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一)转型是全球图书馆的共同趋势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之公器[1]。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不仅保存着人类的经验与智慧,而且传承知识与文明。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价格低廉且易获取,这改变了传统与潜在的用户行为,也挑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模式。全球图书馆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转型[2]。有人将其描述为图书馆的生存问题[3],有人称之为图书馆对未来的选择[4],有人喻之为图书馆发展的十字路口[5],有人甚至开始争论图书馆的去留问题[6]。正在浮现的新技术与经济环境的改变,导致全球图书馆业态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图书馆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职能。有学者认为,如果不转型,公共图书馆将会走向衰落[7]。在图书馆界,骤变(Radical Change)思潮悄然流行[8][9][10]。转型问题已经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浪潮也迅速波及LIS教育界,国际上一些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变革教学内容,iSchool运动实际上也是对这场变革的反应。ALISE 2016年年会主题便是“Radical Change”。

实际上,早在1991年,美国俄亥俄州政府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州内图书馆网络中心,定名Ohio Link;199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攻关项目“高性能计算与通信”,发展数字图书馆首次被列为国家级挑战[11];1994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式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创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计划,该计划为期4年,耗资2440万美元,其焦点是“使收集、存贮和组织数字化信息的技术手段得到极大的进步,并使数字化信息得以通过网络被查询、检索和处理,而这一切都是以用户友好的方式来实现”[12]。这是国际上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实践,也是图书馆界为了应对互联网冲击而做出的转型尝试。

全球经济危机给图书馆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美国很多公共图书馆陷入经费短缺、资金不足的困境,政府拨款减少,迫使图书馆裁减人员、缩短开放时间甚至关闭部分分馆[13]。英国BBC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英国公共图书馆出现明显萎缩,英国中央政府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了各地方当局不断缩减财政预算[14],6年间,英国共关闭了343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从31977人下降到24044人,下降近25%[15]。英国《卫报》(The Guardian)2017年11月28日发布新闻表示英国北安普顿郡计划最高将关闭该郡36所图书馆中的28所,逐步在4年内节省1.15亿英镑[16]。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危机下,公众对图书馆服务需求却持续增长。OCLC报告指出,每天有30万人走进公共图书馆寻求就业帮助;每天约有1.47万人次参加图书馆免费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每月会有280万次的小企业主和雇主到公共图书馆利用资料打理生意[17]。近两年的《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2018,2019》(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8,2019)都表示,公共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其资源和服务赋予低收入家庭获取知识的权力,并且参与图书馆免费公共项目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当人们面临不确定问题时,他们倾向可信赖的机构(比如图书馆)寻求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图书馆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可信任的信息[18][19]。这样矛盾的局面使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使得图书馆必须通过转型来满足在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中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近年来,“转型”成为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共同的关注焦点。2011年8月,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为“图书馆的自我超越——整合、创新与信息的普遍获取”。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2012—2014年,连续三届以“改变我们的图书馆,改变我们自己”(Transforming Our Libraries,Ourselves)为年会主题。在2015年年会上,2015—2016年度ALA主席Sari Feldman在其就职午宴的演讲中着重提出了“图书馆转型”(Libraries Transform)的公众意识运动,并表示要通过这场运动凸显转型的必要性,使图书馆得到更多支持;让人们更充分地了解图书馆及图书馆人在数字时代的重要作用;塑造图书馆及图书馆人的新形象;倡导外部参与,吸引各界优秀人士共同参与并推动图书馆事业。Sari Feldman还推荐了“图书馆转型”网站(http://www.librariestransform.org),它是为支持这场运动而专门推出的,其中生动地呈现了40余项图书馆转型的原因,并一直在持续更新,其中包括“因为我们都应该获得优质的健康信息”,“因为500万学生不能在家里接入宽带”,“因为图书馆里最好的搜索引擎是图书管理员”,“因为假新闻会给现实带来不良后果”,“因为免费的Wi-Fi不需要收据”,等等[20]。2015年8月,第81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会议主题为“有活力的图书馆:获取、发展与转型”(Dynamic Libraries:Access,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2016年,ALA年报告再次强调要“图书馆转型”[21]。2018年8月,第84届国际图联大会以“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为主题,国际图联主席格洛里亚·佩雷斯·萨尔梅龙认为,“我们是变革的动力,这是我们的职责和机遇,因为图书馆会把社会塑造得更美好、更公平、更强大、更多样”。会上,国际图联主席和秘书长反复强调,我们不仅要主动转型,而且要致力于推动社会转型,不仅要服务社会,而且要以自己的服务影响社会[22]

在中国,图书馆界流行的观点认为,“未来十年,‘转型’将成为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关键词”[23]。事实上,中国图书馆界已经在进行转型实践。1985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开始使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这一名称,2001年启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项目[24]并期望通过对其在武汉、成都、兰州等地分馆进行集中化改造,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新的文献情报服务模式”[25];1995年10月,原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为一体,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图书、情报联合的机构。2009年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两大机构合并,并命名为“图书与信息中心”[26],“浙江大学图书馆”名称消失,在图书馆界引起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中国图书馆年会也始终围绕“转型”“发展”“创新”这些主题,2018年年会主题为“图书馆与社会:共享效能法治”,探讨新理念、新技术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技术、信息在行业内外的共享共知,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彰显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201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主题为“新时代的图书馆转型发展:均衡、融合、智慧”。

(二)图书馆转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发展与风险密不可分,实际上,发展路径的选择是基于风险的决策。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乃至我们面临的风险都处在极速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风险依然存在(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新的风险又在不断涌现(如网络风险、人口老龄化等),而二者交互叠加,使得每一种风险都包含着复杂的因素。贝克的《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的特征就是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具有几大特点:第一,它们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第二,它们跨越了社会和国家界限,后果波及全球;第三,现代社会中的风险与科学的关联密切但模糊,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风险由科学制造和界定,但另一方面科学又不能控制这些风险。

图书馆转型发展亦是如此。虽然,图书馆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其发展进程中,有太多因素是业内无法掌控的,即便可以控制,也有很多因素是极易被忽视的。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充足的经费支持?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持续满足转型需求?馆员是否拥护转型?是否真正符合用户需求?这些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由于这场转型运动涉及面广且深刻,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一些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就停滞不前[27]。2012年年初,哈佛大学图书馆解聘了所有的员工,宣布将图书馆进行重组。重组将哈佛大学现有的73座图书馆分成5组,分别按照馆藏需求、内容、服务领域和特定活动,统一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之下,这使得之前分散的图书馆重整联合为一个有机体系。但这次重组却遭遇到了很多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被业界誉为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大屠杀”,也有学者称这次转型为“风波”“阵痛”。目前哈佛大学图书馆二次重组正在进行中。兰开斯特(F.W.Lancaster)教授也曾警示,过分关注技术已经导致图书馆员远离用户。在重温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时,兰开斯特说道:“图书馆用户、信息用户已经被诸如元数据、本体论以及数据管理之类的东西挤在一旁。”[28]

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吴建中也表示,“合并有很多好处,但并不等于说所有图书馆和情报所都必须合并”。图书馆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例如数字馆藏利用的知识产权风险[29],业务外包中可能会面临质量风险[30][31]等,而图书馆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无法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只能通过对其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使风险达到可控水平。

(三)图书馆转型风险被忽视

风险与不确定性相关,是由行动或政策引发的可能性、机会或可能事件。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如影随形。尽管图书馆转型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但不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研究领域,对图书馆转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转型策略研究上。在CNKI数据库检索篇名中含有“图书馆”,并且包含“转型”或“变革”或“改革”或“重组”或“革新”或“创新”的文献,通过提取文献关键词,除去“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这些高频词,“信息服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有657次,“管理创新”出现570次,“网络环境”出现539次,“创新服务”出现503次,“读者服务”出现488次,除此之外,“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服务”“知识创新”“大数据”等关键词也都达百次以上。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处理,发现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大数据”“数字环境”“互联网+”环境下对图书馆转型的研究。几乎没有学者直接关注到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图1-1 图书馆转型研究热点演化

笔者又在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风险”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在结果中检索有关“图书馆”的研究文献。运用可视化工具处理后,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业务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联盟”“业务外包”“采购”中的相关风险,涉及面较窄。基本没有学者从宏观上把控图书馆转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对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本、人力、技术风险,以及对图书馆战略价值可能造成的冲击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忽略。

图1-2 图书馆风险研究热点

二 选题意义

(一)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支撑,科学专业图书馆担负着为特定领域提供专业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社会发展给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环境、用户需求等的变化使各类型图书馆都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艰巨任务。虽然目前有关图书馆转型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但对图书馆转型的研究都比较笼统,目前理论界对转型的认识也并不统一。图书馆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组织结构转型等。而目前,相关研究并没有对我国图书馆转型现状进行系统梳理。

本研究拟系统分析新信息环境中图书馆面临的挑战,调研我国图书馆的转型过程,其中包括投资预算、馆藏变化、人员配置变化、社会公众认知等。运用具体业务数据梳理转型现状,使人们对图书馆转型有科学认知,从已有的转型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洞察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二)客观认识转型风险

国内外对图书馆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型实践和转型具体策略的探讨上,业内也较多地关注图书馆转型能够带来的效益和发展。新事物的诞生通常也伴随着不确定性的发生,但无论是实践领域还是学术界,都未表现出对转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较高关注。通过调研发现,图书馆转型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确定性。有些风险来自图书馆行业内部,较容易识别,能够及时规避,不会造成较大损失;但有些风险来自外部发展环境,图书馆不易识别,也无法有效及时地控制,一旦发生,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本研究通过案例梳理、归纳,运用效率、成本、效益、文化来测度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中提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将其科学归类,探索风险演化的规律。通过调研业内人士的风险认知,发现图书馆业内可能忽视的风险因素,使之能够客观认识转型风险。通过内外部协同治理尽可能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图书馆转型实践。

(三)保障转型发展有序

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同时也是人们主观所不愿发生的。风险的产生影响转型效率和转型效果。近代风险学者赫利克斯·克莱蒙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其组织前进的能力,并对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以确保全公司的人力与物力”。

本研究通过对风险事件的梳理、风险因素的提取、主要风险的归纳,探索风险演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在风险潜伏初期,前瞻性地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发生。风险发生后,科学、专业化治理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意外损失,维持转型进程,防止转型中断,安定局面,提高转型效益。最终实现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信誉和形象等目标,从而保障转型发展的持续高效。

(四)防止转型灾难

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存在潜在性和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不是在产生之初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损失的可能性与损失程度都无法确定,即往往是风险因素在潜伏期积蓄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的。风险按照损失程度可以划分成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而灾难一般认为是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即风险发生,并产生巨大的损害性后果。通过对转型风险的前瞻预判,使其发生概率降低;风险发生后通过专业化治理,缩小损失范围和降低损失程度,防止风险演变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