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 研究·第十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日本侵华史研究

侵占锦州的历史自白

赵 杰

摘 要:本文从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号外入手,还原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精心策化的占领锦州的历史自白,用独特视角,强调资料性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大阪《朝日新闻》号外;武力炫耀的自白;攻占锦州的自白;为生命线的自白

《朝日新闻》在关东军于满铁路柳条湖段引爆第二日,便抢发出了大阪《朝日新闻》号外。这套号外总计29份,即58版。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开始到关东军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为止。这套号外可说图文并茂地全程记录了这一过程。本文仅梳理精心策划的侵占锦州的报道,拓留下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罪证的历史自白。

一、武力炫耀的自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针对沈阳沦陷局面,9月23日,电告各方,将辽宁的军政中心西迁锦州。

辽西走廊连接着关内与关外,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锦州地处关内外通道的咽喉要位,是日军西进的必经之路。

1931年11月,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后,已无北顾之忧,于是回攻锦州,袭取辽西地区。

此前,日军加快了夺取辽西的行动节奏,事关“关锦防线”。

1931年10月11日,关东军以重金收买辽西土匪首领凌印清组织伪军。

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奉代长官荣臻之命,派原沈阳市公安局警察长熊飞,率2个公安骑兵纵队前去剿办。于11月4日,将匪首凌印清及日本顾问仓冈擒获。

日军不愿善罢甘休,收买了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

征得张学良同意后,熊飞派第二公安总队长庄景福率部到高山子,歼灭了这股伪军,日本顾问被击毙,张学成也殒命。日本侵略者“以华治华”的阴谋,再次落空。

日军利用汉奸武装骚扰辽西的阴谋破灭,就野腥腥地赤膊上阵了。

10月8日中午时分,武力的张扬,日军12架飞机,投下25公斤重的炸弹75枚,并以机关枪进行扫射。

各国舆论顿时哗然。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城市的严重轰炸。10月24日,国际理事会提出了限期日军撤兵的决议案。

昭和六年11月29日(三)

“事态并不坏,出渊大使谈话”

(联合华盛顿28日发)

驻美大使出渊胜次氏,在28日拜访斯蒂姆逊长官,对锦州问题进行了交换意见。会后出渊大使讲:我不认为日军攻击锦州,日本轰炸锦州等的报道是错误的[1]

九一八事变之前,黄显声就亲自主持召开了辽西八县公安局局长会议,会后,黄显声又通令全省其他各县,抓紧对民团的组织。就此,共赴外侮凭凌,国难日亟,全力守卫辽西之际,各地区的抗日义勇军,也都成了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11月下旬的拂晓日,20名日军从八道壕火车站出发,以护路为名,窜扰打虎山与新立屯之间。经过苇城子时,早已布下埋伏的抗日义勇军第一路军王显廷所部,切断了敌人南跑和北逃的退路后,弹如雨下[2]

昭和六年11月27日(一)

“在打虎山东方,日支两军大激战,达至今日下午4时”。

(奉天特电 加急报27日发)

在27日上午10时,在北宁线白旗堡,日本军与敌方装甲列车冲突,交战后击退它。然后打入打虎山东方,与在这一带驻屯的支那军第一百六十四团的一联队冲突,在激战中。(午后4时)

交战不及一小时,义勇军几乎将敌人全歼。

西犯突遭挫折,关东军司令部悲哀地做出判断:“如果在大凌河的右岸正式打起仗来,将会发生事变以来未尝有过的大会战。”于是,第二天便无可奈何地后撤了。

辽河结冻后,辽西义勇军异常活跃,屡屡越过河东出击,有时甚至与活动在沈阳附近的义勇军相呼应。辽北一带的义勇军,也对日军侧背构成了很大威胁。

12月4日和7日,日本天皇陆续批准了增加兵力的计划,日本陆军大臣还致电关东军,明确地表示了攻占锦州的意图。

1931年12月21日,关东军以“讨匪”为名,拉开了锦州作战的进犯序幕,分三路向锦州进犯。

日军在坦克的配合下,于23日晚向田庄台附近进犯时,遭到义勇军坚决阻击。

项青山、张海天、蔡宝山、盖香凌等闻讯后率义勇军三千余人,前去配合东北军十九旅六五五团铁甲车队反攻,并于26日晚进攻田庄台;日军约五百余人在左藤联队长指挥下进行顽抗。

日军联队大久保一等兵,在盘山南方双台子附近,骑马与本队联络当中被便衣队包围后中弹。

昭和七年1月2日(一)

“彻底进行讨伐,愤怒的岩田中佐。”

(大石桥 长绳特派员 1日发)

听到本社联络员遇难的报道,独立守备队第三大队岩田中佐,断言说:不能原谅从事于社会公共事业人员加害的事,一两日内,对于这些蔡宝山一伙的匪贼,进行大讨伐不让留下一兵一卒。在大石桥的轻爆队也参加这个行动,空陆相应,彻底扫荡匪贼,消除该地区的不安。

日军自然不肯甘心西进的失利,在调兵遣将做了一番准备之后,隔日出动千余骑兵,上有飞机配合,前以装甲车开路,向大洼再行进攻。义勇军第一路英勇抗击中,第一支队被敌包围。支队长率领由120人组成的敢死队,与日军肉搏6个多小时,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

此后,项青山、张海天和第19旅护路队一起,在营沟线上与日军反复战斗,日军每当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伤亡。

不料,义勇军正在浴血奋战时,张学良屈于南京政府的压力,东北军各部突然接到撤退入关的命令。

昭和七年1月2日(一)

“退却军开往昌黎”

(联合天津 1日发)

打头退却的第十二旅,在31日到滦州,炮兵队到昌黎,十九旅、二十旅也陆续到达。参谋长荣臻,预定一日到达滦州。

29日,日军大兵压境,东北军正规部队撤防,义勇军一面与敌拼杀,一面掩护装备优良的正规部队撤退,撤到坚门厚墙的天下第一关里去。

此刻,陷入孤军奋战境地的义勇军,分别开赴沈山、营沟、打通三条铁路沿线,对敌正面阻击,或侧翼骚扰,或背后牵制,继续着殊死的搏杀。

昭和七年1月2日(一)

张学良只把第十二旅的一团留在锦州,其他全部撤退了关内。立了以滦州为中心,收回颓势,以凌河作为日军的境界,今后在东三省的日支间的谈判,全通过外交交涉进行的方针。据说本方针的大体是英国公使朗布逊氏的建议。

此时,因“国联”调停,锦州已被划为中立区,东北军的正规部队的作战防线,划在了远离锦州的大凌河沿岸,有如隔岸观火。而辽西重镇新民已经沦陷,大凌河以东的义勇军和民团,成为肩负守土御敌重任的生力军。黄显声命令项青山、耿继周等部义勇军,配合北宁路沿线的东北军和公安总队,伺机破敌。

昭和七年1月2日(一)

(河北 山本特派员1日发)

据1日午后11时半,到达河北的情报,嘉村□团,1日午后3时到达大凌河,接着多门□团的主力也陆续到达,在黄昏之前,这些主力部队全部渡过了大凌河,奔向锦州前进中。

1932年的第一天,日军发起了对锦州的总攻。锦州守军在黄显声的率领下,与日军在锦州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次日军投入3个师团,4万之众的兵力。当时,担负维持锦州治安并防守大凌河岸任务的,仅所属的3个公安骑兵总队,且饷弹接济毫无来源。敌人曾几次向黄显声诱降,均遭到严厉的斥责:“守土有责,决不退让。”

日军向锦州发起了疯狂进攻。3日凌晨4时,熊飞命令炸毁女儿河铁桥,掩护省政府人员向锦西方向撤退。

昭和七年1月2日(一)

大凌河的敌军,当退却之际,破坏了大凌河南岸的大凌河车站。但是大凌河铁桥没遭受破坏,以锦州为中心长达六里,左一层右一层构筑的敌人阵地无兵匪之影。然而遭到破坏的大凌河车站铁路修复不太难,我军将在2日,迟也3日能进入锦州。

当地各县抗日团体和抗日民众,一致电请张学良速预支援,与日军决一死战,但他已无力挽回局势。午后,守军和义勇军在大凌河两岸与日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由于大势已去,孤军无援,黄显声只得含着悲怆和怨恨,被迫做出了撤离的决定,将军队撤入关内,驻扎在河北滦州。

昭和七年1月4日(二)

“支那求于联合国,国联开始行动,

关于占领锦州,布议长询问各国的态度。”

(电通巴黎2日发)

联合国支那代表部,根据日军占领锦州之消息,及时向联合国理事会报告事态,而要求实行对策。理事会议长布里安氏,及时与各国交涉,询问了各国对日本占领锦州一事的态度。

“调停”、“制裁”已是空话,此刻,国联鸦雀无声,无颜作答。但义勇军却御敌不休,大约晚间10时许,第一路王显廷第二路项青山部,联合袭击了打虎山的守敌。

二、侵占锦州的自白

31日,日军向沟帮子发起了猖狂进攻,武器陈旧,弹药不足的中国守军,在日机的狂炸和重炮的轰击之下,被迫突围后撤。多门□团的骑兵队,最先进入沟帮子。

3日午后6时,日军踏着中国军民御辱的热血,侵占了锦州。

昭和七年1月4日

“在锦州城头高高飘扬的沾满鲜血的国旗,

——是朝鲜残留部队的青年士官们,切手指头染成的。”

3日午前7时40分,我军装甲列车入城锦州后,没经过5分钟,在高有70尺的锦州城西门上,高高挂起,长5尺宽4尺的大日本国旗。

几天之内,锦西、兴城、绥中等县相继沦陷,辽西地区开始被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

“我军威风凛凛入城锦州的大壮观

陆军机快翔市上空。”

(锦州特电3日发)

决定在3日入城锦州的室第□□师团的领头部队之装甲车队及汽车队,在3日午前9时开始入城锦州市内,在室师团长嘉村旅团长率领之下,向锦州城前进,步伐堂堂地前进,当天10时至正午结束了入城。

日本侵略军在占据锦州之前,就得悉中国正规军队已奉命撤到关内,所以在攻占了锦州的当日午后一时,便以义勇军为主要攻击目标,进行军事部署,下达了以消灭各地义勇军为任务的命令。

昭和七年1月4日(一)

“扰乱治安者,视为良民的仇敌,

本庄司令官的《安民布告》。”

在2日午后2时,嘉村□□旅团的主力,山县□□队入城锦州的同时,以本庄关东司令官的名义,向全市贴出了如下内容的安民布告。《安民布告》大日本帝国军队,征伐了辽宁省政权,使吉林、黑龙江两省各铁路沿线主要地方,已归我占领。现在我军掌握指导地位,——企图扰乱者,我军认为是良民的仇敌,严加征伐。

按此部署,骑兵第二十七联队长古贺传太郎中佐人未离鞍,率领200余名日军,马不停蹄地继续向锦西进犯。这支被称之为“皇军的骄傲”一行人马,在锦西的绿林豪杰亮山和民团西五会群情激愤中,9日上午古贺传太郎中佐立时被击于马下,成为抗日武装教训侵略者的祭奠品。

日军占领锦州之后,虽然四处“讨伐”,在绥中、兴城一带,又异军突起了一支由“天狗司令”率领的义勇军。郑桂林取民间流传的“天狗吃日头”的神话故事,自号“天狗”,以示同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的志向。

敌人驻扎下来的当晚,郑桂林又是乘夜摸营。“天狗司令”和他的义勇军的名声,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立时震响了。

中国的正规军队虽然撤到关里去了,但日军每日里仍然遭到民众武装的抗击,甚至一日数惊。在国难当头的上空鸣聩,震撼着民族御侮的斗志。

三、为生命线的自白

沟帮子失守,日军从三面包围而上,直逼锦州。值前曾有一次露骨誓师,也是为生命线的自白。

昭和七年1月2日(二)

“通过电波,日满之间交欢,以新年好开播的元旦广播”。

(奉天特电 1日发)

从元旦的午后1时20分起,开始了日满收音机交欢广播。——首先奉天方面的本庄司令官,三宅参谋长,奉天省政府于冲汉氏,每人做五分钟的讲话,从东京过来了荒木陆相的很有力的男低音声,大家专心听长达20分钟的陆相对将卒及在满同胞的慰问,——广播在午后2时10分,在大成功里结束了。

荒木贞夫出生于有武士传统的家庭。日本极右组织樱会策划的一次未遂政变。预定于1931年10月21日密谋通过武装政变建立军人专政,并一举解决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问题,建立以荒木贞夫为首的法西斯政权。“十月事件”之后,担任内阁陆相的荒木贞夫极力推动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范围。九一八事变时,他叫嚣要退出国联,而“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更是屡次促成对华增兵。

1933年的新闻片《日本之关键时刻》中,荒木贞夫作为陆相,身穿将军制服,慷慨激昂地进行侵略鼓动:现在把“满洲”称作我们的生命线。他直白说:“我觉得,我们的主要生命线就是按日本高尚的种族精神、日本民族精神和亚洲文明精神,在那里建一块乐土。”日本投降后,荒木贞夫成为首名被起诉的甲级战犯。

昭和七年1月3日(二)

接到锦州入城的喜讯

“好不容易捅破了匪兵的储存地,但是尚需要警备”。在奉天3日大江特派员发

扰乱满蒙之治安的张学良的策源地,锦州政府,以3日挥起正义旗子的我军消灭了它。——从国内方面看,长年的软弱外交的积累,靠军方的力量才能脱掉了。如果把满蒙之地,作为日本的生命线,坚决守护的话,绝不能轻易看在各方面有困难的这次军事行动和其效果。这次行动造成的光荣牺牲的将士人数相当多。其牺牲在某种意义上,比起日俄战争时更加尊贵。国民在这一点上,更加深切感激,铭记在心。

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就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就曾发布了“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强兵为富民之本”的基本国策。把矛头对准了与他自古相善的近邻,确立了以吞并朝鲜、侵占满蒙(我国东北和蒙古)、侵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1927年6月,日本新的内阁刚刚上台才两个月,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就做出了《对华政策纲要》新决策。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强调为实现侵华政策,不惜“在满洲实行强硬手段”。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会后上奏日本天皇的《田中奏折》,赤裸裸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使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及印度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亦是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

所以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但是,生命线的自白,也自食付出的代价。

昭和七年1月3日(二)

回顾一下,成为满洲事变开端的柳条沟爆破事件是9月18日午后10时,其第一报,“支那兵爆破满铁,日支终于开战,形势极为重大”开始有不眠不休的两昼夜,一直坐着其第一电起,19日午前7时的打电数是惊人的,到达118次,从那天正好过3个月16天。即过来了108天。——我军入城锦州是1月3日。在这些战斗中,战死者230、40名,加重度冻疮的负伤者近1000名。

任何国度都必须,也承认历史是真实的。人类在不断续编的历史,绝不会随意抹掉痕迹。

(作者单位: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

[1] 赵杰编著:《“九一八”全记录》万卷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57页。

[2] 赵杰、李兴泰主编:《血肉长城》(上下),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