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主要传承人
丁德玉(1929—1998),固义村民,20世纪80年代恢复固义社火演出的主要发起人。原武安市冶陶镇中心学校校长。退休后,关心本村传统社火表演。1987年与社首们共同努力,恢复了包括《捉黄鬼》在内的社火表演,为固义社火傩戏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起来(1913—1992),固义村民,西大社社首,掌竹扮演者,都本保管者。20世纪80年代恢复固义社火演出的主要参与者,之后将掌竹表演技艺传给嫡孙、侄孙,为固义社火傩戏的资料保存、恢复演出、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正年(1917—1993),固义村民,西大社社首,探马扮演者。20世纪80年代恢复固义社火演出的主要参与者,为固义社火傩戏的恢复演出、传承做了很多工作。
丁石全(1938—2006),固义村民,20世纪80年代恢复固义社火演出的主要发起人。原武安市西石门煤矿干部,退休后,与丁德玉和旧时的社首们一起努力,恢复社火演出。在傩戏中,主要担任导演,并采购服装道具。为固义社火傩戏恢复演出、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增旺(1950—),固义村民,李正年孙,西大社社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大社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捉黄鬼》等社火傩戏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和表演者。为固义社火傩戏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傩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刘二计(1949—),固义村民,在《捉黄鬼》中二鬼扮演者。20世纪80年代拜李大旺为师,学习演出技艺,之后一直扮演二鬼,表演精湛。现将技艺传给其侄。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天来(1954—),固义村民,跟从父亲李秉方学傩戏表演,20世纪90年代接替父亲在《捉黄鬼》中扮演跳鬼,表演技艺精湛。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有旺(1964—),固义村民,跟从父亲学傩戏表演,在《捉黄鬼》中扮演大鬼,表演生动,技艺精湛。现将演出技艺传给儿子李维,培养了传承人。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延军(1966—),固义村民,跟从父亲李永庆学艺,在社火表演中扮演“阎王”,表演精湛,惟妙惟肖。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化南(1924—),固义村民,南王户社首、负责人和组织者。年轻时在村中学习傩戏表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南王户的导演,培养了本庄户的传承人。
王社成(1932—),固义村民,东王户社首、负责人和组织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东王户的导演,培养了本庄户的传承人。
刘魁昌(1933—),固义村民,刘庄户社首、负责人和组织者。幼年时即参加傩戏演出,是固义傩戏恢复演出的主要成员之一。
另有何增兵、丁彦林、李金安、李天旺、李东方、李魁方、李维旺、董丙贵、王银州、王景河、王堂拴等固义村民在傩戏组织、表演、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祭鹿台》都本作“主公”,《中国·武安傩戏》一书认为系商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