与要求,要求社会建立一个结构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个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从“人与社会”这一辩证脉络检视终身学习内涵,可以发现“人之主体性的提升与发展、人之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提升与发展、人和社会的协调与发展”成为其核心内容。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终身学习视角考察“两富”社会发展,秉承以“教育尺度”检视社会文化发展这一命题,立足“教育尺度”视角下考察“两富”社会与终身学习间的互动逻辑以及实践价值。透过终身学习的内涵探讨“两富”社会语境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既可以丰富“两富”社会的实践内涵,也能够为“人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一 逻辑起点:“人与社会”,终身学习的内涵

终身学习之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应然要求,在考察终身学习与“两富”社会间的互动逻辑与实践价值时,回归“人与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本质内涵实属必要,这也是论证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建设实践中的逻辑起点。

(一)“人与社会”的意蕴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维度,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人是“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全部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认为人与社会是一种共时性的存在,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不能把人与社会割裂开来孤立地加以研究。人与社会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表现,社会要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的发展是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内,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过程中彼此影响和制约的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现实的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人只有在社会中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前提和手段,社会的发展唯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需要、能力和素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最终要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

应该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即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与力量,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括“个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无法逃避对“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论证和把握。“物质富裕”是“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前提,是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第一基础。“精神富有”是主体性“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要义,“两富”社会是对“人与社会”这一互动关系的时代诠释。概言之,唯有把握“人与社会”的基本内涵才能厘清“两富”社会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本质追求。

(二)终身学习的本质内涵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是一个自发进程,而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自我进行的,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亦即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言“未来社会应是学习的社会,人终身不间断地学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通过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应该也是“两富”社会的宏大愿景。

终身学习,作为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综合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思想,正成为所有国家在全球知识经济竞争中所必需的,其本质是“建立各种不同形态的学习机制以增进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激发个人向上提升个体思想、行动方式与社会价值观,实现人的自我丰富和发展”[8]。终身学习使得学习真正成为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是“通向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桥梁”。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是一种生存性学习。

时至今日,终身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已经成为社会行动的政策源泉,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在终身学习的视野里,学习属于生存范畴,它要求社会为人的这种生存方式创造富裕的物质条件,达成全面自由生存状态——精神富有。浙江省制定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目标,旨在追求人类终身学习生存方式的养成与生存质量的提升,追求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解放。“两富”社会吸收了终身学习之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核心,也赋予了“人与社会”更深层次的意涵。换言之,终身学习成为衡量“两富”社会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新路径。

二 责任使命: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

阐释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新意涵,同样也是考量终身学习当代实践意义的基本路向。《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2013年)中提到,通过提高全民终身学习的质量,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诸如此类,为我们思考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提供了方向。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理念与行动,在从国际引入本土之始,在为国人所接受、所认同的时候,特别是在将其嵌入“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框架中的时候,如何把握其内涵与要义以指导“两富”社会建设,是“两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

(一)促进赋权增能

“赋权增能”一词来源于英文“Empowerment”,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最早用于处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弱势群体,基于一定的社会政策或援助行为增强弱势群体适应环境的潜能。美国学者认为“赋权增能”是“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身状况的目的的过程”。赋权增能包括赋权和增能两个过程,是“使个体或群体形成或增强必要的能力,培育或提升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具备并能够发挥其对他人、组织、社团或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9],一般分为个人、社区和社会三个层次。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它赋予人类终身学习的权利,激发人类的学习潜能,锻炼个人的生存生活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人类通向生命完善的必由之路。终身学习“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任何情况和任何环境下有信心、有创造、愉快地应用它们”,这本身就蕴含着赋权增能的不断累积过程。

“两富”社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这一层次而言,终身学习赋予了“两富”社会建设实践的赋权增能的内在要求和路向。“两富”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的高度富裕,要以改善人的生活状态为追求,它赋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体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满足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现实社会为之提供的基础和平台。从“终身学习促进赋权增能”这一要义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精神上共同富有”[10]

(二)促进社会凝聚

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域,一个充满战争、仇恨的支离破碎的社会是难以持久存在的,更谈不上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终身学习倡导人的终身性学习、自主性学习,通过“提高人们作为社会成员发挥其作用的能力,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其中就蕴含促进社会凝聚之追求。社会凝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人们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源、共享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形成一个区域发展均衡、机会均等并且享有足够公共福利的平等社会,并从中产生归属感的过程”[11]。有社会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社会凝聚,社会凝聚“是社会和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和社会组织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和社会组织追求的目标”[12]

“两富”社会建设的目标,涵盖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这必然包含社会凝聚的价值追求。终身学习作为“两富”社会中人的核心能力体现,蕴含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追求。社会是一个共同体,是由“现实的个人”组成的,终身学习促进“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性的解放与回归,最终产生社会之凝聚。从“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凝聚”这一要义出发,“两富”社会中的“精神富有”内含社会凝聚之追求,所以我们要“更加强调共建共享,更加强调社会和谐,更加强调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13]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是作为生态与环境的概念提出的,现今已成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战略要义,主要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以及人的持续发展等具体内容。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1994年)曾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因为人类自身能力的持续发展是构建和推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自终身学习产生那一刻起,就本然地包含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终身学习系统的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样也是终身学习孜孜追求的目标。终身学习将“教育(学习)的可能性扩展到所有的社会单位,也将持续学习的要求推及每个人的任何人生阶段”[14]。终身学习赋予了人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能力,它“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正契合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从“终身学习促进可持续”这一要义出发,按照“坚持以人为本,梳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5]的整体发展目标。

三 路径依赖:终身学习服务“两富”社会的策略

从“人与社会”的互动逻辑来看,终身学习具有强大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使得其在“两富”社会建设实践中具有适切性和指导性。客观而言,使得“终身学习”在浙江现代化建设实践土壤中落地生根,仍需一番真功夫。换言之,终身学习服务“两富”社会建设仍需以下具体操作性策略,以求实效性和针对性,即创设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构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生态,助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与完善需要一个形态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予以保证。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浙江积极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总体上,现阶段的终身教育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不适应。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浙江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巨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近年来浙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构建浙江终身教育体系任重道远。

如上所言,“两富”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运行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指“教育系统、社会机构和家庭组织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经有效整合而成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生学习机会的教育制度安排”[16]

1.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落实终身教育责任主体

尽管终身学习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传与推广,但尚未达成普及之势。为此,要积极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引导全民参与学习,激发全民学习热情,让全民感受知识魅力,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关心支持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以学习作为个人生存和完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明晰“终身教育责任主体是政府”导向,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发展规律和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增强推进终身教育的现实紧迫感。设立全省性终身教育推进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终身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加强推进《浙江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出台,确立终身学习的法律保障。

2.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有序发展

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一个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协调的健康教育生态系统。21世纪以来,浙江省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社会教育仍处于发展劣势。为此,积极引导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之中,按终身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形成“各种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的新格局”。不断推进社会教育发展,建立一个适应社区居民学习、服务社会民生的社会教育发展平台,确保构建一个完备的学校外教育系统,满足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

3.丰富终身教育推进载体

实践证明,终身教育领域出现了新形态,涌现了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新载体。因此,浙江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要适时而上,创新终身教育发展新载体。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在“浙江终身学习在线”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终身学习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数字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已有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条件,加快推进社区学院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社区教育得到快速、科学的发展,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积极发挥社区学院终身教育体系的主阵地作用,着力提升社区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培育终身学习文化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向来具备鼓励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传统,终身学习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就本体论而言,终身学习价值理念要求“两富”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精神富有”,更加注重“社会凝聚”功能的发挥,这也是实现浙江人精神上共同富有的必要路径。

1.积极引导“向善”文化建设

人心向善是社会精神富有的重要体现,也是终身学习赋予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文关怀。“向善”文化就是“营造一种引导人们朝着善良美好的方面发展的文化,朝着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方面发展的文化”[17]。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培育浙江人的“崇学向善”价值观,形成“向善”文化的知识、情感和践行的多维体系。挖掘和总结“最美浙江”现象,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引导全体浙江人逐步成为精神富有之人,具体生动地践行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

2.不断挖掘地方传统学习文化

浙江山海并存,是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人文大省,拥有不少魅力独特的传统学习文化资源。按照终身学习的价值理念,立足丰厚的文化积淀,汲取“勇于探索、崇尚学习”的文化特质,借鉴优秀传统学习文化的人生智慧和表达方式,吸纳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明德至善的教化精神,推动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良好的终身学习文化环境。

3.引导创新文化建设

浙江人向来具有“勇于创新、注重功力”的内生型冒险探索精神。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浙江人更应秉承创新探索的精神,积极创新终身学习文化,逐步确立终身学习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创新终身学习各项制度建设,培育以“学习创新”为主题的终身学习文化促进行动,不断激励市民进行终身学习。注重学习引领、方法创新、学习实效,推动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为核心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落实终身学习制度

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建设中价值功能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予以保障与落实。为此,构建终身学习制度建设显得必要与紧迫。

1.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建设步伐

终身教育立法是将终身教育由理念变成行动的政策实践,也是终身学习未来发展的切实需求。目前,国内已有福建省、湖北省、上海市、太原市等地区颁布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浙江而言,终身教育立法工作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未进入立法程序阶段,这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加快启动浙江终身教育立法程序,坚持明确责任主体,保障公民终身学习的权利,坚持以完善终身教育格局服务“两富”社会建设,坚持以社会资源的科学整合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致力于构建符合浙江学习型社会建设实际的理念突出、逻辑严密、结构规整、表述规范、指导性强的终身教育法律文本。

2.做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

终身学习立交桥是保障终身学习目标实现的组织架构,旨在让每一个学习者的任何学习成果都能得到确认,追求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学习环境。当前,“学分银行”是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的重要构件。要积极按照“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灵活借鉴货币银行功能”的要求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切实加强“学分银行”顶层和制度设计,设立权威的学分评估认证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真正实现“人人可学”立交桥。2015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成立浙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设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完善终身学习评价体系建设

终身学习的完善需要一个形态健全的评价体系予以保证。终身学习评价体系一般包括质量评价和绩效反馈两个环节,要及时建立各种学习绩效与标准以保障终身学习成果的质量,开展终身学习评价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典型示范。

终身学习时代已来临,“两富”社会建设正在征途,我们唯有科学把握终身学习的本质内涵,充分理解其在“两富”社会的价值意涵和策略选择,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责任编辑 方晨光)


[1] 2014年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终身学习背景下‘两富’社会发展评价研究”(14SLFC03YB)。

[2] 蓝蔚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建设“两富”浙江的关键》,《浙江经济》2012年第13期。

[3] 〔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张宁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第13页。

[4] 李政涛:《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5] 李政涛:《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7页。

[7] 扈中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第4期。

[8] 杜以德、姚远峰、李醒东:《成人教育发展纵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120页。

[9] 高志敏:《阐释〈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的第一承诺——“Empowering Individuals and Promoting Social Cohesion”的意涵和践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10]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创业创新 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1] 张蕾:《社会凝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 高志敏:《阐释〈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的第一承诺——“Empowering Individuals and Promoting Social Cohesion”的意涵和践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13]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创业创新 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4] 王春华:《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15]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创业创新 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6] 刘晖、汤晓蒙:《试论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时序》,《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17] 任光升:《向善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实效》,《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