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人生理想的本质

理想,是指一个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者希望。从词性的角度来看,“理想”与“想法”有所不同,“想法”一般是中性词,而“理想”则一般是指褒义词,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也不同于一般的“想法”。

一 理想是对自然人性的超越

(一)理想是对人的动物性的超越

凡是人都有想法,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理想。想法是人的本能的具体思维体现,而理想则是一个人经过后天文化的熏陶濡化而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新的意识和吁求,体现了生命个体的发展进步,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20世纪60年代,农民的人生理想或者是社会理想就是住楼房,有电灯、电话,能吃上肉、馒头。那时农民生活还很艰苦,平时粗茶淡饭,住传统的土坯房,用煤油灯照明,打电话需要到邮电局。那个年代,城市居民的理想中也没有电冰箱、电视机、手机、微波炉、计算机和私家汽车的概念。由此可见,人们的理想不是一般的想法,也不是人的本能吁求,而是体现个体生命与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人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人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还只能停留在最普通“想法”的低层次,而不可能对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们对未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人们就不可能产生实现理想的具体行动,客观上也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因此,我们谈理想,一定要避免单纯从人的自然本性角度进行考量,切忌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抽象地谈论人生的理想。

理想不是人的动物本能的自然吁求,而是对自然界动物性的超越,也是对人的动物性的超越。在广袤的自然界,各种动物虽然都具有类的本质和吁求,但其本质和吁求都是其自然本质所规定的,而不是后天修为造成的。比如,在海滩上刚出生的小海龟,只要一钻出沙滩,就凭借本能爬向大海,而不是陆地,更不可能幻想腾云驾雾。所以,小乌龟爬向大海的行为,不能体现小乌龟的理想,而是它们本能所驱使的结果。与小乌龟相反,小雄鹰在长大以后,虽然希望翱翔蓝天,但仍然与其捕食的生存密切相关,其翱翔的希望也并非一个筋斗云凌空十万八千里,更不能像人类一样登月球,去探索土星的奥妙。雄鹰凌空俯视虽然具有鸟瞰的视野,但也远不及人类哲学思维的宏观性,也比不上人类科学探索对宇宙自然的宏观把握。

因此,我们研究理想,必须把理想视为社会人和文明人对未来的希冀,而不同于动物的生存吁求和生存本领,也不同于人的一般生存性吁求。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未来理想不是人作为动物的生存性吁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肉和馒头,这也体现了社会物质生产进步以后才有可能实现的生活愿景,也体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一致的理想图景。

21世纪以来,人们追求的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田园风光和天人合一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迷恋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在生活方式的变迁方面,既有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变迁,也有城镇人口向城乡接合部、郊区乃至乡村的流动变迁。

(二)理想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人是不同于动物的思想者,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之所以能创造,能够发展进步,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社会人,就在于人有理想。我们的理想与时偕行,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文明化、生态化和审美化的新的历史走向。

自古以来,学者们对人进行了多种界定,诸如政治动物、社会动物、理性动物、文化动物等。这些界定都没有把人与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本质上仍然是把人界定为某种动物。笔者认为,这种界定仍然停留在人的本质的动物性层面上,“动物”前面的限定语只是对后面的“动物”进行限定而已。实际上,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确实具有动物性,但人具有动物性,并不等于人就是动物或者等于动物。人的生命中包含大量的血液、肌肉和骨头等物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生命具有物质性,但不能因此说人的生命就是物质或者等于物质;同理可证,人从猿演变而来,从古至今都带着先天遗传的动物性,即我们作为人的生命具有动物性,但同样也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就是动物,更不能说人的生命等于动物。

在肯定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人的理想就必然把人的理想与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动物性严格区别开来。人类是宇宙间最重要的物质文化形态,也是最重要的精神文化形态。人类自身作为文化的继承者、积淀者、彰显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本身就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文化载体和文化本体的和谐统一。笔者在充分肯定人类主体性的基础上,曾经提出最高的社会美是人才美的观点[45],而事实上,人之所以为人,决不仅仅是因为具有思维和意识,而是具有创造文化的能力,人类自身是文化的继承者、积淀者、彰显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文化载体和文化本体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思想为人们行为的先导。”[46]人类是文化的最高形态,人的思想、情感、智慧、意识、无意识,所谓知情意等心意诸力无不具有文化的内涵,也都是人类后天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卡西尔曾经把人视为符号动物和文化动物,认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47]。他通过文化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结合,实际上揭示了“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其核心和关键是把人看作文化动物或者符号动物。卡西尔的重要之处在于他看到了人需要通过符号来创造文化,但是,他受到符号理论的束缚,没有继续深入探讨人自身的文化性。

我们从文化创造与人类主体性的互动关系出发就不难发现,人类的主体性与人类的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人类越具有主体性,越能够不断增强创新和创造的能力;人类越具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就越能提高人的主体性。所以,人的理想不是人作为具有动物性的内在依据,而恰恰是人类能够摆脱动物性以后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的自觉,是人类主体性的外在显现。

二 人生理想的现实性

(一)理想要从现实出发

我们充分肯定理想的主体性,肯定理想是人对动物性的超越,这种对理想的定位客观上有利于我们认识理想的价值,把握理想在现实人生中的科学定位,促进人才的发展。

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一个人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愿景。理想是属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是属于特定现实的主体产生的理想愿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现实条件和事实,具体包括年龄、性别、个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甚至家庭和经济条件等,通过对现实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把理想与生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个人奋斗与发展规律的有机融合,而不能把理想简单化和随意化,也不能把理想变成个人一厢情愿的审美乌托邦。

(二)现实要趋向于理想

在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上,一方面,理想应该从现实出发,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现实也不能仅仅永远是现实,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今天的理想应该成为明天的现实。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彼此互动中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促进人才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的幸福和多种价值。

休谟在《人性论》中对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揭示了“是与应该”的矛盾范畴:“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48]实际上,在对待“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上,确实体现了我们对人生和未来的选择,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黑格尔曾经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与合理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海涅曾经听过黑格尔的课,对于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表示疑惑,黑格尔对海涅说:“也可以这么说:凡是合理的必然都是现实的。”[49]黑格尔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非常有启发意义。他说的第一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是指特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也就是必然性;“凡是合理的必然都是现实的”,是指能够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新事物必然转化为新的现实存在。他之所以如此阐述社会发展观,实际上一方面他承认特定现实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及其必然性,这体现了他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但他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他还看到新生事物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必然性,这样他就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双重高度出发,不仅看到新与旧的历史冲突,看到封建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冲突,还高瞻远瞩地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中先进一定战胜落后的历史规律。

黑格尔深刻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也非常关注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其中对“是与应该”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是—应该’问题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基本主题。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有三:第一,揭示出社会历史事实本身蕴含着‘应该’的维度;第二,将‘实践’建构为能是与本应的统一,从而起到沟通事实与应该之鸿沟的作用;第三,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中生发出资本主义本身的内在批判力。”[50]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经探讨过“应该”与“是”之间的关系问题。“应该”指事物应该发展的趋向;“是”指事实、存在、现实。笔者认为,我们一方面应该从现实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未来愿景;另一方面,还应该把对理想的吁求转化为自己的现实行动,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正确认识现实,分析可能影响未来发展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二是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应该”的内涵。笔者认为,“应该”的内涵可以包括三个维度:道德、法律和规律。我们设计和放飞理想时,在认清现实、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应该遵循社会公德,遵守各种法律,尊重各种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要心怀梦想,又要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 人生理想的崇高性

崇高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粗犷、博大的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一)世界观与人生理想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促进人才开发的最高尚、最持久的永恒动力,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因此,深入研究世界观与人生理想的关系,这对于促进人才发展,对于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主观精神世界来看,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对人才发展和事业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理想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从世界观与人生理想的关系来看,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总体性的认知和判断,包含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其中又包含社会观和自然观。其中在自然观方面,我们不能片面认为大自然是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对象,也不能把人视为地球的中心和主宰。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自然事物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与大自然彼此平等,和谐相处,相亲相爱,在积极互动中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世界观反映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是消极的,认为现实都是世俗的、黑暗的、堕落的、腐朽的,就看不到未来希望,就不可能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也就不可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去艰苦奋斗,因而也就永远不能走向成功;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是积极的,认为世界存在黑暗,但也存在光明和希望,无论社会存在多少问题,都能够看到未来的理想可能转化为新的现实,因此心怀光明和希望,为了人生理想能够积极拼搏,从而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理想,需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为人生引路导航,引领正确的人生方向;错误的世界观抑制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降低人生前进的动力,影响人才的发展。因此,我们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就必须养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人生观与人生理想

人生观反映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也蕴含了对他人和人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人生观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人生观越科学正确,人生理想就越具有科学性和可能性,越具有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反之,人生观如果不正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不可能为理想去积极的拼搏和奋斗,人生一旦遇到挫折,反而有可能怨天尤人,心怀怨气,不思进取,或者对他人的成就羡慕嫉妒恨,最终影响个人的正常发展。

实现人生理想,需要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古罗马美学家普洛丁有句名言:“人的心灵如果不美,就不能发现美。”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那么他本身就是自私的,因为“所有的人”理所当然也包括言说者自己。从逻辑观点来看,即使别人是自私的,如果这个人不自私,他也得不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这一片面的观点。

因此,我们要实现人生理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人生视为具有主体性尊严和独立人格的独特存在,父母生育了我们,不是让我们做养尊处优、游手好闲、虚度时光的啃老族,也不是让我们成为一个违法乱纪的犯罪分子,而是让我们做一个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奋斗者、拼搏者和成功者。

(三)价值观与人生理想

价值观是人们对主客体特定属性及其意义的认识和判断。从价值论哲学的角度来看,事物的价值既取决于事物的属性,也取决于事物属性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事物属性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就认为该事物越具有价值;反之,人们就认为该事物没有价值。

价值观反映一个人的人生理想。比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即认为人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本质上是把他人视为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坦诚相待的朋友。实践证明,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就不会把金钱视为万能的,就不会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错误信条;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就会“权为人民谋”,而不是以权谋私;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友谊观,就会珍惜朋友情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1],创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2]的美妙意境;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就会追求真正的爱情,一辈子相濡以沫,就不会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就会追求美的理想,不会以丑为美,以美为丑。

实现人生理想,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人拨云见日,自觉克服社会上各种偏见乃至错误的观点,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一个人希望成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金钱、权力等名利思想的异化;从事公务员工作,一旦获得职务晋升拥有某种权力时,一定要如履薄冰,尊重法律、履行工作岗位职责;珍惜友谊,有利于广交朋友,广结人缘,有利于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发展的合力;真正的爱情能使男女双方都获得幸福感,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事业的比翼双飞;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能够不断美化自己的心灵和人格,也有利于美化自己的言行,更好地促进自己人生的完善和发展。

在价值论的统摄下,我们可以把金钱观、权力观、友谊观、爱情观、审美观等,都纳入人的价值观统摄之下,正确对待金钱、权力、友谊、爱情和审美的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