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种树
蓟州。
古称渔阳。
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已经一百八十年。
裴宣邓飞等人去买马,李助一人漫步在蓟州街头,虽然路人都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但是眉目之间还是让李助确定这的的确确是汉人城市。
若争天下,重现汉家荣光,这座城以及这座城旁边的十五座都要收复。
李助清楚,柴进从来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人,他的心胸无比之大,既然自己来了蓟州,那么不妨好好的探查一下。
正当李助闲逛的时候,他看到一个棺材铺前,一个汉子被赶了出来。
那店里的人还道:“没钱买什么棺材,买个席子找个乱葬岗一埋得了,一了百了。”
那伙人将这个汉子一推,差点摔倒在李助面前,李助连忙扶起来,道:“兄弟,无事吧?”
那汉子脸上漏出一些窘迫,操着一口南方口音道:“多谢道长,小弟无事。”
李助点点头,突然想起来柴进若是遇到此人,定会出手相助,便笑着对那些棺材铺的人道:“你这棺材最好的一口多少钱?”
那伙计上下打量了李助一眼,思忖这人不过是个穷道士罢了,便道:“俺们这儿棺材,最好的一口是楠木的,没个一两百贯下不来,你能买得起?”
李助点点头,从怀里掏出来一锭金子递给那买棺材的汉子道:“你我同在异乡,这棺材我帮你买了。”
那汉子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接过来金子,一个响头重重的磕在地上,脑门上一片淤青,那汉子道:“小人石秀,本是健康人士。因和叔父贩卖牛羊,才来的这北地。但是叔父不幸染病逝世,我们的钱财又看病花光了,现如今连个棺材都买不起。多谢恩公,请恩公留个地址姓名,等小人葬完叔父,定去投奔恩公。便是出生入死,也在所不惜。”
李助忙将石秀扶起来,道:“莫要如此,你若是无处可去,就去山东济州梁山泊,直说自己入伙便是。”
那汉子一脸疑惑的道:“既如此,那恩公的姓名……”
李助哈哈一笑,道:“我的姓名不足一提,等到了那天再告诉你吧。”
说着李助悄然而退,不待石秀反应过来,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那边的伙计一脸艳羡的看着石秀道:“三郎,你可是走运了,这么大一块金子,怕不下三四十两。”
石秀冷笑一声,对着伙计道:“怎滴,你还敢来抢?”
那伙计一边一脸谄媚的道:“不敢不敢。”一边又对着身边的几个伙计道:“快去将楠木的棺材抬给三郎……”
石秀打断了此人,道:“不必了,棺材我会买,但不是在你这儿买。”
说完,石秀决绝的离了此地,不知去向。
对于李助来说,此事只是顺手施为,也不求回报。就像是在沙漠中种下一棵树,一颗两颗不起眼,等到夏天树长大了,漫沙漠都是开了花的树,才会震惊天下。
……
等到天亮,战绩总算统计出来,此战五千余官军,死于乱军之中约一千有余,逃走一千有余,其余三千四百人都束手就擒,送往梁山。活捉黄安、朱仝、雷横等数十个军官,至于马匹、军械、船只、钱粮基本上都被梁山全须全尾的拿下。
反观梁山,战死二十四人,受伤一百余人。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全胜。
但是柴进心思并没有感到开心,这波虽然得胜,但是朝廷派来的只是厢军、衙役等,连禁军都没出动。
而且,朝廷肯定不会放任梁山做大,肯定还会有战事而来。而方腊起义还得有五年之久,真不知道原来历史上梁山是怎么撑过去的。
不过记忆中,梁山在这段时间,也没有遭逢大的阵仗,只有呼延灼和关胜来攻打。
至于两破童贯和三败高俅,都是方腊起义以后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柴进这才放下心来。
朱仝雷横都放了回去,单凭晁天王也值这个面子,这两个人也算是知道义气,并不会出卖柴进的身份。其实他们也不敢,梁山就在郓城边上,若是出卖了柴进,如此多的兵马好汉又岂能袖手旁观?
即无利,还得迎来梁山的报复。
至于其余的士卒将领,都一并留在了梁山,酿酒厂和精盐厂已经办了起来,现下正是缺人的时候。
柴进也不苛待他们,只允诺三年劳动改造。三年内管吃住,月俸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三年后任由去留。
担心他们思家,柴进又命朱贵组建了个类似于后世邮局的机构,只要交付一定的银钱,就可以将书信寄回家,但是现下仅支持济州一地。
梁山的伙食还是不错的,柴进也不想苛待他们,饭菜有油水,住的地方也在慢慢兴建。
新任府尹也来了,原来蔡京早就看旧府尹不顺眼,只是现下才到罢了。
新府尹到任之后,请将一员新调来镇守济州的官军来,当下商议招军买马,集草屯粮,招募悍勇民夫,智谋贤士,准备收捕梁山泊好汉。一面申呈中书省,转行牌仰附近州郡,并力剿捕;一面自行下文书所属州县,知会收剿,及仰属县着令守御本境;这个都不在话下。
这府尹倒是有个名号,唤做张叔夜。
柴进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也是一惊,在历史上就是这个张叔夜镇压宋江起义,招降宋江。
而且此人的事迹到此并没有结束,靖康元年张叔夜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和张仲熊帅兵勤王,与金兵血战,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
开封城陷后,张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最后宋钦宗投降,张叔夜这才被俘。
后来张叔夜过界河的时候,自缢而死,终年六十三岁。
绍兴八年,宋金议和,张叔夜的遗骸得以回归故国。船行到鄱阳湖时,遇到大风,船无法前进,只得将有的遗骸葬于湖畔。
忠贞之士呀。
北宋从来不缺死战之臣,也不缺死战之兵。
但是死战都死在金兵的刀锋上,留下一些刘世光、张俊之辈,滥杀百姓,陷害忠良,混的中兴四名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