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论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体系、福利制度如何,应对贫困始终都是各国需要面对的共同主题。对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且高福利制度的区域,即便他们已经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也依然需要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然而在全球更多的区域,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绝对贫困依然大量存在。据世界银行2018年最新发布的《贫困与共享繁荣 2018:拼出贫困的拼图》[1],虽然按照每天1.9美元(依据2011年购买力平价)的极端贫困线标准,2015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经降至10%以下,但是如果分别按照低收入国家典型贫困线标准(每天3.2美元)和中高收入国家贫困线标准(每天5.5美元),全球仍有约1/4和1/2的人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中国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成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而从2016年以来,我国降低贫困绝对数量的成效更加举世瞩目。根据2019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04亿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平均每年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减少至2018年的1.7%,且预计到2019年底,我国的贫困人口“存量”将降低到百万级,这在近现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基本解决中国千百年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成为唯一实现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们仍可能面临如何应对弱势人群的相对贫困问题,这其中农村老年人因健康导致的贫困尤其值得关注。因特有的疾病模式和社会经济地位,农村老年人为我国贫困弱势群体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而在引致贫困的风险中,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因病致贫[2]人数约1亿。在我国,虽然近年来贫困人口数量迅猛缩减,但健康始终是导致贫困的首要因素。随着其他致贫因素的影响减弱,因病致贫所占比例不降反升,由2013年的42.2%增至2015年的44.1%。[3]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仍有超过40%的人是“因病致贫”。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持续优化,未来应对贫困时,除针对陷入贫困群体的帮扶和救助政策外,还需逐步建立致贫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对可能陷入贫困人群进行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遏制其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因此,研究预估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贫困脆弱性)成为非常关键的科学命题。
本书从健康贫困脆弱性的概念辨析入手,分析健康贫困脆弱性的风险因素,并基于对我国部分地区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现场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健康贫困脆弱性风险识别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研究,而后进一步梳理出基于健康贫困脆弱性风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因此,全书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章是关于健康贫困及脆弱性的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农村老年人健康贫困脆弱性风险识别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框架;第三章展示了农村老年人健康贫困脆弱性及识别分析结果;第四章梳理了我国健康贫困治理实践的历史沿革与成效;第五章分析了健康贫困脆弱性治理的国际经验;第六章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我国健康贫困及脆弱性治理的宏观目标及具体干预策略。
本书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农村老年人健康贫困多维风险识别及治理策略研究”(16YJA84001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村老年人健康贫困脆弱性多维风险识别及精准扶贫策略研究”(71673093)项目的资助。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刘跃、李艾春、向琴、王雪莹、马樱等同学,他们参与了大量的现场调研和数据整理,以及文字梳理、编辑和校对工作。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撰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学术争鸣,不当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1] Mundial Banco,“Poverty and Shared Prosperity 2018:Piecing Together the Poverty Puzzle”,Washington DC:Grupo Banco Mundial,2018.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racking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2017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2017.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发布会》,2017年4月2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04/21/content_5188005.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