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学(第十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置县

为了围堵“山越人”于“江淮之间”,汉武帝在池州地区恢复古春谷县,以镇青通河、梅根河、清溪河的入江口,防范越人入江。在第二拨东越和闽越人移来之时,鉴于他们屡平屡反,汉武帝加强了防范,于元封二年将他们移来的同时,即于当年设二县(《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二)。在陵阳侯古国处,设陵阳县,明王崇《嘉靖池州府志》卷一云“元封二年始设陵阳县”。陵阳位于青通河的尾稍与青弋江的上游支流南流河的尾稍交接处。青通河流入长江,南流河向南流入青弋江,陵阳实扼南北之冲要,于此设县,既可控陵阳以南的越人入江,又可控陵阳附近的越人进入青弋江。同时,又在秋浦河两大支流龙舒河与洪凌河汇合处,设石城县,《宋书》云:“石城令,汉旧县”。临水而城,以控制越人沿秋浦河水道入长江。至此,就出现了《后汉书》卷三十“春谷、石城、陵阳”三县并称的情况。三县治对池州山区形成“U”形包围圈,将池州以东越和闽越为主体的越人困于山中——九华山脉、杉山、七井山山脉、古牛岗山脉全部被“U”形包围其中。这样,就使越人无法进入长江主航道进行骚扰,也无法向“江淮”之外扩张。正因为这样包围(泾县也于元封二年,设在青弋江中下游的二水合流处,依此控制越人),这些围困在山中的迁徙来的越人和土居人混居在一起,最终变成了“山居水行”的“山越”。应该说,他们是池州山区第一批大规模的山居人口。据《越绝书》记载:他们除山居水行以外,还“擅甲兵”,即擅于制作与使用兵器(当然是从他们的原住地带来的技术)。可惜这些“山越人”制造的兵器,今天尚未有出土发现(民间有零星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