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语篇修辞阐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语境差

——老舍小说语篇的语境特色

语境(context)指的是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就是言语环境。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话语形式的创制和话语形式的解读两个方面。不论是作者生成话语、创制文本,还是读者接受话语、理解文本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参与了言语交流的整个过程。语境从本质上看,就是与语言交际相关的各种语言性的和非语言性的因素。如果从语境的角度来考察语篇,人们不难发现任何语篇实体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任何语篇实体的解读也都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没有语篇。语篇离不开语境,一旦离开语境,语篇的创作和解读就成为一句空话。Halliday(2012)曾经把语境同语篇的关系比喻成“气候”和“天气”的关系,意思是说语篇是语境的一个“示例”。他认为语境和语篇是一种双向预测关系(bi-directional prediction),即语境是语篇生成的环境和依据,通过具体语篇的分析能反映语境的一些信息。语境和语篇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语篇的建构和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语境又通过语篇得到体现和阐释。语篇和语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综上,研究语篇离不开对语境的分析,而哪些语境因素在语篇的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修辞效果是修辞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小说语篇实际上是作者利用言语形式同读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特定方式。小说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叙事语篇,更是创作者与解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在对小说语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析小说语篇与语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有助于人们把握小说语篇的生成机制,更有助于对小说语篇进行合理的阐释和解读。

小说语境指的是与小说语体相适应的各种言语因素和非言语因素,包括与语词相关联的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以及人物的心态、身份素养等。[1]小说语境是语境的下位概念,具有一般语境的共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小说语境在语言形式的选择、时间空间的构建、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语境的特点。

小说语境的各个因素有可能会出现背离的情形,这种背离不是语病,而是作者有意为之,以实现特定的修辞目的。祝敏青认为语境差是“在同一交际界域,语境因素间呈现颠覆状态,却具有审美价值的修辞现象”,[2]并认为修辞性语境差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对语境平衡的颠覆;修辞性;同域性。这三个特征分别对修辞性语境差的存在视域、显性特征和存在的作用进行了概括,使得其外延和内涵更加清晰明确。语境差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内部各语境因素之间。本书即采用祝敏青的语境差理论,对老舍小说语篇中的语境特色加以考察。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这样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从言语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语言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适应从经验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科学的概念世界;而词,作为活的言语的现实存在的单位,则适应人的实际经验的单位、历史的单位、艺术的单位。”[3]作为被运用着的活的言语同抽象出来的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那么,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的单位”的小说语言,更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当小说作者以独具特色的语言方式来创造作品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对抽象出来的语言进行解构和重造。从语境的角度看,小说话语的解构和重建既是对语境因素的颠覆,又是对新语境的重新建构。小说语境差存在于小说各语境因素的颠覆与重构之间。因而,对小说语境差的考察,必须综合小说语境的各参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也是挖掘和探寻小说语言个性之美的过程。

“颠覆是语境差的外显标志,又是语境差复杂性的体现。语境差可以颠覆所有可以称之为规律的现象,包括客观现实、心理因素、逻辑规律、语言规律等。”[4]在小说中,语境差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打破了一切的清规戒律,以一种反规律的、不平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另一角度说,语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处于颠覆状态下的语境,还会因其他语境因素的加入而重新获得平衡,使得语境差在对立与统一中得到调谐,寻找到另一层面上的语境适应,完成语境的重构。所以,语境差存在于语境的颠覆与重构之中,是语境因素由不平衡向平衡的发展过程。正是这一由表层的不平衡到深层的平衡、由显性的颠覆到隐性的重构的过程充满着深厚的意蕴和丰富的审美意味,使得语境差的审美特质尤为突出,进而成为把握小说审美内涵的钥匙。“语境差的审美价值就体现在不合理与合理的自我整合中。”[5]

老舍小说语境最大的特色表现为语境差的广泛存在,其小说将具有对立特征的事物融合起来进行描述,形成了对立统一的修辞性语境差,展示了话语表达的调和之美;小说中的叙事话语在叙事对象、叙事顺序等方面多样杂糅,呈现出话语表达的变化之美;小说中的话语系统颠覆了传统表达形式,呈现出变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