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心理学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他“自幼为贾贩,转运千里,复具知民生隐曲”[1]。青年时师从江永。中年时受迫害,到北京等地过了十年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四十岁中举。此后六次参加会试,都未考中。五十一岁,以举人特诏入四库全书馆。五十三岁时,被乾隆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致力于《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不久因积劳成疾而死。戴震的一生,是坎坷、贫困的一生,是同旧势力、同程朱理学进行不屈抗争的一生,是“不随时俗”“实事求是”“志存闻道”的一生。戴震堪称我国古代向近代过渡时期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是18世纪中国的大学者和大思想家。全面系统地研究戴震的心理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一,戴震在我国心理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戴震是清代乾嘉汉学的创始人之一,为当时皖派所宗。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他的心理学思想大多集中在他后20年所撰写的《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等13部哲学著作里。其中特别是《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三易其稿,撰写时间达12年之久,他自称:“仆生平著述,最大者为《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此正人心之要”[2],是“近三百年的哲学杰作”。在心理学思想上,他继承了中国历史上自荀况以来,特别是张载以来的唯物主义传统,吸取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因素和自然科学的某些成果,对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完成了王夫之未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标志着我国古代哲学的终结。或证为此,张岱年称“戴震是中国古典唯物主义最后的大师”。就心理学思想史来说,戴震全面系统地批判总结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中的人性论思想、认识论思想、情欲论思想,这些问题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经过戴震的批判总结,不仅结束了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很多长期争论的问题,而且在“正人心”中又孕育了近代心理学研究的很多内容,如“以理杀人”的口号,吹响了近代心理学思想的号角。蔡元培认为:“凡东原学说之优点,有三:(一)心理之分析。……东原始以情、欲、知三者为性之原质,与西洋心理学家分心之能力,为意志、感情、知识三部者同。(二)情欲之制限。……(三)至善之状态。……”[3]具体说来,宋明以来的进步思想家都不赞成道学家的理欲之辩,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两种理论倾向。戴震批判地继承了宋明以来进步思想家的理欲观,将理欲统一起来,以“情之不爽失”为理,既反对了道学家的禁欲主义,又扬弃了功利派的个人福利主义,在理论上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在人性问题上,戴震一方面继承了颜李学派的传统,以血气心知为人性的本质,同时又批判地吸取了孟子尊重理性的思想,扬弃了功利派的感觉主义,以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说明人性的本质,将古代的人性论推向新的水平。

其二,在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戴震的思想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他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具有启蒙性质的思想观念,并使之成为自己阐释启蒙思想观念的经典依据和精神土壤,而且又为传统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众所周知,戴震的籍贯是当时著名商帮——“徽商”的发祥地,而他本人又长期生活在商、学兼重的氛围中,这在客观上促成了他启蒙思想的萌生。戴震用理性的眼光反对封建专制,倡导人性解放,对传统的价值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这种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价值和意义。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言,戴震的思想不仅“复活了17世纪清初大儒的人文主义的统绪”,而且还“启导了19世纪的一线曙光”[4]

戴震的心理学思想构成了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他身处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折前夜的乾嘉时期,这使得近现代饱受古今中西难题困扰的学人们往往倾向到其学说中去寻找中国社会近世变迁的思想痕迹和启示,所以戴震心理学思想研究在中国心理学思想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