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走出去”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战略

版权是出版产业最重要的资源,出版企业的经营归根到底是版权的经营。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在逐渐将版权运营确定为企业运营战略。出版企业不能只满足于版权产品的生产与营销,而应将版权放到经营资本的同一地位来管理和经营,将版权贸易作为出版企业的主业之一来开展。版权输出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模式,出版企业应根据国家出版“走出去”要求,紧紧围绕自身发展战略,认真研究国际出版市场特点,明确选题定位和读者对象,加大研发策划力度,以研发“走出去”产品为前提,创新选题立项、内容创作、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国际品牌图书产品,推动版权输出工作。

1.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制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是实现版权输出的关键

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关键。出版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出版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出版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投资方向、市场决策等等,甚至关系到出版企业的成败。随着出版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现代出版企业需要强化国际意识,把“走出去”与“做大”“做强”的理想结合在一起,根据国家总体“走出去”战略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明晰定位,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加大对重点国家、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拓展和布局,整合自身资源集中突破,扩大版权输出优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出版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实现版权输出的前提

原创作品本身的质量决定了其输出产品在海外的影响力,也是出版机构的立身之本。中国图书之所以难以“走出去”,尤其难以进入外国主流社会,除了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外,图书产品针对性不强、不符合国外受众的需求,也影响了外国消费者对我国文化的熟悉和接纳程度。所以,要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出版企业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外主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大众阅读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出版物的需求,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辨认和区分,研究市场的需求特点,明确选题定位和读者对象,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偏好等因素,找到国外读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策划适销对路的选题。二是要以打造精品、强化品牌作为实现版权输出的核心内容。坚持以高质量、高品位为指导核心,着力推出一批理念先进、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俱佳、符合“走出去”需要的畅销书和常销书,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版权输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三是要开发多种媒体形式的产品,通过实现“走出去”产品内容立体化,让读者对中国的了解更生动、更直观、更真实。尤其要进行品牌资源的多语种、立体化深度开发,使出版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持续开发和利用,促进图书产品的版权输出。做让外国人愿意看、能看懂的产品,从而使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了解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改变西方人对我们的误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出版社的一些做法,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图书国际推广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通过“一书多版的”形式满足当地市场的不同需求。多林·肯德斯利出版公司的销售部覆盖了中文、韩语、西班牙语等十多个语种,聘用当地人拓展海外市场,与各国出版商紧密开展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日本一方面加大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营销力度,以《瑞丽》《昕薇》等时尚杂志为合作载体,利用国内的营销网络占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加大西方市场的本土化生产力度,在动漫作品中塑造了大量长着西方面孔、穿着西方服饰、讲着西方语言的人物形象,从而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方主流市场。

3.培养专业化人才是实现版权输出的原动力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版权输出工作的关键。中国图书“走出去”,必须要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够参与国际出版竞争、影响国际出版格局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出版业要加强对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外向型的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一流翻译人才、优秀国内外作者为重点,构建出版“走出去”人才体系。出版企业应着重建设四支队伍:业务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编辑队伍;具有语言优势和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版权贸易队伍;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高水平翻译队伍;优秀的海内外作者队伍。对于这四支队伍建设,一是要鼓励版权贸易人员积极参加各大国际书展和国际出版界的活动,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际化的出版运作,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版权贸易规则、掌握一定版权贸易谈判技巧、具备较强版权贸易业务能力的版权人才。二是组织专业编辑对版权贸易人员进行图书推广培训,使版权贸易人员对图书内容和国外图书市场有全面了解,扫除在版权合作中的专业障碍。三是将版权贸易人员纳入“走出去”图书产品项目组,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出版流程、出版进度,以便掌握产品发布时机,同时为编辑提供国外市场信息。四是培养复合型编辑队伍。随着媒体融合出版的发展,编辑既要精通编辑业务,还要懂得数字技术和具备国际视野,如数字出版使出版信息由文字和静态图片扩展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要求编辑不能仅仅局限于审读和校对,还要了解软件的测试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同步监听监看等,因此要注重编辑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安排编辑走入国际图书市场,真正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创造条件让编辑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讨论会,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保证输出图书的品质。五是加大对翻译工作者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下大力气破解翻译瓶颈,建立翻译薪酬激励机制和对优质翻译作品奖励机制,吸引和激励高水平译者对外译介好书,保证“走出去”图书质量,可以采取中外合作翻译、对象国本土化翻译等方式,提升译文的准确度、亲近感,使海外受众爱读、爱看,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增进认同。六是发现、培养一批内知国情、外知世界,政策水平高,写作能力强的外向型作者队伍,将好的选题策划真正变成优秀的产品。通过积极版权输出,吸引作者积极与出版企业合作,不断推出新的图书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如“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第九届青年成就奖获奖人艾哈迈德·赛义德(白鑫)获奖之后,主动积极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在2015年一年之内就为中国出版企业向阿拉伯语地区输出版权200多种,把真实而丰富的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

4.创新出版方式,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出版企业从传统出版向多媒体融合出版转型。数字出版产品的形态多样性给出版企业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多重路径。数字出版产品如电子书、听书等已为众多国家读者所喜爱,同时,数字出版使得图书“走出去”的距离缩短、时间缩短、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交易更加便捷。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出版产品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根据自身出版特色,创新思维,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加快生产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重组出版产品线和价值链,以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传播覆盖面,形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促进的格局。例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向国外输出数字产品形式多样,包括:与纸书内容相同的电子书;经翻译和未经翻译的数字内容以供在线使用;出版社自主开发的数据库等数字出版产品的翻译输出;将现有图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数字产品后翻译输出等。此外,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中版数字传媒公司也开展了电子书和多媒体图书的输出工作,共向海外81个国家和地区输出电子书。外文出版社与圣智学习集团旗下的盖尔电子图书馆开展深度合作,将该社图书的电子版权分销至其图书馆数据库,并输送到全球12000余家图书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稳步推进纸质图书“走出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与亚马逊网的合作,有5000多种图书进入亚马逊全球数字出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