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革命:比特币及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兴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

笔者从2013年开始关注比特币现象,鉴于自身的教育及工作背景都集中在经济学及金融领域,初次接触比特币就对其极具颠覆性的概念及深远的社会效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些貌似“无中生有”的数字信息居然能够成为“货币”这一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最普遍的价值代表,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人们的信任,深深地激发了笔者探索其社会本质及意义的研究志趣。作为一个崭新的,且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象,比特币的信任革命是一个极具前沿性的问题。因此,本书采取了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参与观察、文本分析,以及深度访谈,对比特币的信任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考察比特币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的社会基础及意涵,理解这种新型货币现象背后一种新型社会信任模式的形成,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模式在信息时代的变迁及其影响和意义。

一 参与观察

比特币不仅仅代表一种新型货币,更是一个由具备各种不同背景、动机、思想观念及资源禀赋的社会行动者共同构成的社会领域。为了理解人们如何在这个全新的社会领域中展开交往及互动,参与观察往往是一个最佳的出发点。自2013年开始,笔者曾在波士顿、纽约、温哥华、北京及深圳生活工作,并接触了当地各类比特币社区及团体,参加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比特币活动。主要包括:

大学社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比特币俱乐部的定期研讨及交流活动;

大型产业会议:如2014年在纽约举办的“走进比特币(Inside Bitcoin)”国际峰会、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以及2017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峰会”等;

“线下”集会:纽约、波士顿、温哥华及北京的当地比特币爱好者定期组织的小范围集会,通常在举办者家中、咖啡厅或小型工作室等地;

“线上”网络社区:如美国最大社交新闻网站红迪网(Reddit)的比特币论坛(r/Bitcoin)、中国的巴比特论坛、微信平台上的“ChainB铅笔Consensus”“暴走区块链技术讨论群”等。

通过这些实地研究,笔者不但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经验材料,同时得以从参与者及观察者的角度进入这一极具前沿性的社会经济领域,并在实践中感受、思考比特币是如何基于一种信息时代特有的制度、运行及文化模式,在众多参与者之间建立并维系一种新型信任关系及信任结构。

二 文本和文献研究

对于比特币而言,文本分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手段。首先,比特币的概念本身就诞生于一篇被称为“比特币白皮书”(Bitcoin whitepaper)的网络论文。其次,作为一种基于数字信息而存在、流通并发展壮大的新型货币及社会现象,各类文本信息的流动构成了比特币社区成员互动的核心媒介及载体。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加强对比特币及其发展状况的理解,笔者长期搜集并研读了国内外各类相关文本信息。必须指出的是,比特币作为一个极为前沿且多面的社会现象,其信息来源也十分繁杂且缺乏系统性。本书所采用的资料主要包括网络文章、学术期刊、研究报告、会议记录、书籍、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鉴于比特币的信任问题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笔者着重筛选了目前相关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及影响力的书本文献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在学习借鉴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本书以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框架及经验材料对比特币的信任革命进行一次探索性的考察。

三 深度访谈

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而诞生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最先于技术领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随后逐渐扩散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及社会领域中。为了理解这种基于网络的新型信任模式的初始形成过程,以及人们之所以能够信任这种新型货币的动机、行为及信念等重要因素,笔者着重选取了11位数字货币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者及爱好者,并与他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访谈。其中,笔者与四位比特币社区中较为典型的访谈对象进行了多次访谈并通过电子邮件及微信等渠道维持了长期的对话及沟通[6],以求深入理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比特币及其信任问题的认知、感受及行动逻辑。同时,由于比特币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本研究的访谈地点也分布于中国、美国及加拿大。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行动者进行对话,笔者旨在理解这种新型货币系统是如何跨越了传统的地域及社会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吸收着人们的信任。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次针对社会前沿现象的探索性研究,本书的目的是考察比特币背后一种新型信任模式得以诞生的社会起源和基础,而不是全面解释社会各类人群是否能够或应该信任这种新型货币。因此,本书的访谈对象主要是那些来自计算机及金融背景的,对比特币的制度、运行及文化基础有着较为深入的认知、行动及体验的参与者(见表1-1),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信息时代特有的数字货币是如何在由技术塑造的社会环境中推动了一场信任革命。

表1-1 主要访谈人员列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