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智库论丛(201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成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着力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日报课题组[1]

我国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进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时期。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河南要从特殊省情和区位出发,着力打造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升级版。随着中原经济区等三个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原的战略地位和综合优势更加凸显。要努力使国家战略转化为区域发展新优势,实现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叠加累积,形成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

一 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经济升级版,意味着产业层次更高、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市场活力更足、质量与效益更好

·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意味着河南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融合发展、高端发展和开放发展

·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核心,是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转型升级的新增长之路

1.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以内涵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2013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连续5个季度低于8%,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度强调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的外延式发展方式明显式微。当前,河南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创新能力偏弱、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脆弱、综合竞争力不强等深层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比较多:一方面河南省仍然需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调结构、促转型创造有效空间与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必须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要准确把握河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超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国家以改革促转型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稳中有为、持续求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平衡。要守住下限和上限,促进经济升级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逐步适应在一个中速增长的环境中提质增效。要充分利用经济减速的倒逼机制,发掘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基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基于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内涵发展走新增长之路。

2.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与区域更加协调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某些区域、产业和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注重融合和平衡就自然提上议程。当前,河南省普遍存在着城乡之间、产城之间、区域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割裂发展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产业结构与城市布局协调性不高,产业链接度普遍偏低。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必须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以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逐步实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二是依托产业集聚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进行规划布局,把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容结合起来,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建符合河南实际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打破“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模式,坚持用经济区的理念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机制,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建立起发挥联动发展和空间耦合关系,构建新型“中心—外围”分工格局。四是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间构建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推进企业关系由散到聚,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间的无缝链接,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更加注重高端发展,以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与创新能力

产业高端化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核心与重点。改变产业结构中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偏重的总体格局,是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内在要求。目前,河南能源原材料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在50%左右,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核心支撑。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比重小,多处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创新能力偏弱,2012年全省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影响力、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与品牌数量不多,体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端生产型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要准确判断经济下行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方向与重点,更加注重高端发展。要积极促进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引领作用强的产业形成规模,把一批先导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要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创新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品牌,打造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制造服务型企业,突破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制约明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深层竞争力。

4.更加注重开放发展,以开放发展优化环境激发活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河南进出口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迈上新台阶,但与发达省份比较,开放程度总体仍然偏低。2012年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0.6%,外贸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产品加工贸易特征明显,附加值较低,利用外资层次与水平不高。当前,全球新的贸易与投资规则正在酝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态势明显,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贸易诉讼与贸易壁垒增加,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从国内看,进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区域格局调整加剧,制造环节转移研发、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北上西进态势明显,这些高端环节对发展环境与制度安排要求更高。河南必须在更高层面上推进开放发展战略,提升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超前的理念、更加开放的思维,把河南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球的大格局中来认识、来谋划,加快形成有利于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去掉,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优化的硬软环境,激发各类企业和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

二 借力国家战略增创发展新优势

·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是从特殊省情和特殊区位出发,形成五个方面的新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努力实现由传统优势向新优势的拓展与提升

·深入研究和推进用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大产业,用大产业带动中原城市群,用中原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1.着力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加快形成人力资源新优势

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迫近,建立在低成本非熟练劳动力、低人力资本投资基础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必须着力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重点推进非熟练低成本劳动力群体向专业技术技能群体的转移和提升。要优化劳动力结构,加快形成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人力资源新优势,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对农业、传统产业比重大的人口大省河南来说,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大机遇。国家三大战略为河南人力资源新优势的培育提供了条件与可能。要依托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人力资源支撑。要依托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培养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商务、港航物流、金融外贸、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中高级人才,促成技术人才、企业家人才、自主创业人才与基础劳动力人才的融合对接,加快形成由创新优势、技能优势和低成本基础优势协同整合的人力资源新优势。

2.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现代物流新优势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枢纽不仅代表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区位,而且代表着经济体的关节、要素配置的中枢,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交通、大枢纽,带来大市场、大发展。10年前,河南以高效畅通的高速公路网构筑了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通道;5年前,大型铁路网规划建设巩固了郑州全国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如今,飞向各大洲枢纽城市的航空通道正接续打开,陆空对接、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中原经济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为河南高起点发展奠定了基于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代物流新优势。而现代物流离不开信息的支撑,从全球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到跨境e贸易率先尝试起步,河南正在成长为全球生产链和消费供应链中重要的电子商务枢纽、商品集散地和资源配置中心。河南作为中原之中,从既有的公路枢纽、铁路枢纽带来的传统基础发展优势,到国家战略打造的航空大枢纽、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高端发展优势,再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形成的信息枢纽优势,公路、铁路、航空、信息四大枢纽的构建与融合,将形成交通带物流、物流带产业、产业带城市群的现代物流新优势,为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提供坚实基础。

3.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专业分工协作配套新优势

河南产业竞争力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散而不聚,产业链条分割发展,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尚未形成。高端产业、高端要素对产业生态系统的要求更高,河南近年依托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是持续“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总体工作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筛选论证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形成专业分工协作配套的新优势。二是认真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引领农业资源要素的聚集,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创造条件;以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带动提升上游种养环节,提高农业产业化分工水平,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使河南的粮食与农业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三是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围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育一批现代产业集群;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推进延链、补链工程,引导大中小企业间形成配套协作关系;支持本地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提高模块化供货能力,培育适宜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产业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对大产业、大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吸引、集聚、带动高端生产要素;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形成专业分工协作配套新优势。

4.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科技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一是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引领和驱动能力为根本目的,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创新载体。抓住全面实施这国家三大战略的难得机遇,发挥创新驱动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科技发展新优势。二是落实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在现代农业科技上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河南在良种培育、粮食稳产丰产、新品种推广应用、粮食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优势。三是抓好中原经济区规划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强化河南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盾构机、锂离子电池、超硬材料、多晶硅、生物疫苗等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积极落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四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破解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和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不断培育和打造河南科技新优势。

5.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河南省科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要利用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提供的先行先试权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一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土地流转、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推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口岸建设、通关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土地利用、财税管理、投融资、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放权或突破,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二是统筹体制创新的全面性和协同性,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短结合,从常规的单个领域单项突破转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领域改革综合配套、互促共进。三是着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在领域上,既要扩大工业领域开放,又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开放,尤其要努力在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地域上,既要扩大对境外、国外开放,又要强调对内开放,注意瞄准结构调整重点地区,推进高层次区域招商。四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效果,注意研究分析产业转移趋势和自身条件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积极探索“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的立体招商模式;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开放氛围,推进全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三 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要切实增强运用规律科学决策的本领,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真正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认识把握规律、推动政策创新、完善考评体系,持续抓关键、出实招、见实效

1.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

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是靠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求发展的共识。正确的战略集中体现为国家批复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这三个战略规划,标志着河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已经明确。正确的策略集中体现为“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坚持产城互动、相互促进,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对这些战略和策略,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实施。二是靠开拓创新求发展的共识。开拓创新是各级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河南省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进入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新阶段,各级干部能不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进程和前景。各级干部应当不辱使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始终做到敢于担当,带头开拓创新。要围绕国家三大战略加大创新力度,在内外并重的开放系统中寻求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由依靠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换。三是靠务实重干求发展的共识。务实重干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干部要丢掉私心杂念,抛弃名利得失,勇敢承担起推动工作、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重任,绝不做“太平官”“平庸官”“圆滑官”。要营造可以容忍干部有失误但不能容忍不干事的氛围,倡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要坚持“抓大事、解专题,抓当前、谋长远,抓具体、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理念,突出实绩,脚踏实地,始终做到真抓实做。

2.进一步认识把握规律

要总结历史经验,突破思维定式,加快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零点思维,创新先进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努力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一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重点认识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规律,区域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规律、区域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规律等。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突破口,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打造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区域格局,积极推动各区域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更加注重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突围、产业层次由传统加工制造向服务增值提升、产业形态由分散形态向集中形态转变、产业扩张方式由点式发展向链式发展转变、产业配套要由依赖跨区域采购向本地配套供应转变,围绕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加注重龙头基地型、技术创新型、服务中心型项目的引进,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并举,以增量升级带动存量优化,重塑河南发展新优势。三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深刻把握省情,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产业集聚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业转移与人口转移、产业要素集聚与城市功能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与城市管理创新、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的互动协同发展,探索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

国家三大战略规划赋予河南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权利和相应的政策,要深刻理解规划内容和政策指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河南发展新优势和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一要积极谋划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发挥最大政策效应。国家三大战略规划从粮食生产、产业升级和投资引导、开展人地挂钩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涵盖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多个方面,要围绕河南发展大局,切实用好国家三大战略所赋予的政策红利,将先行先试的内容细化,使其在助推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方面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充分挖掘国家战略所蕴含的政策潜力,力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准确把握国家三大战略的深刻内涵,加强研究、挖掘潜力,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机遇,在重点领域继续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的纵向衔接,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并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在政策创新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挖掘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政策含金量。三要统筹国家三大战略,注重形成政策合力。强化各区域、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三大战略中的多方协作、相互配合、统筹推进,注重优化政策组合,形成各配套政策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政策综合效应。

4.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必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手段,切实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树立正确的干部任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提出了“好干部”需满足的“五个标准”,即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政治作风,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二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方法。目前,河南省正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河南实际,制定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以及产业集聚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省直部门目标考核办法和作风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目的就是要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务实重干。三是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考核手段。把干部考核评价与政府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突出实绩、考准实绩,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规避急功近利行为;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巡视督查度、信息反馈、情况通报、出问题问责等制度,查找薄弱环节,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强化法治的服务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积极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生态。

(原载《河南日报》2013年8月28日)


[1] 课题组组长:喻新安、赵铁军;副组长:王亚明、谷建全、张光辉、完世伟;成员:孙德中、陈明星、王玲杰、唐晓旺、龚绍东、赵西三、刘晓萍、王芳、高璇、毛兵、赵然、任晓莉、郭小燕、杨兰桥、张富禄、王志刚、王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