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野生植物漫谈
野慈姑/庞博 摄
植物文化简说
一朵鲜花能唤起人们的无限情思,一片绿叶能承载男女老幼的别样心情,一种植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无数文化艺术元素。原来不会说话只随四季悄然生长的花草树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
宇宙无垠,地球有界。或许是上苍的有意安排,植物远早于人类来到地球之上。目前,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包含了我们常见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多种植物类型。无论是高山平原、丘陵沼泽,无论是江河湖海、沙漠极地,也无论是热带、温带、寒带,到处都有植物的身影,或高大茂密,或矮小稀疏,或终身常绿,或枯荣交替,绚丽多姿,各呈其美。所有这些,都是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然后逐步进化形成了现在人们见到的植物大家族。按照达尔文《物种起源》理论,原始生命出现后,随着营养方式的变化,进化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并成为塑造自然、改造地球的原动力,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创造了美丽如画的大自然。具有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是人类和人类所认识的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物种丰富,生命形式多样,生生不息。
芦苇/李克东 摄
绢毛匍匐委陵菜/庞博 摄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就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辞源》说文化就是“文治”和“教化”。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
植物不仅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供给人们衣食住行的需求,也是创造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民以食为天,古人很早就和植物有了紧密交融。由于农业和医药的需要,产生了对植物形态和利用价值的充分研究与广泛运用。北魏末年《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早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百科全书,包括了对粮食作物、蔬菜、果树以及林木的栽培管理、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氾胜之书》《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无声地述说着古代劳动人民对植物认识和利用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对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进行了梳理分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包括少数动物、矿物)。北宋时期《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自言其创作出发点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专著《植物名实图考》的序言说:“《易》曰天地变化草木蕃明乎?刚交柔则生核亥,柔交刚而生枝叶,其蔓衍而林立者,皆天地至仁之气所随时而发,不择地而形也。故先王物土之宜,务封殖以宏民用,岂徒入药而已哉!衣则麻桑,食则麦菽,茹则蔬果,材则竹木,安身利用之资,咸取给焉,群天下不可一日无,而植物较他物为特重……”
在精神层面,植物之于人类,主要是引导和改变人类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集中在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述夸父逐日的故事,“弃其杖,化为邓林”, “邓林”即桃林,是桃成为文化图腾符号的依据之一。明代张潮《幽梦影》多处提到植物的人文价值享受:“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限。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堂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雨久花/庞博 摄
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特别是历代文人学士,诗人画家,通过咏诗赋词、写文作画,把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深秋时节水边芦苇的描写,传递出迷茫伤感情绪和追寻伊人的浪漫意象。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花高洁形象的极尽描绘,提示出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还有,梅兰竹菊因其清雅淡泊被誉为“四君子”,松竹梅历冬不衰被称为“岁寒三友”。桃李代表学生徒弟,衍生“桃李满天下”;桑梓代表故乡;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和全家团聚;柿树象征“事事如意”……
据台湾著名学者潘富俊统计,《全唐诗》共出现植物389种,《全宋词》中有321种植物,《金瓶梅》中有210种,《红楼梦》中有242种,《西游记》则有253种之多,较少写植物的《水浒传》也有102种植物出现……
2012年,我国组织举办首届以“植物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植物文化。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说过:“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事件浩如烟海,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也是未来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株植物就是一个文化元素,一片森林就是一个植物群落的复合体。有种子,自会成树;有生活,必有态度。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树立生态文明上的自信,应当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为。
李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