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4年11月21~23日,“战争与外交——第五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会议共收到论文58篇,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丹麦等多个国家的7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由于2014年适逢甲午战争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与会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涉及战争与外交主题的近2/3,论题集中度创下了中外关系史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最。本次会议另外一个特色是会议主办方首次以公开征文的形式,向海内外同人尤其是青年学术骨干发出邀约,征文获得海内外学界热烈响应,会议组委会共收到27篇投稿,最终向15篇优秀论文的作者发出参会邀请。大量青年才俊的与会,充分显示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后继有人且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自2004年起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促进学科发展,加强与海内外各学术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与提升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水平,自2006年起,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先后与曲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山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4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加上2014年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合办的会议,8年间该系列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成为海内外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人们联络互通、切磋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为及时展现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上述系列会议的倡导者与主办方,中外关系史研究室8年间克服资金困难,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坚持编辑出版会议的论文集,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出版4辑:《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2008)、《近代中国:政治与外交》(2010)、《近代中国:文化与外交》(2012)、《近代中国:思想与外交》(2013)。会议论文集的陆续出版,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对于促进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代中外关系史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海内外学术界同人的参与和帮助,特别是历届会议合作方在会议组织上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借此机会我们谨向历届会议的合作方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所有积极参加与支持我们会议的海内外学者表达感激之情,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为进一步促进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我们今后会继续搭建并坚守这样一个两年一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平台,然而在论文集的编辑出版上,自第5辑开始,我们尝试做出某些调整与改变。之所以谋求转变,一个原因是随着出版费用的日渐高企,继续编辑出版百万余字的论文集在经费上已令我们难以为继;另一个原因是此前出版的论文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已在其他刊物上发表,导致论文集的原创性不足,从而影响了论文集的精彩程度。从本辑开始,我们不再出版完整的会议论文集,而是尝试选取部分与会的优秀未刊论文,采取以书代刊的形式,编辑出版《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集刊系列。
与举办近代中外关系史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模式类似,编辑出版《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集刊系列同样也需要来自学术界的同人及合作机构的大力支持,在酝酿与筹编本集刊系列的过程中,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同人及该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慨允为集刊的编辑出版提供支持。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该中心成立8年来,通过召开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开办网站等工作,已发展成国内外知名的蒋介石学术研究中心与资料中心。经过友好协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与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决定,就共同编辑出版《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集刊系列开展固定合作,将出版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集刊系列暂定每年出版2辑,双方各自主持编辑出版一辑。为体现本集刊与以往4期“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论文集的承继关系,本集刊号将从“第5辑”起列注。
本辑《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曾提交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战争与外交——第五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亦有部分为会议参加者另行提供的反映其独到研究的佳篇力作,所有论文均为首次刊发。《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将以我们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依托,优先选登提交会议的未刊论文,同时我们也欢迎其他有志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者向本刊投稿,与我们携手共同推动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繁荣与壮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宋月华社长对本刊出版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人文分社是我们出版系列会议论文集的长期合作伙伴,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独特而有益的贡献,本书能顺利面世,与他们的长期帮助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另外,责任编辑吴超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技术性工作,辛劳勤谨,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