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一 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戴震心理学思想研究的选题缘由,回顾了与戴震有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进程,概述当前戴震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并在对研究的目标、方法、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等进行简要述说的基础上总结出戴震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叙述了戴震心理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在心路历程部分,通过对戴震早年经历、拜师求学、京州生涯以及晚年辉煌四个部分的论述,回顾了戴震坎坷曲折、自强不息的短暂人生。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必然与其人格、与其家庭、与其人生体验有着内在的联系,戴震也不例外。戴震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造就了戴震的心理学思想。在思想形成的来源部分,探讨了戴震心理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戴震的心理学思想是当时社会时代精神的产物。中国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为戴震的心理学思想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现实内容。在思想来源上,戴震受到了中国古代甚至外国众多学者的影响。本书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学者及其思想对戴震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戴震的心理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众多学者思想精华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与中国古代众多心理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着中国自身的特色。正是戴震这种博采众长、敢于创新的人格品质,使得他的心理学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章从心理对象观、心理实质观、心理发展观、心理差异观以及心理功能观五个方面论述了戴震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在心理对象观上,戴震的心理对象观中沿袭了古人对各种心理学问题的关注和思索,特别是对“人性”的论述。本书着重从认知、情欲、人格等几个方面简要剖析了戴震的心理对象观。在心理实质观上,戴震在对我国古代心与身、形与神的众多见解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心理的实质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与其唯物世界观相应的心理实质观。戴震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的本体是“血气”。在反对老、庄、释氏的“分血气心知为二本”(可称为二本论)的观点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有血气则有心知”的一本论思想。即血气(形体,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心理活动(知、情、欲)的物质基础,而各种心理现象则是血气活动的必然结果。在心理发展观上,戴震主要论述了他对个体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观点。认知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他对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智”的看法上,而社会性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他的人性思想上。在心理差异观上,戴震论述了人与动物的心理差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在心理功能观上,戴震主要论述了认知、情欲以及智力的功能,强调了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在认识和驾驭客观事物,让客观事物为人的意志服务这一过程的积极作用,也突出了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主体性作用。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戴震的认知心理思想。戴震将人的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层次,即把认知分为“感知”和“心知”两个阶段,“心知”又分为“精爽”和“神明”两个层次,并对认知的机制、认知的特征以及认与知的关系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另外,戴震认为智能是在“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强调智能的先天基础论,也充分肯定后天的作用,并将智的功能归纳为尽道、处事、通德、择善四个方面,并对智能与才、学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戴震的认知心理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戴震的人格心理思想。戴震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批判程朱理学鼓吹“理正欲邪”“存理灭欲”的同时,指出人的欲望、需要和人的认识、情感一样,都是自然赋予人的合理东西。戴震在强调欲望的合理性、充分肯定欲望的作用的同时,提倡对欲望的节制。戴震认为情绪情感过程与需要是紧密相关的,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并且会因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关于人格的特征,戴震提出了“人贵论”“差异观”和“发展观”,认为人格具有差异性、发展性和统合性的特征。在论及人格差异性的“差异观”中,戴震进一步探讨了人格的成因,认为人格形成过程中是受先天的“不齐”和后天的“得养不得养”的共同影响的。最具特色的是戴震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他认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当是“仁且智”者,即“仁”和“智”的和谐统一。最后,对戴震的人格心理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戴震的教育心理思想。在戴震的教育心理思想方面,详细论述了戴震的学习心理思想、教学心理思想以及教师心理思想,特别阐述了戴震平民教育思想以及对后期的影响。学习心理思想分别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任务以及学习的方法分述之;教学心理思想则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师心理思想从一名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引申开来。
第七章主要论述了戴震的品德心理思想。戴震的品德心理学思想主要在其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本书分别从戴震的道德本质论、道德心理论、道德价值论以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一方面,戴震否定程朱理学的“性即理”,否定天赋道德伦理,肯定道德伦理是“心知”的扩充。从人的“心知”具有向善潜能的意义上,他肯定了“性善”。戴震把品德修养置于人性得以完善的关键地位,视为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戴震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修养,决不能放纵欲望。
第八章对戴震心理学思想进行了评价。首先论述了戴震的历史地位,并从戴学的维护与传承以及戴学的发展与复兴分述之,说明戴震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次论述了戴震心理学思想的贡献,并从四个方面分述之。再次探讨了戴震心理学思想的局限性,包括思想有理论体系不健全、研究方法未展开、应用研究较缺乏等。最后提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心理学人性化;客观认识古代心理学思想,促进心理学本土化;合理扬弃古代心理学思想,推动心理学实用化等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二 研究结论
戴震的心理学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具有理论的基础性、思想的民族性和时代的传承性。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戴震在认知心理、人格心理、教育心理、品德心理和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创造性地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理论和方法对今天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戴震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全面建构,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格理论、唯物认知论、实证方法论、教育思想、德育思想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戴震坚持了唯物辩证的心理学观点,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的人性论,创立了实证特色的方法论体系。但戴震的心理学思想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上存在不足之处。戴震的心理学思想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启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心理学人性化;(2)客观认识古代心理学思想,促进心理学本土化;(3)合理扬弃古代心理学思想,推动心理学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