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罩进入寻常百姓家
20世纪20年代,口罩尤其是伍氏口罩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普及,这当然也是因为重大疫情出现而致。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各种传染病如霍乱、天花、白喉、伤寒、麻疹、疟疾、痢疾、猩红热等时常肆虐各地,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深受其害。以历史记录比较丰富的旧上海来说,有12次大霍乱发生在1912-1948年,其中的6次影响甚大。1929年,上海还爆发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迫使上海市民不得不戴上白色纱布口罩。不仅是在上海,在当时的首都南京,著名的鼓楼医院备有充足的口罩,普通市民随时可以购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实际上走在了旧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和防疫制度建设的前面。普通市民佩戴口罩的现象,可以在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见到。例如,我们可以在当时的报纸广告、通俗画报、杂志封面等文献材料中,时不时地看到戴着口罩的人,包括理发师、走向街道的民众、在渡口码头的市民、在学校打扫卫生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在医院里的人们,包括医生、病人以及探视病人的家属等。在这些场景中,佩戴口罩已属常见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掀起了一场场行动,彻底消灭了肆虐几百年的多种恶性传染病。在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口罩对于中国人来说已不再陌生。在中国民众眼里,口罩是开创科学防疫历史新阶段的见证者,是帮助人民群众战胜瘟疫的“钟馗”。当然,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口罩主要还是医护人员等专门职业人士佩戴和拥有。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工业污染、卫生防疫、环境恶化等原因,广大民众佩戴口罩便成了更加日常化的选择,口罩也成为老百姓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
进入21世纪以后,2002年末至2003年,中国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疫情(SARS),我国内地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例5 327例,最终治愈出院4 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面对前所未有的病毒,口罩给惴惴不安的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世纪回眸,瘟疫频现。20世纪和21世纪的前20年均遭遇了数次重大疫情:从20世纪初的全球性鼠疫传播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这充分说明人类在自然灾害尤其是凶猛的传染病病毒面前是多么无可奈何。某种程度上而言,稳健且有效地对抗这一场场重大灾难的,是一块小小的纱布即口罩。正是这小小的口罩,“在某个我们注定无法得知的时间节点,参与了全人类的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