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事端:亲历者口述实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本书口述者简介

董文琦(1902~),东北中山中学的创始人之一,字洁忱,吉林双城人。日本名古屋大学土木科毕业,回国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投身水利事业,负责河川整治与防洪工程,贡献厥伟。历任吉敦铁路局工程师,吉林大学教授兼建校工程主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正。东北中山中学是1934年3月26日在北平为东北的流亡学生成立的。1946年迁回沈阳,搬入现校址。董文琦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自东北转赴台湾。1950年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主持各种专业技术委员会8个,训练班2次。1967年兼任“国家安全会议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72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兼“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委员。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及顾问22年,统筹策划重大财经建设,致力台湾经济建设。

贺国光(1885~1969),字元靖。湖北蒲圻人。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29年后任武汉行营、南昌行营参谋长,参与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成都行营主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西昌行辕主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雷法章(1903~1986),湖北汉川人。1921年毕业于华中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旋即应聘入天津南开学校服务,任教务主任;1930年应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之邀,转赴青岛任教育局局长,在职六年,建树良多。1935年抗战军兴,先生开始随军转移,从事敌后工作,初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继又调兼民政厅厅长。1940年改任农林部政务次长。1942年调任内务部常务次长。抗战胜利后,转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46年又调任考试院秘书长。1950年6月复膺待命,出任铨叙部(人事行政主管)部长,1986年逝世。

郭廷以(1904~1975),中国历史学家。字量宇。河南舞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1949年赴台。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毕生从事近代史研究,卓有贡献。著有《太平天国历法考订》、《近代中国史纲》等。1975年逝世。曾主持编辑了几种大型近代史资料丛刊。

齐世英(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1916年卒业于天津新学书院,负笈日本京都帝大哲学科及德国海德堡哲经系。1925年学成归国,佐郭松龄筹办同泽中学。是年冬参预“回师奉天”之役,事败,蛰居新民屯日领馆,幸脱险走扶桑。次年返国,加入国民党,复赴日人入步兵习军事,间曾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国,应陈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嗣迁委员,主持东北党务,并兼第六届中执委、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中山中学及《时与潮》杂志。

张群(1889~1990),四川华阳人。1908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返国参加光复上海之战。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1924年任河南省警务处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厅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兼军事委员会委员。自1928年起,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议、国民党军政部常务次长兼兵工署长,同济大学校长,上海特别市长等职。1933年至1939年历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兼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行政院副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40年至1945年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945年以政府代表身份参加国共重庆谈判与军事调处。1947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1948年5月转任总统府资政。同年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任西南军政长官。同年底从香港去台,任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1950年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1年兼任台湾当局“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1957年兼任台湾当局“国防会议”秘书长。离职后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89年退休,是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七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及主席团主席。

何成濬(1882~1961),字雪竹,又作雪舟。湖北随县(今随州)厉山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留日,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历任徐州行营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武汉行营主任等职。

戢翼翘(1885~1976),湖北房县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加上海光复之役,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二次革命”中参加反袁斗争,转战徐、淮间。后应云南都督唐继尧之邀,任滇军旅长、滇西卫戍司令、楚雄警备司令、云南练兵处长、云南陆军讲武堂堂长、陆军讲武学校教官等职。1922、1924年两次直奉战争中,分别任兴绥军参谋长、奉军第一军参谋长,后任第45旅旅长、第十军副军长,与张学良结为好友。1928年张学良易帜,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戢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1931年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参谋长,主持行营工作。1933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次年被国民政府聘为陆军军官训练团教官。1935年4月5日,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授于其陆军中将衔。1947年春被选为民社党中央常委,组织部长,后任民社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统府咨委。1976年逝于台北。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清末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斗争,后为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

刘安祺(1903~1995),字寿如,山东峄县人。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一期。陆军大学一期、国防大学二期毕业。早年投身军界,历经东征、北伐以至“剿共”、“讨逆”诸役,由排长升至兵团司令官、青岛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军团司令。原属胡宗南的部下,1936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战期间,曾任第87师261旅旅长、第8军第61师副师长、78师师长,97师师长,第1军第75师师长。后任第57军军长,青年军第6军、第21军军长,第71军军长,第7兵团司令官。1946年起任青岛绥靖区司令官兼行政长,1949年发起著名的青岛大撤退,1948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石觉(1908~1986),原名世伟,字为开。广西桂林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国防大学、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历任国军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副参谋总长等。

祝绍周(1893~1976),字芾南。浙江绍兴人。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随陈果夫等赴武汉策应革命。1912年入清河第一军官预备学校,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中央军校总队长、第五军参谋长、保定警备司令等。

马超俊(1885~1977),字星樵。广东台山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曾加入同盟会。后投靠蒋介石,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曾参加国际劳工大会。历任广州特别市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工人部长、国民政府劳工局长、广东农工厅厅长兼建设厅长、南京市长、广东省党部整理委员、广州市党部指导委员兼宣传部长、民运部长、中央训练部民众训练处处长、华北党务特派员、中央训练部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农工部部长、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一届“国大代表”。

徐启明(1891~1989),字光华。广西榴江人。保定军校及陆军大学毕业。1917年参与护法之役。1929年任第15军后方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驻扎柳州,奉命拒湘军于三门江。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李宗仁北上抗日,参加台儿庄和蒙城之役。1947年任北平行辕总参谋长,1949年任第10兵团中将司令。1950年春赴香港后到台湾。1989年3月在台北病逝。

陶希圣(1899~1988),名汇曾,字希圣湖北黄冈人。曾任汪伪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与高宗武逃赴香港,披露汪日签订“密约”内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去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起草《中国之命运》,任《中央日报》总主笔,成为国民党权威理论家。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设计委员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第四组主任,“革命实践研究院”总讲座,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王铁汉(1905~1995),又名捷三,辽宁盘山人。抗日将领,被誉为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科,曾任东北军团长、师长、军长等。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曾国藩的私淑弟子,早年留学日本。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中共一大后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历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校政治总教官、军校征询处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民众训练部长、代理宣传部长等职务。

尹呈辅(1892~1976),字振之,湖北武昌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保定军校四期毕业,历任国军团长、师长、参谋本部第一厅第一处处长、军委会高级参议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办公厅中将主任、武汉行辕副参谋长。1949年赴台湾。1976年在台北病逝。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等,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曾多次出任行营主任、行辕主任、绥靖公署主任等要职,1949年任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罗君强(1902~1970),湖南湘乡人。19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李立三等发动湖南各界“拥谭(延闿)反赵(恒惕)”运动,主编《赤光周刊》并兼任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湖南分会书记。后加入国民党,曾任汪伪边疆委员会委员长、司法行政部部长、中央税警团总团长、安徽省省长、上海市代市长等。

陈春圃(1900~1966),广东新会人。陈璧君侄子,前后任汪精卫的机要秘书达二十余年,历任汪伪政权的行政院秘书长、建设部长、组织部长、广东省长等。

汪曼云(1904~1972),字秀峰,浙江杭州人。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1939年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社会部副部长,1940年任汪伪国民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1941年3月,任汪伪清乡委员会副秘书长,后任汪伪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政务参赞等。1945年被捕。后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