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技与管理
【综述】 2018年广西围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开展“帮企减污”活动,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南流江碧水保卫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战等8场主题系列活动;抓好环保科技创新建设,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健全环保标准体系,年内发布3个地方标准;创建环保科普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和“美丽南方”获批成为第六批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创建自治区级环保科普基地12个。全年环境科技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充分发挥环保科技标准对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支撑保障作用。
【环境科技管理】 2018年生态环境厅主动对接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将生态环保领域(特别是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科技需求和具体项目)融入自治区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以及科技创新项目库,设立生态环保产业提升重大专项;协助策划和推进重大科研项目,举办2场科研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特邀科技厅专家为100多名技术人员授课,讲解项目申报、奖励政策和申报技巧等内容;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申报的《九洲江流域畜禽养殖水污染异位处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科研项目列入广西年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治区污染防治领域科研项目经费700多万元;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臭水体污染控制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等10个项目列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由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9250万元,项目的科技研发总投入达9.336亿元。支持桂林市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年内支持创新示范区相关项目5项,经费507万元。同时,创新污染防治科技平台建设,依托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新组建广西小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新组建广西纳米陶瓷膜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水、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科技支撑力度。年内,生态环境厅组织申报的1项创新发展驱动专项子课题《生物动力学模型技术在北部湾海洋生物重金属监测中的应用示范》获立项、9项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获立项下达。
【环境科技服务】 2018年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帮企减污”环保科技服务活动,制订年度“帮企减污”下基层系列活动总体计划,深入市县基层、企业园区调研,有针对性地制订活动主题和实施方案。组织广西环保技术专家服务队,分赴南宁、北海、贵港、玉林、钦州、防城港等市,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南流江碧水保卫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战等8场主题系列活动。期间举办环境保护税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水体综合整治集成技术与案例、南流江流域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广西工业园区环境智慧管理等61场专家讲座;开展9场专项治理技术供需对接会以及多场次的专家到企业现场“把脉问诊”治污帮扶行动。截至年底,生态环境厅开展8场“帮企减污”活动,累计有70多家技术机构、300多名专家参加服务活动,惠及企业1400多家,3500多名基层技术人员从中受益,实现“一个平台两头受益”。广西“帮企减污”环保科技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被邀请在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做经验交流。
2018年11月19日,生态环境厅开展“帮企减污” 环保科技服务活动
【环保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2018年生态环境厅组织完成广西地方环保标准计划,向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2018年广西地方标准计划项目21个,获批立项8个,发布《生猪网床生态养殖环保技术规范》(DB 45/T 1875-2018)、《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6-2018)、《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7-2018)3个地方标准;截至年底,广西已发布9项环保地方标准。完成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5/ 893-2013)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开展广西制糖业环保标准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区研究,编制《广西制糖业环保标准引领绿色发展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3-2018)
组织单位: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景洋
项目组成员:孙晓明、董莉、颜秉斐、毕莹莹、赵侣璇、覃楠钧、孙晓峰、高山、魏学军
该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制糖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制糖工业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2018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4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公告2018年第77号),正式批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3-2018)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以发布,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广西地方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7-2018)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张立宏
项目组成员:覃楠钧、赵侣璇、宋晓薇、刘凯、黄颖、徐荣乐、韦杰宏、蒋波、谢诃、陆欣昌、李平、谢祎敏、李晓辉、樊勇吉、何欣凌、於雅娟
该标准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管理等环保要求。适用于广西辖区内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及突发事故产生危险废物的应急处置。2018年10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0号)(总第146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7-2018)发布,于2018年12月5日起实施。
广西地方标准《生猪网床生态养殖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 45/T 1875-2018)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徐荣乐
项目组成员:张立宏、陈家贵、赵侣璇、苏家联、宋晓薇、赖春苗、谢祎敏、樊勇吉、邓锦、陈洋、覃楠钧、刘凯
该课题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生猪网床生态养殖场环境保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污水收集与处理要求、固体废弃物收集与处理要求、恶臭污染控制要求、病死猪尸体处理与处置以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适用于广西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生猪网床生态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2018年10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0号)(总第146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生猪网床生态养殖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 45/T 1875-2018)发布。2018年12月5日起实施。
广西地方标准《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6-2018)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赵侣璇
项目组成员:赵侣璇、刘凯、覃楠钧、徐荣乐、张立宏、樊勇吉、宋晓薇、谢祎敏
该课题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说明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废水分类和水质、污水处理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广西辖区内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置污水和医疗污水的处理。2018年10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0号)(总第146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876-2018)发布。2018年12月5日起实施。
广西地方标准《纳米平板陶瓷膜水质净化器技术条件》(DB 45/T 1918-2018)
组织单位: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承担单位: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广西碧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梧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项目负责人:高明河
项目组成员:秦玉兰、代晋国、黄付平、梁咏梅、秦健滨、林孝峰、冉健辉、陈泽凤
该课题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纳米平板陶瓷膜水质净化器的定义、基本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内容。适用于单台处理水量不大于500立方米/天的可生化废水。2018年12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3号)(总第149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918-2018)发布。2018年12月31日起实施。
广西地方标准《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919-2018)
组织单位: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承担单位: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碧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梧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项目负责人:黄付平
项目组成员:高明河、秦玉兰、代晋国、梁咏梅、秦健滨、林孝峰、冉健辉、陈泽凤
该课题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工艺设计、检测和过程控制、辅助工程、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技术要求。适用于采用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处理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可作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技术依据。2018年12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3号)(总第149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 45/T 1919-2018)发布。2018年12月31日起实施。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2018年10月1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组织筛选确定2018年度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根据各县级以上发展改革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上报名单,有13家企业属于排放超标、超总量,70家企业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根据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督促企业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年内,广西有4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环境科研项目】 2018年广西加强环保科研基础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生态经济发展,主要开展9个类别环境科研项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技术应用研究项目1项、科技开发项目1项、环境政策研究项目2项、调查研究项目14项、调查评估项目4项、基础研究项目2项、环境规划项目7项。
我国南海北部湾贝类体内Gymnodimine毒素的溯源与代谢转化研究
基金编号:4187060006
项目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组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承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李爱峰(中国海洋大学)、李天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课题选择脂溶性毒素——GYM毒素为研究目标,在我国南海北部湾海域开展毒素的溯源研究,并阐释贝类体内GYM毒素的代谢轮廓及其排毒过程,为我国有毒赤潮监测和贝类体内毒素研究积累基础资料。课题于2018年9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
生物动力学模型技术在北部湾海洋生物重金属监测中的应用示范
项目类别:广西科技重大专项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大学、广西大学
项目负责人:李天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课题通过开展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演变趋势研究,量化重金属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的含量及分布规律,评估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趋势及问题;筛选北部湾典型生物指示种,建立基于生物体内稳定同位素动力学的检测方法,构建重金属生物动力学模型,并在广西典型养殖海湾开展示范验证,结合海洋生物质量等标准建立长效的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的生物安全监测预警方法。该课题于2018年1月获得广西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资助。
南流江—廉州湾陆海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6—2030)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雷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陈志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蓝文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组成员:邓义祥、黄喜寿、邓琰、叶凡、宋红军、覃秋荣、孟庆佳、唐丽、陈兰、黄月英、韩雪娇、李夏、庞碧剑、覃燕丽
课题为自治区“十三五”期间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南流江—廉州湾的系统调研,摸清南流江—廉州湾水质现状、污染源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回顾已有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分析主要环境问题和面临形势,把握流域水环境问题和成因,制定2016—2030年近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总量控制方案和绩效目标,提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技术路线和重点任务措施,建立工程项目清单,并将污染物削减和工程项目落实到各控制片区,是“十三五”期间南流江—廉州湾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课题成果被环境保护厅于2016年10月印发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应用并于2017年2月批复总体实施方案,要求玉林市、钦州市和北海市人民政府会同环境保护厅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南流江—廉州湾相关工作。该课题获2018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钦州市钦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017—2020)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钦州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彭小燕
项目组成员:舒俊林、蒋清华、蓝文陆、林树权、黄翠梅、覃秋荣
该课题结合国家、自治区以及钦州市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钦江全流域环境质量及污染要素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流域污染源排放结构及主要污染特征,诊断识别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建立水质模型科学测算钦江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提出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目标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整治任务和工程措施方案。项目获2018年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北海市合浦县西门江老哥渡断面水体达标方案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北海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邓琰、蓝文陆
项目组成员:蒋清华、赵保振、陈群英、黎明民、钟炜萍
课题通过对北海市西门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污染源全方位调研,开展现场详细调查并结合10年历史数据资料深入剖析研究,诊断出北海市西门江流域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构建模型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分配,对水体达标方案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治对策、任务措施、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课题研究成果纳入《北海市西门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017—2020)》,获国家环境保护部专家技术评审认可,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项目。课题于2018年获北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北海市合浦县南流江亚桥和南域断面水体达标方案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北海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蓝文陆、邓琰
项目组成员:蒋清华、赵保振、陈群英、黎明民、钟炜萍
课题通过对北海市南流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污染源全方位调研,开展现场详细调查并结合10年历史数据资料深入剖析研究,诊断出北海市南流江流域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构建模型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分配,对水体达标方案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治对策、任务措施、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课题于2018年获北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广西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环境激素污染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李天深
项目组成员:杨家欢、蓝文陆、陈进营、谭仁烨
课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环境激素类污染风险评估。课题对26个淡水养殖区以及沿海对虾等养殖区开展环境激素的潜在来源调查,监测评价养殖环境以及养殖生物中8大类环境激素的含量水平,初步评估养殖区水体激素污染风险以及养殖产品健康暴露风险,并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课题于2018年3月通过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验收。
重大项目拟布局沿海三市有关环境措施报告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站
项目负责人:陈兰
项目组成员:李天深、邓琰、蒋清华、石相阳
课题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隐患、重大项目上马环境质量制约影响等做了具体分析,同时根据该报告编制出《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制约影响分析报告》,并提出涠洲岛生态岛建设生态保护对策建议和立法建议报自治区有关部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西市政入海排污口普查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站
项目负责人:陈兰
该课题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要求设立,课题研究范围涉及普查范围的沿海所有市区、县城和镇区,对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广西近岸海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开展普查。课题摸清排污口设置单位、类型、规模、地理坐标、污水入海方式和排放方式,对规模以上的、能够代表区域生活污水排放水平的入海排污口的水量和水质开展调查监测,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污染源信息数据库。该课题成果于2018年3月由环境保护厅印发。
茅尾海环境质量情况调研报告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陈兰
项目组成员:李天深、邓琰、彭小燕、蒋清华、石相阳、郑红萍
课题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茅尾海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等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以及入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茅尾海海域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查找茅尾海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课题于2018年11月报送生态环境厅。
钦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防治情况调研报告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彭小燕
项目组成员:黄翠梅、王晓旭、蒋清华
课题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钦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合钦江整治已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成效,查找尚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课题于2018年11月报送生态环境厅。
广西沿海修造船现状调查及专项整治方案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任朝兴
项目组成员:李祖华、陈燕、蓝文陆、杨爽、郑红萍
该课题为生态环境厅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设的调研课题。课题组通过数据收集、现场踏勘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初步掌握广西沿海三市修造船的生产和污染治理现状,基本摸清造船企业污染排放情况,查找出各企业在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并形成治理修造船业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
广西制革行业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方案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黄翠梅
项目组成员:陈洋、陈代红、陈群英、吴磊石、周敬峰、闭文妮、王晓旭、黄国娟、陈进营、杨爽、陈燕、贺亮、郑红萍
该课题为生态环境厅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设的调研课题。项目对广西6个市(南宁、梧州、玉林、贵港、北海、钦州)制革企业通过开展召开座谈会及现场踏勘等方式开展调研,初步掌握广西制革企业的生产和污染治理现状,基本了解各企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对相关资料收集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形成治理制革行业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
广西农药行业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方案报告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负责人:陈进营
项目组成员:洪鸣、彭梦微、杨家欢、谭仁烨
该课题为生态环境厅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整治农药行业等十大重点行业而开展。课题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基本摸清广西农药行业的现状,包括农药生产工艺、行业装备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水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环节、废水治理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广西农药行业的污染治理现状和环境问题做出分析,提出技术上合理、实践上可行的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方案。
广西城市群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
项目类别:技术应用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
项目负责人:莫招育
项目组成员:陈志明、刘慧琳、杨新、周斌、王珊珊、毛敬英、陈宏、梁桂云、黄炯丽
该项目针对广西城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较重、污染成因复杂、来源不清等难题,综合开展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集成,首次在广西范围内集成一套涵盖受体模型处理技术—在线源解析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为一体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体系,突破传统而单一的大气监测和分析手段;创建广西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体系,系统开展广西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清单建立研究,攻克网格化清单高分辨率(重点城市1*1公里,一般城市3*3公里)难题,实现大气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集成创新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来源解析数据分析诊断系统,实现细颗粒物实时在线来源解析,解决传统手工监测方法无法获得小时、日或周等来源解析结果的不足,有效应对污染天气,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时效。该项目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
项目负责人:曾广庆
项目组成员:何佳、叶凡、步秀芹、于嵘、包存宽、庞少静、周芳、韩彪、冯庆、何超超、张浩、魏艳红、毛惠萍、郭诗琪、廖洁、郑广林、黄世友、李世勇、欧阳丽
报告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发现广西城镇化整体面临的“5个低”——即城镇化质量较低、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城镇化吸引力较低、15—64岁人口比重低,并针对性指出各设区市城镇化面临的环境问题。基于生态文明引导和约束下提出城镇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防范与应对重大资源环境风险、减少不利环境影响、保障有利于环境的对策建议及基于生态文明的导向与约束,优化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本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项目类别:环境政策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于嵘
项目组成员:苏相琴、潘泳羽、廖洁、步秀芹、郭诗琪、吴洁敏
《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在生态系统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以广西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系统胁迫状况等指标评价结果为参考,结合广西自然资源特色,提出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2018年10月17日,《方案》通过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审核;11月6日,生态环境厅以《关于审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请示》(桂环报〔2018〕221号)上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与案例研究
项目类别:环境政策研究
组织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步秀芹
项目组成员:廖洁、郭诗琪、吴洁敏、于嵘、苏相琴、潘泳羽
课题根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大行动计划、环保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对广西的监测评估考核要求,梳理广西环保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环保目标与重大事项,对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第三方参与规划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广西生态环保评估考核的重点目标任务清单。从协同增效、统筹生态环保规划评估考核的角度,研究提出统一任务分解、统一目标任务口径、加强技术支撑、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估、第三方参与规划实施评估等方面的建议方案。2018年4月11日,该课题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组织的验收。
广西生态环境五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
项目类别:调查评估
组织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于嵘
项目组成员:苏相琴、谭伟福、姚焕玫、邹绿柳、陈正华、潘泳羽
课题选取广西石漠化典型区(马山县)、海岸带典型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区域沿岸等)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典型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现状特征及变化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获取的2010年和2015年两期典型区域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与质量五年变化的时空分布数据和监测数据,分析典型区域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及变化驱动力,综合评估典型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主要胁迫因子,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对策。
2017年度青狮潭水库流域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
项目类别:调查评估
组织单位:灵川县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于嵘
项目组成员:步秀芹、吴洁敏、郭诗琪、廖洁、潘泳羽、杨剑
课题根据《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和《灵川县青狮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要求,以青狮潭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水库流域经济社会影响、水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开展系统全面生态安全调查的基础上,从青狮潭水库流域经济社会影响、水生态健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的调控管理4个方面对青狮潭水库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诊断青狮潭水库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保障青狮潭水库流域污染预防和生态保护措施。2018年8月1日,该课题通过灵川县环境保护局验收。
广西2017年流域生态健康评估
项目类别:调查评估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于嵘
项目组成员:苏相琴、潘泳羽、廖洁、步秀芹、郭诗琪
该课题以九洲江流域为评估对象,评估流域内水域和陆域的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和压力状况,形成流域内生态健康保护考核有效指标体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人类活动对广西主要流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污染治理措施,使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课题对九洲江流域的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和压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流域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问题存在的规律性,提出研究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2018年12月28日课题通过生态环境厅验收。
柳州市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
组织单位:柳州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郭诗琪
项目组成员:廖洁、于嵘、步秀芹、吴洁敏、潘泳羽
课题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等要求,参考先进省份指标设置情况,结合柳州市各县(区)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建设指标达标情况,构建涵盖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等方面的柳州市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体系,设置建设指标18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参考性指标4项。2018年11月23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柳州市环境保护局验收。
广西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赵侣璇
项目组成员:宋晓薇、樊勇吉、谢祎敏、徐荣乐、覃楠钧、刘凯、刘文杰
该课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打好碧水保卫战,切实改善我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广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中的工作目标,该项目采用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区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形势,梳理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摸清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2018—2020年广西水污染防治攻坚作战方案。2018年7月20日,广西水污染防治攻坚作战方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
项目负责人:赵侣璇
项目组成员:张立宏、赵侣璇、徐荣乐、刘凯、樊勇吉、覃楠钧、宋晓薇、谢祎敏
课题基于详尽的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和农户受偿意愿调查,开展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现状与效果评估,甄别问题与不足;同时评估关键受偿对象对生态补偿现状的满意度,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构建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为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实施提供指导。2018年9月28日,该课题通过生态环境厅组织的评审。
龙岩滩、龟石水库、万峰湖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评价(2017年)
项目类别:调查评估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宋晓薇
项目组成员:赵侣璇、徐荣乐、刘文杰、樊勇吉、宋晓薇、覃楠钧、刘凯、谢祎敏、黄业翔
课题通过对龙岩滩、龟石水库、万峰湖水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及时有效的总结项目实施绩效,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倒逼资金出绩效、提升地方绩效管理理念、提高绩效目标编制科学合理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全面提升项目绩效。2018年4月28日,课题通过生态环境厅验收。
广西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金晓丹
项目组成员:吴昊、罗栋源、陈何潇、李杨、狄瑜、高何凤、杨子杰
《广西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以下简称《方案》)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自治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79%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洋垃圾零进口,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1%,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方案》对照国家的要求,列出广西土壤污染防治近三年目标,明确重点任务。2018年7月,该课题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百色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0)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百色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狄瑜
项目组成员:罗栋源、杨子杰、高何凤、金晓丹、陈何潇、李杨、吴昊
《百色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指导百色市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重要基础性文件。《规划》体现中央精神、自治区和百色市的总体工作部署,提高土壤环境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需求分析和基础调查,利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分析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更科学、合理的提出各项任务措施提供依据;可分解性和可达性相结合,提出百色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目标指标,细化重点任务,明确分工与责任,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有效落地,规划目标指标能够实现。2018年12月29日,《规划》经百色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水鸟生态影响的前期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谢华
项目组成员:李相林、杨瑞刚、谢华、彭波、谢洲
本研究在大藤峡水利枢纽主要影响范围内,对施工区域以及背景区域的鸟类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及其活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2015年)以及工程施工开始后的3年(2016—2018年)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数据,找出在施工活动影响下,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原因。2018年8月20日,该研究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验收评审。
崇左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崇左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谢华
项目组成员:李相林、谢华、黄舒城、杨瑞刚、谢洲、班美玲、彭波
《崇左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总则,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依据及规范范围与时限;2.区域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3.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4.结合崇左市生态文明工作基础,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规划重点任务;5.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市重点工程清单;6.规划保障措施。2018年11月9日,《规划》通过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会。
上林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
项目类别:环境规划
组织单位:上林县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谢华
项目组成员:彭波、谢华、李相林、黄舒城、杨瑞刚、谢洲、班美玲
《上林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主要有6大方面内容:1.规划总则;2.基础与形势分析,分析上林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基础与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3.明确规划目标与指标,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从组织、政策、制度、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全面推进上林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工作;4.规划重点任务,提出健全完善生态制度、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优化的生态空间、发展绿色的生态经济、践行绿色的生态生活、弘扬科学的生态文化6项重点工作任务;5.规划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搜集确定8个方面29项重点工程项目;6.规划保障措施,提出法制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评估考核6项规划保障措施。2018年7月3日,《规划》通过上林县人民政府组织的评审。
基于HY-UASB结合HPQ生态水培技术治理养殖废水工程示范
项目类别:科技开发
组织单位:南宁市青秀区科技局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西宏业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黄付平
项目组成员:王林、黄智宁、何少媚、柯利佳、黄中兴、李海贞、杨华林、邱诣龙、覃霞、陈杰成、霍钰、王莹、罗冰冰、王岑生、孙克勤、莫雅圆、李泽鹏
该课题为南宁市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本课题为对HY-UASB反应器结合HPQ生态水培槽技术的研究及实际的应用,是以解决养殖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目标展开,针对现有传统UASB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普遍存在处理水质不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大、脱氮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克服养殖废水处理中存在的处理成本较高、排放时间无规律、排放量无规律等难题,进行研究、改良、创新。同时结合传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脉冲进水技术,以实现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精准、智能控制,使出水稳定达标,便于管理,同时使经过处理的污水稳定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旱地标准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7%~90%以上。该课题项目已于2018年通过验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度)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项目负责人:黄付平
项目组成员:何少媚、霍钰、王莹、原海伦、黄智宁、覃霞、王达远、罗冰冰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度)》(以下简称《报告》)以2017年度广西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及广西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数据为样本,对2017年度广西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报告》从总体概况、区域和领域分布等方面阐述广西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介绍广西环保产业发展能力分析、发展的有利影响、存在问题,提出广西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机遇、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2017年度)
项目类别:调查研究
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承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项目负责人:黄付平
项目组成员:王莹、何少媚、霍钰、黄智宁、覃霞、王达远、罗冰冰、原海伦、陈杰成、邱谐龙
借助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点企业调查统计平台,开展以2017年为基准年的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环境服务业经营情况,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环保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企业。
【环境科研获奖】 2018年广西环保科技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得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完成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转让。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完成的《空气质量预报关键技术与服务应用》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广西城市群大气颗粒无来源解析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的《南流江—廉州湾陆海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2016—2030)研究报告》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研究》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基本生态红线规划研究报告》《促进和培育广西工业领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及保障机制研究》《广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研究》《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对策研究》《广西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评估与优化研究报告》《广西大气PM2.5特性及控制对策研究》7项成果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的《钦州市钦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017—2020年)》研究报告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监管系统获得2018年度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三等奖。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的《北海市合浦县西门江老哥渡断面水体达标方案》获2018年北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海市合浦县南流江亚桥和南域断面水体达标方案》获2018年北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钦江东、钦江西监测断面水体达标方案》获钦州市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环保社团发展】 2018年广西环保产业协会承接并完成生态环境厅委托的工作,协助开展4场“帮企减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提供《广西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10多篇材料;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牵头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起草工作;完成的《促进和培育广西工业领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保障机制研究》《广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研究》2项成果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编制完成《广西环保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度)》《广西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2017年度)》《广西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2017年度)》,及时为行业提供广西环保产业发展的数据及情况,获得2017年度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环保产业管理】 2018年生态环境厅组织制订《2018年环保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和《广西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统筹推进环境服务业发展主要任务、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来宾市环保服务业试点》和广西鸿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示范项目》2个试点项目实施,向生态环境部提交年度总结报告,试点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来宾市环境服务业试点》项目在来宾市创新出台加快第三方环境服务市场培育的政策措施,建设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热电联产推行和燃煤锅炉淘汰工作。截至年底,项目已完成27台燃煤锅炉的淘汰和改造,实现来宾电厂对外供汽供热343万吨,供热产值超过5亿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试点》项目创新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新机制,在南宁市、平果县等试点地方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建成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片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累计接收生活垃圾9175吨(干物料3317吨),回收垃圾分选产物2985吨,回收率90%。
同年,广西环保产业服务贸易显活力。生态环境厅组织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等国际、国内专业会展5场,助力广西本土环保企业开拓市场,并扩大环保产业对外交流。4月,组织自治区28家环保企业67名代表赴澳门参加2018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以“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为主题,有6家企业现场洽谈配对成功,广西展厅荣获“环保展台嘉许奖”; 9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为期4天的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组织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2家国内外环保领域龙头企业参展,展会吸引全国13个省市环保产业协会、区内各级环保系统负责人、东盟国家环保业界代表及环保专业采购商、投资商和环保需求企业代表等近3000人次到场参观交流;12月,会同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8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南宁)展,全国各地约70家环保企业参展,涉及节水与治水、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循环经济、环境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年内,广西环保产业协会会员企业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项专利获第八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奖(金奖1项,银奖2项);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项技术、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1项技术入选2018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鸿生源、桂润、力源宝、碧清源、金妙松、柳晶科技6家企业的6个工程入选2018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重要学术活动】 广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会 2018年5月10—11日,环境保护厅在南宁市举办广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培训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要求、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自治区及各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等内容进行讲解,邀请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进行介绍,并对市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开展技术指导。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等相关厅局,各市、县(区)环境保护局等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
2018年5月10日,环境保护厅在南宁市举办广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
北部湾陆海统筹环境监控预警与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会 2018年12月1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北部湾陆海统筹环境监控预警与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课题中期进展总结会议,邀请生态环境厅、广西科学院研究院、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7名专家参加。该课题由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下设6个子课题分别由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公司负责。专家组针对《北部湾流域海域监测技术开发与污染源汇研究》《北部湾陆海统筹环境承载力评估技术体系与方法研究》等6个子课题的进展程度和重点内容开展中期评估,重点就如何聚焦管理服务、进一步摸清北部湾的环境问题和来源,强化预警监测体系开展交流讨论。
2018年12月1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北部湾陆海统筹环境监控预警与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课题中期进展总结会议
气溶胶和沉降物中铯-137分析技术交流会2018年7月10—13日,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在南宁市承办“气溶胶和沉降物中铯-137分析技术交流会”,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参加。
【环境科学普及】 2018年生态环境厅拓宽环保科普基地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和“美丽南方”获批成为第六批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截至年底,广西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4个。年内,创建自治区级环保科普基地12个;开展广西制糖业环保标准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区研究,启动广西东亚糖业集团崇左东亚制糖有限公司示范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厅发挥环保科普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在六五环境日、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十月科普大行动中组织开展环保主题科普活动,并在2018年全国环保科普工作交流会和广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5月2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海市第一中学举办“推动生态文明、彰显绿色担当”主题海洋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以《你在笑、海在哭》为题,分别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海洋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科学地剖析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污染现状和治理办法,以及结合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Beat plastic pollution”(塑战速决),向学生讲解塑料制品垃圾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12月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部湾社区开展海洋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组织运德幼儿园50余名小朋友参观海洋站文化展厅及实验室,了解海水自动监测浮标的作用及功能、噪声、重金属的定义和来源,以及如何用噪声监测仪、重金属分析仪(ICP-MS)来监测噪声、重金属,并通过显微镜观测到平常用肉眼无法看清的微生物的形状。同时举行海洋生态环境知识小课堂,通过图片、影像、知识讲解以及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讲解海洋生态知识。在2018年十月科普大行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张宏科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8年5月2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海市第一中学举办“推动生态文明、彰显绿色担当”主题海洋环境保护知识讲座
2018年12月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部湾社区开展海洋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一)
2018年12月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部湾社区开展海洋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二)
2018年12月6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北部湾社区开展海洋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