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好茶(套装共4册)(“闻香识好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基本流程

习茶的基本流程包括赏茶、投茶、冲泡、斟茶、奉茶、续茶和品茶,每一道程序均包含不同的手法。

赏茶

拿茶荷方法一

左手虎口张开,拿住茶荷;右手五指并拢,向掌心收拢,抵住茶荷。

拿茶荷方法二

双手拇指放在茶荷一侧,其余手指一同托住茶荷底部。

赏茶方法一

泡茶者双手拿茶荷,将茶荷从左到右巡回一遍,让坐在对面和旁边的客人均能观赏到所泡之茶。

赏茶方法二

当泡茶者离客人所坐位置较远时,泡茶者或助泡可将茶荷送到客人面前,请他们观赏。

投茶

茶叶冲泡投茶共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先放茶叶再注水,此方法即为下投法。

上投法

先在杯中注入约七分的水,再投茶。

中投法

在杯中注入约一半的水,再投茶。

下投法

先将茶叶投入杯中,然后进行注水。

干茶身骨重实、条索较为紧结且芽叶细嫩的茶,如洞庭碧螺春、毛尖等,适合上投法;干茶条形松展、不宜沉底的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可用中投或下投法;青茶等遇水不易泡开的茶则适合用下投法。投茶的方法不仅和茶品、水温相关,还和季节相关,一般夏季上投,冬季下投,春秋季中投。夏季,泡茶的水温偏低,用上投法后茶叶缓缓沉入杯底,可欣赏到优美的茶形,还能使茶香四溢;冬季,用下投法最能激发茶的真性。

冲泡

泡茶有四要素,分别是泡茶水温、置茶量、泡茶时间和冲泡次数。掌握以上四点,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泡茶水温

泡茶水温是指将水烧开后,待其冷却到泡茶所需的温度。泡茶所需水温的高低,与所泡之茶可溶于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有关,一般水温越高,浸出的速度越快,相同时间里,水温越高所泡的茶浓度越高,水温越低茶味越淡。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提到泡茶水温的“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说明古人对于泡茶水温极其讲究,煮水壶有“滴滴”微响时,为“一沸”;待煮水壶边缘有如泉涌时,为“二沸”;水在壶中如腾波鼓浪时,为“三沸”,再继续煮水就老了,不适宜泡茶。

泡茶水温不是越高越好,要根据茶叶的老嫩、大小、松紧程度来定。

名优绿茶适宜的泡茶水温

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适合用低温水冲泡。泡茶水温要控制在80℃~85℃之间,这样泡出来的茶香气纯正、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叶底明亮。如温度过高,茶汤容易苦涩,温度过低则茶味淡薄。

大宗绿茶、花茶等适宜的泡茶水温

大宗绿茶、花茶、轻发酵的青茶、烘青绿茶等,适合用温度在90℃左右的水冲泡。

青茶、黑茶、红茶适宜的泡茶水温

青茶、黑茶等原料较为粗老,适合用95℃以上的水冲泡,红茶则宜用100℃的沸水冲泡。有些紧压茶如安化千两茶、普洱沱茶等要先将茶砖敲碎,再放到壶中煎煮。

置茶量

置茶量是泡茶的第一要素。根据所泡茶类和饮茶习惯,置茶量不必完全按照一个标准,但一般而言,标准的置茶量为1克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为1∶50,可根据个人口感适当增减。习惯饮浓茶者,置茶量可稍增加,反之亦然;优质茶叶,置茶量可稍减,反之亦然;置茶量多则冲泡时间缩短,少则加长。

现代茶叶审评中,标准为3克茶叶配150毫升的审评杯,冲泡时间为5分钟。

泡青茶时,置茶量可以根据其发酵程度来选择。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

文山包种茶

发酵最轻的青茶

如文山包种茶、阿里山茶等,其置茶量在紫砂壶的2/3至3/4之间。

轻发酵的青茶

如冻顶乌龙、台湾高山茶等,其置茶量在紫砂壶的1/2至2/3之间。

发酵较重的青茶

如东方美人、大红袍、铁罗汉等,其置茶量以紫砂壶的1/3至1/2为宜。

冲泡时间

冲泡时间与茶叶的种类、置茶量、冲泡水温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冲泡时间越长,茶味越浓。用沸水泡茶,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等,大约在3分钟后浸出浓度最佳,茶汤品饮起来有鲜爽醇和之感,收敛性强;如时间再长,茶叶中茶多酚浸出,则会有苦涩感。不同茶类内含物质不同,所以冲泡的最佳时间也不同。

大宗红茶、绿茶

头泡茶宜冲泡3分钟,此时的茶味最佳,再饮时,待杯中的水剩余1/3,再续水。

青茶

青茶多用小壶冲泡,所以茶量较大,且在冲泡之前会有温壶动作,所以冲泡时间不宜过长,一泡茶冲泡时间以1分钟为佳,二泡茶1分半钟,三泡茶2分钟,以此类推。这样每泡茶汤的浓淡较为均匀。

白茶

白茶冲泡水温较低,所以冲泡时间较长,一泡时间在4~5分钟,以后每泡时间增加。

紧压茶

紧压茶因原料较粗老,且紧压后内含物质不易浸出,所以最好用煎煮方法,煎煮时间宜在10分钟以上。

红碎茶

红碎茶颗粒较小,茶叶内含物质较容易浸出,所以冲泡时间宜缩短,一泡时间在3~4分钟即可。如用红碎茶调饮,则要求茶汤浓度高,一泡时间可适当加长。

冲泡次数

一壶茶究竟冲泡几次最为合理呢?根据测定,茶叶中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其次就是咖啡碱、茶多酚了。

名优绿茶

大宗红茶

青茶

黄茶

名优绿茶

绿茶在第一次冲泡时,茶中的可溶物质能浸出50%左右,第二次冲泡能浸出约30%,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第四次则只有2%了,再进行冲泡,则淡然无味。

红茶、青茶

大宗红茶、大宗绿茶和青茶等,一般能连续冲泡5~6次,青茶更是“七泡有余香”。

红碎茶

红碎茶一般只能冲泡1~2次。

黄茶、白茶

黄茶、白茶可以冲泡2~3次。

日常生活中的泡茶,无论是青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还是红茶,均采用多次冲泡,这样能充分利用茶叶内含的营养物质。

斟茶

斟茶动作是在壶盅泡法和碗盅泡法中才有的,主要有斟茶入盅和斟茶入杯两种,其中斟茶入杯又分斟茶入闻香杯和斟茶入品茗杯。

斟茶入盅

斟茶入盅就是将茶壶中泡好的茶汤,经过滤网一次性全部倒进茶盅。

斟茶入杯一

斟茶入杯就是将茶盅内泡好的茶汤低斟进品茗杯中,注意茶汤要分配均匀。

斟茶入杯二

在碗(壶)中双杯时,有斟茶入闻香杯的动作,就是先将茶盅内的茶汤低斟进闻香杯中。

小提示

1.斟茶时,要使杯中的茶汤浓度大致均匀,可以使用往复斟茶法,即福建、广东地区所说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2.斟茶时要注意不宜太满。俗话说“茶满欺客,酒满心实”,“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当杯中的水七分满时,杯拿在手上最易端接。

奉茶、续茶

奉茶是指将泡好的茶汤端给客人享用,主要有端杯奉茶、持壶奉茶和持盅奉茶,端杯奉茶是指泡好的第一道茶汤,持壶和持盅奉茶则是第二及第二道以上的茶汤,即为续茶。

当客人与泡茶者促膝而坐时,奉茶可以直接在原位上奉,即泡茶者坐着或原位站起来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

端杯奉茶

当客人与泡茶者距离较远时,就要用到奉茶盘。泡好茶后,依次将品茗杯放到奉茶盘上,如有四个品茗杯,奉茶盘在右手边时,其摆放顺序应为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奉茶盘在左手边时,其摆放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放好品茗杯后,泡茶者端起奉茶盘走到客人面前,先将奉茶盘放到客人桌前,如有助泡,可以让助泡端着奉茶盘到客人前侧,泡茶者双手端杯放在客人面前,并行伸掌礼。当泡茶者端奉茶盘走到客人面前时,客人亦可自行取杯,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让奉茶者减少接触杯口的机会。

奉给客人的第一杯茶应该是摆放茶杯时的最后一杯茶。当第一杯茶奉给客人以后,奉茶者要向后退一步,再走向下一个客人。在退一步时,还要先调整一下奉茶盘里的杯子,将靠近奉茶者的那一杯向中间移动,使奉茶盘里的杯子排列呈三角形。奉完第二、第三杯茶后,也要将茶杯调整位置。

茶杯在奉茶盘中的摆放位置

行伸掌礼

小提示

1.奉茶盘是茶盘的一种,但只作奉茶之用,一般用来在奉茶时盛放茶壶、茶盅、茶杯等,是一种浅底器皿。

2.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风俗,茶盘在其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了奉茶盘,茶壶、茶盅、茶杯才能呈现在客人面前,所以就算是在郊区或公园里的一期一会,也最好有一个茶巾来替代奉茶盘的角色。

持盅(壶)奉茶

持盅(壶)奉茶一般是奉第二道及以上的茶汤。泡好茶后,将茶壶中的茶汤全部倒进茶盅内(或直接持壶),先双手捧起茶巾移到奉茶盘上,再单手持盅(壶),放到奉茶盘中间,走到客人桌前,低斟茶入杯中。如在奉茶的过程中,茶盅(壶)底部有水渍,可先在茶巾上按一下再斟茶。

持盅奉茶

将有图案的一侧面向客人

小提示

1.在使用奉茶盘时,若奉茶盘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则要依据其方向性来端。如奉茶盘上有花纹或诗词,则要让花纹的正面朝向自己;若无花纹或诗词,奉茶盘有镶边的话,则要将镶边的接口一侧面向自己。

2.无论是冲泡还是奉茶,如茶杯或茶盅有图案,均要面向客人。在奉茶时,奉茶者将有图案的一侧面向客人,客人端起茶杯后,可一面欣赏茶汤色泽,一面将图案一侧转到外方。

3.奉茶时要长幼有序,先客后主,如都是同辈,则可以先近后远。

品茶

一般来说,品茶包括对茶叶、茶具、茶汤的观赏,水质的挑选,茶味的品评,以及对茶境的追求。鲁迅先生在《 喝茶》中说道:“有好茶喝,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特别感觉”所指就是品茶的文化修养。沏茶、赏汤色、品滋味是一种由技术而艺术、由艺术晋升至一种境界的奇妙旅程。

选好茶

要根据不同的茶类进行选择。如绿茶外形应细紧、细嫩,色泽应嫩绿;红茶应紧结、细紧,色泽应乌润;青茶应肥壮,色泽沙绿等。相反,干茶如带有焦、烟、酸、霉等异味时,则不宜选用。

择好水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道出了好茶应与好水相配的道理。陆羽认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至今还具有参考价值。

挑好具

精美的茶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好茶具不仅有利于茶的色、香、味的展现,还能为品饮的过程增添情趣。

好茶

好具

茶要慢慢品、细细品,西湖的龙井、福建的乌龙、广东的功夫以及四川的盖碗都深得品饮之道。龙井一旗一枪、亭亭玉立,饮一杯,顿觉唇齿留香,一股太和之气弥散全身;乌龙讲究“高冲、低斟、刮沫、淋壶”等艺术,举杯轻啜,以舌品味,茶汤入喉,既能辨其味,又能品其神韵。

将茶汤端至面前,一般先闻其香,再观汤色,最后品其滋味。

闻其香

观其色

尝其味

闻其香

茶香清香怡人,或花香悠长,或陈香明显,可将杯移至鼻端,细嗅汤香。闻香时,头部不动,举杯在鼻前左右平移。

观其色

所泡之茶不同,茶汤的颜色也不同,在冲泡之前,要先对所泡之茶有所了解。观其色时,将泡好的茶汤“三龙护鼎”举杯至胸前,静观茶汤颜色。

尝其味

品尝茶汤滋味,一般一杯分三口饮完,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所用品茗杯较大,也可以多品饮几次。品饮茶汤时,如茶汤温度较高,则可以先放在茶桌一旁,等稍凉后,再“一闻、二看、三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