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
在风光摄影中,环境是指主体周围的景物和空间,它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在构图中有烘托主体的作用,它有助于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风貌,能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在现实的拍摄过程中,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环境,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环境。所以在处理环境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选择能很好地和主题相结合,适合于主题表现的环境;二是要注意与造型有关的问题。环境除了在画面中烘托主题以外,在构图形式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画幅形式,改变影调、色调形式和明暗、色彩的构成。它们都会使画面构图产生不同的效果,也会使构图产生不同的意境、气氛、意蕴。我们都知道,客观世界是三维的空间,环境是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的。通常环境分为前景和背景。
环境在构图中有烘托主体的作用,翻腾的云海和远处的天空都有助于表现画面的情调和气氛。
光圈:f/20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画面运用了“S”形构图,同时还结合了冷暖对比,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感。
光圈:f/16 快门速度:1/1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曝光补偿:0EV
前景与背景
通常在一幅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的景物叫作“前景”,位于主体之后的景物叫作“背景”。前者的作用除了能烘托主题之外,还有加强画面透视感及空间感的作用,而后者在画面中起到渲染、衬托主体的作用。
以盛开的樱花为前景,来烘托远处的建筑,同时还起到了加强画面透视感的作用。以灰色的天空为背景,更进一步衬托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体。
光圈:f/32 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选择前景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时候可以没有前景,因为主体物充当了前景这一角色。而更多时候,为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或描述主体物的环境特点,美化画面,都会在主体物前面安排一些前景。选择前景,要选择那些能影响或强化主体的景物,而不是选择一些可有可无的景物。
运用前景能增强空间感及透视感
为了增强空间纵深感,根据透视规律在拍摄中寻找某种事物作为前景,能在二维的照片上形成一种空间延伸的纵深感。俗话说“前景一尺,后景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景使画面的空间感及透视感增强,使这幅照片时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视觉效果。
光圈:f/32 快门速度:1/1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前景能起到烘托环境特色、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
我们会看到一些影视作品在再现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的场景时,往往会把该时代、该地区最富有象征性的景物放在前景的位置。在图片摄影中,我们想去点明图片的地域或时间的话,可以通过前景来体现。
增加前景可以弥补画面的空白
如果图片的上方是一大片天空的话,取几条树枝作为前景,不仅能弥补画面中的空白,还能起到强化空间纵深感的作用。
以椰子树为前景拍摄,我们看到这幅画面时立马就会想到热带城市景观。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有利于画面的均衡
在摄影构图中,常常利用前景来稳定画面。当画面上有大面积的空白而失衡时,可以在取景的时候利用前景来填补画面上的空白,从而改善构图,增加画面的稳定性。
丰富色彩的表现力
利用前景的色彩增加画面的色调变化,来丰富色彩的表现力。在摄影构图中,经常利用前景与画面主体和背景的色彩相配合,增加画面的色彩变化,也进一步增添了整个构图的装饰趣味。
虚化前景突出主体
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焦距的方法,使镜头前面的景物虚化成模糊的影像,削弱它的清晰度,让画面中的主体更为突出,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对象。
大面积的前景让画面不至于显得过于空旷,使画面在视觉上更趋于饱满。
光圈:f/20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加强画面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较复杂的事物时,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到前景的位置上,可以加强画面的概括力。
引导视线
在结构安排时,可把有引导视线作用的线条作为前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由前景转向中景和后景,以陪体突出主体。如把向中心汇聚的线条作为前景,可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导到主体上。
以残破的城墙作为前景,利用长城的城墙作为延伸线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将观者的视线引至远处的青山。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以半株红色的枫树为前景,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笼罩于晨光中的小山村上。
光圈:f/16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框架性前景
在前景处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前景,叫“框架性前景”。就是在画面原有的四条边基础之上再利用前景物体“搭出”一个新的框架。例如在前景中加入一些树干、枝叶、窗框,甚至虚化的人像等,让这些景物补满四边或占据画面的一两条边,通过前景与主体的大小、深浅、虚实等关系,增加画面空间的透视感。这种框架式前景还能产生一种庄重、优雅的视觉美感。
透过古老的门洞拍摄远处的长城与城垛,可以更直接地突出远处的景色,同时通过这种框架式前景还能产生一种庄重、优雅的视觉美感。
光圈:f/20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处理好背景
在一幅画面中,处于主体物的后面,渲染、烘托主体的景物就是背景。背景的安排与取舍,在画面结构中有很大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背景比前景更为重要,在一张照片中可以没有前景,但是背景总是不可缺少的。
背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简洁,“舍去”与主题无关的景物。在简化背景的过程中,我们应力求排除或者弱化掉对主题表现没有作用的背景景物。
利用拍摄角度
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相对于平角拍摄更有利于简化背景。平角拍摄最大的问题是会形成前后景物的重叠,容易显得杂乱。而仰角度拍摄往往可以以比较干净的天空、高山等作背景;俯角度拍摄则往往可以找到干净的地面、路面、水面等作背景。仰角度拍摄和俯角度拍摄还可以避开背景中的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
利用高角度俯拍,将干净的地面作背景来拍摄秋日坝上草原,可以更好地展现秋日的美景。
光圈:f/11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利用光线
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相对于利用顺光、斜侧光、侧光拍摄更有利于简化背景。顺光拍摄风光的最大问题是主体与背景光照强度一致,背景细节尽显,与主体相杂、相混、相争,难以简化背景;而斜侧光、侧光都会在被摄体表面形成较明显的明暗分布以及较繁杂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对于背景景物也会产生较多的光影,不利于简化背景;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风光,往往需要以剪影或半剪影的形式来表现主体,这时候主体轮廓光很亮,轮廓线清晰,形状分明。
利用逆光拍摄风光,需要以剪影的形式来表现主体,这时候主体轮廓光很亮,轮廓线清晰,形状分明。整个画面前后层次分明,以暖色调为主,展现了海边的落日美景。
光圈:f/22 快门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利用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景深范围。使用长焦镜头相对于短焦距镜头,更有利于简化背景。
使用长焦距镜头,视角窄,可以缩小进入画面的背景范围;而且长焦距镜头景深较浅,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较小,前景和背景被虚化的程度较高,这样可以把繁杂的背景置于景深范围之外,使它虚化成某种朦胧的色块;此外,长焦镜头在使用中往往结合高速快门和大光圈,造成景深变小,线条柔化,色调浑然一体,使背景虚化。
利用天气情况
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空气中的介质会增加,这有助于简化背景。如雨天,烟雨蒙蒙;雪天,大地银装素裹;雾天,景物若隐若现,只保留大的轮廓,细部全部隐没。
利用长焦镜头拍摄落日,整个画面简洁明了,天空的浮云半遮着落日,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视觉效果,水面也在落日的映照下变成了暖暖的红色。
光圈:f/16 快门速度:1/8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背景必须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在背景处理中,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你可以运用背景,来点明主体景物所在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时代气氛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否则就尽可能地将它舍去或弱化。
迷蒙的雾气让画面透着一种缥缈、空灵的美感,也使得画面中远处的景色逐渐隐没在白色的雾气中,只保留了大的轮廓,细部全部隐没,从而简化了画面中的背景。
光圈:f/16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3EV
画面中表现的是元阳梯田,在拍摄时,因为周围的环境会弱化梯田的表现,所以选择了暗化背景以突出主题。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1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