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要想成就持久,就要对成就持“若”的状态
大盈若,其用不穷
尊贵而不骄傲,富裕而不奢侈
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大盈若,其用不穷”。“盈”是满的意思,“若”的通盅。酒盅的中间是空的,老子认为这种中空的状态是一种丰盈的、满的状态,这种状态“其用不穷”,怎么用都不穷尽,因为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
河上公将“大盈”解释为功德圆满的君主、领导者,“若”指尊贵而不骄傲,富裕而不奢侈。这些有德行的君主,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一直保持一种虚空、谦卑的状态,正因为他们有这种德行,才会“其用不穷”,一直很好地领导下去。
老子在这里是借万物来讲领导者。
据我观察,但凡做事有成就的人,基本上都在“若”这方面颇有心得。
比如京剧名角梅兰芳,当年他的地位特别高,深受众人喜欢,只要他一唱戏,全场爆满,很多票友都跟着他走,他去哪儿演出,大家就跟到哪儿。但他虽然地位高,还是一心想着学习,想着提升自己。
有些功夫不在戏里,而在戏外。
这些角儿在演戏的时候一举手、一抬足,这些修养都是戏外的,比如文学、书画等,都要了解、学习。那时梅兰芳拜了齐白石为老师学画画。一般像这种名角拜个老师私下里都比较低调,但梅兰芳特别高调,为人非常谦虚,有什么不懂的就向齐白石请教,对齐白石特别尊敬。有一次两人同时被邀参加某达官贵人的堂会,齐白石先到,由于齐白石本身是木匠出身,不太讲究穿着,所以他穿得很寒酸。而聚会里的达官贵人都衣衫光鲜,互相寒暄,齐白石慢慢就被挤到角落里去了,于是他就自己默默地坐着。这个时候梅兰芳来了,他一来,众人都纷纷过来跟他握手、寒暄。梅兰芳知道齐白石已经来了,就一直找齐白石在哪儿,终于看见齐白石一个人在角落里坐着,跟大家没过多应酬,就直奔齐白石老人,过去了就鞠躬:“老师您来了。”
其实很多人都听过齐白石的大名,只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一看齐白石是这种状态,再看梅兰芳看到老师后,不理别的达官贵人,先过来给自己的老师鞠躬,嘘寒问暖,在边上给老师倒茶……这件事被众人传为美谈,因为大家都觉得梅兰芳真的很谦虚,一个京城名角还能把自己放得这么低,如此尊敬教他画画的老师。
通过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大盈若”。第一是齐白石,这么大的名气,不讲究穿着,去参加聚会也没有趾高气扬,自己就在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坐着;第二是梅兰芳,这么高的地位,那么多达官贵人跟他寒暄,他要先找到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其实,很多人获得成就绝非偶然。
先把事情本身做好了再说
我学习中医,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读古书,有时也能获得老师的指导。
当年我在沈阳的时候,有位老先生给了我很多指导,这位老先生叫张道宽,是辽宁中医研究院的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老先生除了在中医研究院出诊之外,也在外出门诊。
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在那儿学习,老先生很喜欢我,经常把我叫到他的诊室跟我聊天,他在出诊的时候,也会特意把我叫到身边,他摸到什么脉,就会让我也来摸一下,体会这是什么脉,简直是手把手地教我。
其实诊脉是最难学的,我就是跟着老先生这么一点点地摸脉才学会的,而且每次差不多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
沈阳当地的老百姓有一个风俗——看病不说自己的病症,来了先伸手号脉,让医生号脉判断症状,说好了竖大拇指,说不好宁可白挂号,也会不开方就走——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当时,张老号脉特别神,一摸脉就能把患者的症状说出来,让人心服口服,所以只要他出诊,来看病的患者都得站成排等着。
我记得有一次,他说:“中医院校请了西医大夫来给我们讲怎么看CT片,晚上我们吃完饭以后一起去。”
吃完饭,我们就到了阶梯教室听西医大夫的讲座——为什么一个中医要学看CT片呢?因为经常有患者拿CT片让他看,虽然老先生号脉很厉害,但是他绝对不保守,他觉得这些东西自己也要学,学会之后可以与号脉结果相对照。
老先生都是一个快八十岁的人了,坐在那儿和大家一起上课,很认真地记了笔记。下课后,老先生还去找上课的老师请教问题:“我问您几个问题,我刚才有三点没听懂……”
老先生的这种精神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他在中医界已经有一些成就了,但是他依旧保持着一种虚空的状态,只要是对患者有好处的,他就要学习,哪有什么门派之争呢?
后来,老先生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去世了,我现在还会经常想起老先生的样子,想起他跟我们聊天的情景,他教我们如何诊脉、如何思考患者的状态等。在我的人生中,张道宽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让我感动的导师,在和他相处的时光里,我受益良多。
张老先生的精神是一种做人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只要我们把事做到了,就算您什么都不说,大家也能 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