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易拉罐 “画”出“中华一绝”
“这真的是用易拉罐做的吗?太漂亮了!”“这幅大画太震撼了!”……每当林春科向人们展示出他的“罐画”,都会引来无数赞誉。2015年5月22日,林春科的“罐画”亮相辽宁(广州)商品展洽会,成为辽宁众多参展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中的一抹亮色。
居住在山城本溪平山区双泉街的林春科家庭,是一个变废为宝、倡导环保的工艺之家。29年来,林春科潜心研究,用一双巧手将易拉罐变废为宝,制作成色彩艳丽、立体生动、精美绝伦的“罐画”。受父亲影响,女儿林娟也走上了“罐画”工艺制作之路。父女二人用巧手将易拉罐制成形态各异的山水、人物、动物、植物、卡通等“罐画”工艺品,这种全新的纯手工制作的金属制品,不仅成为工艺美术品中的一朵奇葩,更被誉为“中华一绝”。
近日,记者来到坐落在本溪的辽宁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走进林家“民间工艺”工作室,走近林春科的环保工艺之家。
一头“扎”进创作源于女儿的鼓励
林春科是土生土长的本溪人,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和雕刻等。说起走上“罐画”创作之路,林春科表示都是源于女儿的一句话。
时间追溯到1987年,还在本钢钢管总厂当钳工的林春科平日里就爱琢磨,无意间看见有人用易拉罐制作烟灰缸,他深受启发,看见家里有闲置的易拉罐,便随手用易拉罐剪出两只仙鹤和两棵松树。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林娟放学回家后,林春科便拿给女儿看,“爸,你做得不错啊,就继续做吧!”女儿这样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让林春科从此一头扎进了“罐画”的创作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林春科的“罐画”创作过程同样困难重重。早年,本溪市几乎没有人用易拉罐作画,它是工艺品中的一个新品种,既没有资料又没有经验,甚至用什么样的工具、怎样制作都是一片空白。除此之外,林春科母亲的身体不好,也需要有人照料,就这样,林春科白天上班,下班后伺候母亲,晚上搞创作、研制工具。凭着对“罐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一股钻劲儿,林春科研制出一整套独特的“罐画”制作工具,并自创了描、剪、立体成形等一系列“罐画”制作工艺流程。
在质疑中坚持,“真的是从骨子里喜欢”
“罐画”创作是一门纯手工工艺,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心、脑、眼、手的完美结合。林春科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向来都是精益求精,坚持高品质,保持本底本色的独有特性。如制作牡丹花的一片叶子,他至少要用一个易拉罐,罐身经几次加工后表面不是裂口就是有划伤,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天的功夫就白费了,林春科不得不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
制作的艰难对林春科来说还不算什么,这些年最让他头疼的事是收集原材料易拉罐。为了坚持作品的高品质,保持本底本色的独有特性,林春科对易拉罐可谓格外挑剔,要“淘”到色彩亮丽、字少图多、铝含量高的易拉罐可是件难度不小的事。为此,林春科全家总动员,不惜费时费力四处“淘”罐,废品收购站、超市、小卖部……都留下了林家人的身影。多年来,据林春科粗略统计,林家目前已购买和收藏近千个种类、五六万个易拉罐。
有一次,林娟所在的学校开运动会,同学们喝完饮料就将易拉罐随手扔了,林娟就去捡回来,同学问她:“捡这个干啥?”“我爸用这个做画。”林娟诚实的回答却遭到小伙伴们的质疑甚至轻视,“你别编谎话了,你就是要捡回去卖钱,这能做什么画啊!”那个年代,没几个人相信易拉罐还能做成画。不仅是林娟,林春科捡易拉罐的时候也遭遇过这样的情景。
尽管思想上有过挣扎,但林春科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开始确实很枯燥乏味,很多人还不理解,很多次想放下却又放不下,真的是从骨子里喜欢。”林春科笑着告诉记者。
女承父业,“80后”作品被带到国外
在林春科的影响下,2000年,女儿林娟在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罐画”创作道路。刚开始,林娟用剪子干活时经常伤到手,在加工过程中很多次手腕都累肿了,但由于有一定美术功底,加上自身的勤奋刻苦,这个“80后”女孩很快有了自己的作品。不久,林娟便跟随父亲到沈阳的一个庙会上展览,恰巧一位外国人带着翻译逛庙会,在路过林家父女的展位时,一眼看中了林娟制作的卡通人物“罐画”,这幅早期的作品便被带到了国外。
“入门的时候,学习过程特别的枯燥,为此发了不少脾气,原本以为我自己学不会了,后来制作出成品得到了认可,甚至被卖到了国外,感觉很有成就感,就摸索着坚持下来。”林娟向记者回忆。
父女齐心谋发展,“罐画”作品获认可
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给予了“罐画”作品更多的发展空间。2012年,林春科父女在辽宁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更是为“罐画”的创作和经营提供了不少便利。
此外,父女俩的身上也多了许多“光环”。林春科的作品曾在2004年和2011年的本溪市旅游商品交易会上分别被评为“金奖”和“最佳创意奖”,2011年其作品“孔雀双栖”被评为本溪市首届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奖”;林娟的作品《中国龙》在迎全运辽宁妇女手工制品创新大赛中荣获“辽宁省妇女手工制品设计奖”,同时其工作室也荣获“辽宁省妇女手工制品创业就业基地”称号。
随着“画技”逐渐精湛,“罐画”的销量也越来越高。记者当日来到工作室内,墙上挂着的都是父女俩以前的作品,新作品都已销售一空。林娟告诉记者,从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卖了上百幅“罐画”。前一段时间,一套十二生肖的套装刚刚卖出去。“罐画”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用爱与坚持打造美好艺术人生
工艺之家取得众多光环的背后,有着一个女人的默默奉献,她就是林春科的妻子、林娟的母亲范桂梅。为了使丈夫和女儿专心制作“罐画”,几十年来所有家庭事务一手包办,给予家人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家里一直很和谐,现在画的销量不错,女儿也小有成就,感觉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儿。”范桂梅笑着说。
如今,父女俩围绕“罐画”的想法越来越多,林春科说,以后“罐画”的内容不想局限于国内的山水风情,还想把国外的名画制作成“罐画”;以后发展再壮大一些,想办个人画展,还想招收学徒,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林春科一家,正在为环保工艺“代言”,也正在用爱与坚持打造着美好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