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怀之以德
唐玄宗时期是唐蕃双方战事频繁的时期,玄宗仍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通过怀之以德,缓和双方关系,同时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唐朝宰相杨国忠(?-756)曾上“破吐蕃献俘表”,称在西南大败吐蕃,准备以男女二百人进献,唐玄宗没有接受,并下诏“夫王者之义,子育为先,每行干纪之诛,尝轸在予之念,吐蕃遗孽,频有负恩,其君则然,其人何罪?且全其生理,遂彼物情,其所献口,并宜释放,递还本国,以直报怨,于是乎在。”[32]不主张将吐蕃俘虏作为礼物接纳,而是全部放还。唐玄宗《收瘗吐蕃战没人诏》内称:“乞力徐等,天迷神怒,背义忘恩。悯其下人,制在凶帅。积骸暴露,润草涂原,言念于兹,岂忘恻隐。其吐蕃战死人等,宜令所在州县,速与瘗埋,俾有申于吊拯,庶无隔于华裔。”[33]出于人道掩埋战亡吐蕃将士尸骨。
由于唐蕃长期战争不断,相继来到唐朝的使者都被留了下来,发送到江南地区。唐德宗即位后,欲以德绥怀之,“遣太常少卿韦伦持节归其俘五百,厚给衣褚,切敕边吏护亭障,无辄侵虏地。吐蕃始闻未信,使者入境,乃皆感畏。”[34]唐朝的措施获得回报,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四月,(吐蕃赞普)放先没蕃将士僧尼等八百人归还,报归蕃俘也。”[35]唐宪宗(李纯,778-820)《放还吐蕃使者制》中提到,吐蕃使者相继至唐不久,吐蕃挑起战事,当时朝臣中有不少人主张杀来使以断绝对吐蕃联系,宪宗称“朕深为德化未被,岂虑夷俗之不宾?其国失信,其使何罪?释其维絷以遂性,示之宏覆以忘怀,予衷苟孚,庶使感知。其蕃使论矩立藏等,并后般来使,并宜放归本国,仍委凤翔节度使以此意晓谕。”[36]而且还给其衣服粮食,一直送到唐蕃边界。[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