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叶紫菀和碱菀
深秋时节,多数野生植物花期已过,曹妃甸田野里的两种菊科植物却花开正旺,它们就是钻叶紫菀和碱菀,都属于草本植物,靠种子繁殖。
钻叶紫菀属于紫菀属,别名剪刀菜、九龙箭、钻形紫菀等。全株光滑无毛,基生叶倒披针形,花后凋落;茎生叶条状披针形,全缘,叶互生,无柄;头状花序顶生,多数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狭钟状,总包片3~4层,条状钻形,外层较短,内层较长;舌状花细狭,淡红色;冠毛污白色;瘦果圆形或椭圆形。花果期8-10月。钻叶紫菀喜欢潮湿的土壤,落户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钻叶紫菀原产北美洲,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的瘦果(种子),瘦果上带有冠毛,可随风飘散到处传播,也可随水流、动物活动等进行远距离传播,蔓延速度很快。所以,钻叶紫菀极易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排挤当地植物的生存,严重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为此,2014年钻叶紫菀被我国列入《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高居名单第二位。
碱菀属于碱菀属,是该属唯一成员。碱菀原本也被植物学家归入紫菀属,后来发现碱菀在一年内就完成一个生命轮回,而紫菀属中其他成员都是多年生草本,加之碱菀的叶片微肉质,无毛,与紫菀属中其他成员差异较大,所以,植物学家就把碱菀从紫菀属中分了出来,让它另立门户,于是便有了碱菀属。
影响植物生长的几大因素有土壤、阳光、水分、温度等,地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反向推导出该地的土壤、气候等因素。这其中,碱菀给我们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钻叶紫菀/庞博 摄
碱菀/庞博 摄
碱菀又名铁秆蒿、金盏菜、灯笼花,是温带气候区专性盐生植物,是盐土、盐碱土和碱土地的指示性植物。土壤pH值一般在8.0~9.5。多生长在低洼盐碱地。地处北纬39°07′43″~39°27′23″,东经118°12′12″~118°43′16″环渤海中心地带,曹妃甸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碱菀生长,是当地的土著居民。
碱菀茎高30~50有时达80厘米,下部常带红色,上部有开展的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下部叶条状或矩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尖,全缘或有具小尖头的疏锯齿;中部叶渐狭,无柄,上部叶渐小,苞叶状;全部叶无毛,肉质。
碱菀的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有长花序梗。总苞近管状,花后钟状,径约7毫米。总苞片2~3层,疏覆瓦状排列,绿色,边缘常红色,干后膜质,无毛,外层披针形或卵圆形,顶端钝,长2.5~3毫米,内层狭矩圆形,长约7毫米。舌状花1层,管部长3.5~4毫米;舌片长10~12毫米,宽2毫米;管状花长8~9毫米,管部长4~5毫米,裂片长1.5~2毫米。
碱菀的花果期为9-11月。瘦果长约2.5~3毫米,扁,有边肋,两面各有1脉,被疏毛。冠毛在花期长5毫米,花后增长,达14~16毫米,有多层极细的微糙毛。深秋之后,当所有花朵都失去了鲜艳的颜色,碱菀却似乎开花之后又开花——开出干花,无论西北风怎样强烈,整个冬天,它都不会凋零,直到来年春光渐长。
钻叶紫菀和碱菀茎叶相似,开花后还是很容易区分的,碱菀的花朵明显大于钻叶紫菀,钻叶紫菀的分枝明显多于碱菀。
采薇 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