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产业及城乡发展态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一 发挥各市(州)比较优势,凸显特色经济

贵州省各市(州)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凸显特色经济,坚持以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指导原则,加强经济开发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充分运用各个地区的资源、技术优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减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贵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结合各地实际和比较优势,对产品项目进行明确的分工并集中,把握行业发展的中心,加强产业的空间集聚能力,重点建设区域特色,避免与同类型产品同质化,创造具有特色、分工明确、有中心方向的产业集聚格局。一方面,加大新型工业化发展力度,培育和引进新材料、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等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铝、磷、能源等优势资源,打造生态经济型、绿色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把电和铝相结合,开展集群化资源发展,深度发掘两种资源的经济增长优势;利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优势区位,形成与龙里的临空经济规划联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空港本身独特的集聚、辐射和流通功能,把产业建设重点投入在航空领域,在航空领域实现服务、物流、电商、旅游等的产业扩展,推动高新技术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推动产业群的建设,使其具有临空优势,同时加快贵州城、龙洞堡的产业园建设,致力于把临空经济区打造为贵州省的对外开放模范区、经济转型首发地、与世界桥头堡相连接的空港城;利用生物资源、苗药、中药等的药材优势,以及国家对烟草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打造具有烟草、中药特色的产业;抓住近年来世界各地制造商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机遇,以及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迅速发展的机会,全面提高我国的装备升级以及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贵州省要加强服务行业的建设,增强其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贵州省在区位、生态、气候、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创造具有喀斯特文化、阳明文化、民族风特色的旅游业;充分利用贵阳作为西南地区交通要道以及西部地区向东盟南下重要通道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

安顺市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必须秉承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化旅游的理念。第一,致力于发展以航空、机械为主的制造行业。发挥军工公司在技能、设施及其他方面的长处,做好大型成套设施零件、石材加工设施、精密轴承、装置制造行业、医用器械、石油钻井机器等一些具有竞争力的设备;加快汽车零件制造公司的升级,建立自己的产品,形成汽车生产场所;把航空城与贵航集团作为研制、飞机制造、培训的基地,私用飞机和航空零部件的生产场所,进行高新复合材料、环保建筑全新型材质、铁路及其机车零配件等有关项目的研制。第二,坚持以原材料资源和化工为主的产品主导作用。努力调整煤炭领域的生产架构,把大中型煤炭行业当作工作的中心,形成一个关键矿井,推动能源企业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建成煤炭与电共同发展的局面;促进与电力接轨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形成新兴镁加工、钡盐化工、煤化工与铝加工等连接型行业;推动以工业硅、铁合金与电解铝为主导的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新兴节能资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第三,把握好旅游资源的关键作用,发展现代旅游业,在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同时,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丰富旅游业态,主要利用辣椒、肉、山药的调味作用,建立独特的旅游食品生产基地;寻找民间技艺,加大对脸谱、石刻、刺绣、航空模具、古生物仿制等旅游产品的研制,争取变为国内主要的旅游产品生产市场。

在毕节,主要以能源为主,并围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及其市场导向展开,提升以“两烟”为主的陈旧企业,把煤电企业做好,着重发挥特色加工行业的主导作用。发扬旅游行业的带领作用,把织金溶洞、百里杜鹃花林带和草海湿地打造成为具备竞争效应的名牌产品,推动洪家渡、九洞天等旅游景点的发展。利用旅游促发展的理念,加大推动红色旅游、乡镇旅游建设的力度。紧紧围绕着油菜籽、马铃薯的产品加工,改进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值。并将大蒜、苦荞、刺梨、辣椒、竹荪、核桃作为原材料,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六盘水市具有资源、地势与大公司的优势,应加大经济结构转变的步伐,完善经济发展形式,着重开展能源、化工主导型产品,坚持持续发展,走节能环保型道路;并且加快发展果林、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

黔西南州要利用好在能源方面的优势,做大水、火互助的电力产业;加快煤炭企业架构转变的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煤炭企业做好;积极推进以苗药为主的产品,促进中药当代化的发展,推动保健品的研制,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制品与保健品,充分利用好以金银花、小花青风藤、倒提壶、板蓝根、半夏、石斛、桅子等为生产原材料的主要中药材生产场所。着重把握花卉、茶叶、甘蔗、干鲜果、优质稻米、蔬菜、烤烟及其油桐与油茶、中药材等独特农产品,掌握以茶、糖、酒、烟为关键的陈旧产品,制定旅游品牌规划,将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以及休闲度假与乡村旅游等作为特色旅游业发展对象,把盘江大桥、马岭河峡谷、双乳峰、云湖山、万峰林、三岔河、招堤、万峰湖、放马坪等打造为环保型旅游景点。挖掘历史文化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构建起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喀斯特生态环境相联系的多元化的独特旅游产品运营机制。

铜仁地区主要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并对冶金化工业进行深加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发展,把梵净山作为重点开发基地,并努力取得新的进展。

遵义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三省的交接地带,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风土气息上都略有相似,从古至今,三省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都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如此,遵义遵循的发展理念为:打开城墙,加入成渝经济商圈,在经济层面,接受成渝经济圈的指引作用。现阶段重庆市有大多数公司到遵义投资,并且遵义市政府已经在重庆开设监事组织。西部最知名的成渝经济商圈正在凭借其强有力的手段,带领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西部的主要工业化场地之一就是重庆,直辖十几年来,已打造成制造、化工、能源以及医疗产业的主导基地。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独有的平原地,纵横交错,沃野千里,向来具有“天府之国”称号,与此同时,它还是工业集聚化和新型产业的集中场所。成渝两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西部12个省会经济总额的25%,工业产值在西南地区的占比较大。突破行政地区的界限,加入富含生机的成渝经济商圈。除此之外,遵义到重庆的客车载货量向来很大,之前游客一般乘坐火车,大概每天的载客量是2700人;直到西南大海道运营开始,游客对公路的需求激增,一天载客量达到5000人。这对运输行业来说,一定会变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值。

黔东南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但那里的民族风情淳厚、环境好,具备优良的发展态势。秉承“生态立州”的发展理念应该是黔东南地区立足当前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基础提出的,围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将旅游行业打造为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对象。坚持环境第一,妥善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依法执行相应的政策措施,发扬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用,致力于建立生态资源行业;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带动各方的生产积极性,一起创建工业集聚区域与循环经济发展区,致力于推动优势产业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从农副业与旅游业共同促进工业的发展角度,发展独特产业经济;选用扶强措施,更新当前工业、提升滞后产业,关键在于提升引导性强的产品,做大做强现有实体经济。

二 扩大各市(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确保部分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的物质技能滞后的条件。固定资产投资是确保社会再生产正常执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部分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总的来说,部分地区经济要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就必须做到实时或者较快的增速,所以,要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获取中央对贵州省的资金、技术支持;力争得到国际、省际的支持,推动不同地区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当地政府供应的资金,制订合适的投资方案与形式,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努力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城镇、公司与个体资金的投资力度。

其次,选取合适的投资方案,这是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并且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贵州省的现实情况,选取合适的投资方案将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投资必须有助于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拒绝一些打破生态平衡与危害环境的产业;第二,最大限度地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可以带领大多数人民走向富裕的产业,促进贵州省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主要投资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发挥重要产品以及产品的特色,从而推动贵州产业架构的完善;第四,完善好投资乘数效应,合理应用投资的连带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再次,对于如何改善贵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选择不同的消费行为。一方面,完善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准。提高中高档收入人群在住房、教育、车等方面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状况,提高低消费人群的收入水平,确保和促进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针对乡镇居民要采用多予少取的理念与降负的政策。对城镇失业人群与低收入人群,要贯彻好三条收入保证线,提高就业培训频率,为居民增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最后,努力倡导与刺激信用贷款消费力度,信用贷款消费对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有关键的影响,即使中等收入人群的一般消费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提升整体的消费能力还是存在实际的困难。因此,倡导与刺激中等收入人群进行信用贷款消费是十分重要的。

三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与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在研发与环保过程中,需要依靠政府来引导,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来调整各地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在区域范围内也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性,应该遵循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与有效配置,调整产业架构,改善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水平。基本的想法是:根据当地资源的类别、属性与数量等具体情况,选用最正确的方法、渠道与措施,从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然后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优点,把它当作首要前提来确定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符合的产品,建立具有特色的、专有的经济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贵州省每个地方第一产业结构的改善方向应该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办法,经营多种产品,支持特有产业的发展。首先,改善种植业结构,形成优质、高产量、高效率的特有农产品。把原来的种植方式改变为以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与经济作物为主的三元结构。其次,促进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将发展林业与林业旅游相结合,共同推动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发展养殖业,培养优良的物种,转变传统的养殖形式,增大养殖的规模。最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渔业,提高对水产品的培养与养殖。

贵州省第二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努力发展循环型经济。首先,发展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企业。促进水力与电力相互扶持的能源工业。其次,提高贵州省烟酒产业的主导作用。历年来,烟酒就是贵州省的主导产业,现阶段仍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烟酒的比重。再次,加大对原材料加工业的发展力度。最后,努力培养与发展特有产业,形成一些更具特点的优良企业。

贵州省第三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发展下述产业:(1)积极发展以“大数据”为指引的信息技术产业,因为这有利于贵州省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是推动其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2)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协同发展;(3)努力发展旅游行业,将旅游产业当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经济增长点;(4)加大对房地产业与物业监管,从而带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大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发展水平。

四 加大各地区基础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硬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交通和信息是基础建设中两个拥有主导地位的因素。

首先,交通基础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脉。由于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便利的交通对于贵州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交通是每个行业间生产与流通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原材料、产品的买卖,特别是在当代物流业的促使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凸显。第二,交通在推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贵州省有50%左右的人口总数是农民,大部分都居住在交通欠发达的山区,如果要带动大部分农村人口走向富裕,就要加大发展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第三,交通是贵州省与外面接轨的重要渠道,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因此要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体制作为担保,保证物流体制的正常运行,这样,才可以确保“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局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其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贵州省是中国经济滞后发展的地区之一,要赶上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就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信息通信的基础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处理贵州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流量与物流之间所出现的问题,假设将交通比作经济发展的要塞,那么就可以将信息当作经济发展的中枢体系。总的来说,第一,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健全与改善应基于贵州省具体情况、公共资源、省级的经济数据库的对接服务信息中心,建立与改善全省的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健全与改善贵州省的公共信息网络体制的建设,提升信息的网络存储容量与传播速率,确保现阶段有线电视覆盖率、互联网覆盖率、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贵州省电话覆盖率都有大幅度提升。第二,组织建立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平台,加大信息技术的普遍传播与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整个贵州省各个层面的普遍推广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在各个产业部门的运用,增强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的支撑。第三,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选取多种方式的培训,提升全民信息化水准。

五 精准扶持落后地区,促进区域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政策倾斜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必须对国民的收入实行再次划分。根据资金空间转变支付渠道,用于协调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鼓励落后的地区发展经济。鉴于贵州省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应该通过拿出一定的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方式,为了能够充分实现转移支付在平衡区域经济的关键作用,就必须设定一个科学的系统转移支付体系,实际在转移支付范围、参考方面必须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协调,确保得到精确扶持,确保转移支付可以在现实中用于提高落后地区的发展上,从而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

在微观经济支持策略上,主要对象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颁发有关的税收优惠条例,对落后地区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地政府要综合考虑税收收入水平与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两者间的联系。为落后地区经济实体减轻税收负担,从而激励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信用贷款资金支援上,政府应设定专门的贷款担保额度与贷款补给资金,用于促进经济实体的进步,特别是支援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补贴利息等方式,激励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而实现以实体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