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妈妈的不合理要求和控制导致孩子叛逆
从生理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起,孩子与父母就有了剪不断的心理脐带,这种心理脐带在连接双方时的紧密度和舒适度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良性发展。从良性发展关系的角度来讲,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联结建立在民主、相互尊重、给予自由成长的空间等的基础上,如果联结得不好,它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觉得痛苦,甚至会让人以生命为代价。
比如,有些家长会错误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无论他们长多大都要听话,无论家长做什么,他们都要无条件接受。
家长常常会做很多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会擅自翻看孩子的日记或手机里的内容、通话信息等;经常会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打断他们;会阻止孩子一些看似冒进的思想和决定;极度担心女孩和男孩接触;有的妈妈还会给已经成年的儿子洗澡;孩子结婚后,仍然操控孩子组建的新家庭;等等。如果孩子对家长这些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表示不认同或者进行反抗,家长首先会在孩子面前像“祥林嫂”一样痛哭流涕,继而像“孙二娘”“母夜叉”那样,不是对孩子“舞枪弄棒”,就是诅咒、怒骂、抱怨、讽刺、挖苦、嘲笑孩子,最终用这些角色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以此维护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
每当看到或听到家长用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对付孩子时,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内心是酸楚的、痛苦的。诚然,孩子是你生的,但他们不是你的私有品,他们是社会人,他们有权对自己负责,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长应该摒除不合理的信念,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乖巧”的小白兔
第一次接触小何(化名)的家庭时,我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首先冲进咨询室的是妈妈,她有一些胖,走路带风;夹在中间的是爸爸,他走路比较慢,个头比较矮,有些黑瘦;17岁的小何跟在最后,他缩着脖子,弓着背,拖沓着步子走了进来。他们一家之所以来咨询,是因为上高二的儿子要退学,家长不同意。双方商议的目标是找到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
小何的父母都是农民,居住在一个小镇上。小何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市里的高中就读。父母说,孩子小时候很乖,很“争气”,在各方面都很给家长“争面子”。在这个家庭里,母亲是当家人,说一不二,爸爸相对比较“怂”,像个闷葫芦,话比较少。父母要求小何每周的周末必须回家,但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小何就不太愿意每周回家,他常常以各种理由推脱,所以,后来有几次母亲亲自去学校将他“带”回家。小何说,同学们经常因此嘲笑自己是“小宝宝”,他感觉自尊心受挫,再加上高二学习压力大,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导致每次周末回家的时间,他都是在妈妈阴沉的脸色和不满的埋怨中度过的,于是产生了辍学去工作的念头。
妈妈向小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给我记着,你是我生的,就应该听我的。”小何只是低头不语,爸爸也是一脸无奈。
在“沙盘游戏制作”环节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规则:在挑选玩具时,家庭成员不能有语言和表情上的交流。小何先去挑了一个“房子”玩具,因为不能交流,他就高高举起来给母亲看,想求得认同。母亲虽然也在挑选玩具,但她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孩子,当看到孩子拿一个大房子给她看的时候,碍于不能交流的规则设置,她就用咳嗽制止孩子的选择。孩子畏惧了,赶紧又换了一个玩具。父亲在挑选玩具时,始终面无表情。家庭沙盘心象[1]整体呈现出左高右低的感觉。沙盘上下的空间比较多,玩具的类型比较少,色彩也比较低沉。他们的沙盘的共同主题叫“公园”(见图1-1)。
图1-1 公园
妈妈的自我像(沙盘中的术语,可以理解为能够代表自己形象和特点的沙具)是一个站在山上的居高临下的老虎,而爸爸和孩子都在山下,面朝老虎;小何的自我像是一个趴卧在地上的很乖巧的小白兔;爸爸的自我像是一棵没有树叶、树枝稀疏的树。
妈妈表述沙盘故事时,说自己从小就负责照顾大家,5个兄弟姐妹中,她是老大,她就像这只老虎,保护全家人不受人欺负。爸爸说,家里都是她(妻子)说了算,自己也没多大本事,这棵树代表了爸爸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小何表达那只小白兔就是自己,因为如果自己乖巧、听话,就能得到父母的夸赞。
从第一次的家庭沙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母亲这种保护他人的爱,实际是对家庭的一种控制。爸爸在家庭中表现出的沉默与无力感,也是造成小何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的根源。17岁是小何青春期结束,走向独立,形成自我独立意识的关键阶段,如果长期受到严格的控制,就会顺理成章地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孩子以“退学”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和家庭的抗议。如果无法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的人格就会和母亲绑定,孩子会变得混乱又苦闷。当然,沙盘游戏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透过对潜意识的呈现,帮助我们调整和改善家庭关系。
两次咨询过后,在第三次咨询的过程中,妈妈的认知开始有了转变。她感受到自己对孩子这种聚焦式的爱是一种控制和不放心的表现,也认识到真正的爱是无所取的、无条件的。
当妈妈开始改变爱小何的方式以后,她的丈夫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中。他主动和妻子交流这些年他对于教育孩子的一些想法,并坦言在家里不说话,处处让着妻子,并不是因为怕她,而是因为爱她。这时候,夫妻两个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在第五次的咨询中,小何表示不会再用退学的方式抗议父母,决定回到学校,完成高中最后半学期的学业,不管成绩如何,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来完成,男子汉要学会担当。他们的家庭沙盘的心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妈妈的自我像是一个大大的房子,放在了沙盘的正中间,代表着她要用心爱着家里的两个男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幸福;她的丈夫拿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放在房子的后边,代表着要呵护好家庭,为他们遮风挡雨;小何拿了一个滑板,在远处愉快地玩耍,代表着自己将要脱离家庭,踏入社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沙盘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叫“自由”(见图1-2)。
妈妈最初的自我像是站在山上、居高临下的老虎,后来转变为一个代表温暖和幸福的大房子;小何最初的自我像是乖巧的小白兔,后来转化为在远处滑板上愉快玩耍的男孩;爸爸最初的自我像是一棵没有力量的枯树,后来转变为枝繁叶茂、可以遮风挡雨的大树,这些巨大转变的秘诀在哪里?在于家长改变了对于亲子关系的不正确的观念。例如,妈妈的观念由之前的“孩子是我生的,就应该听我的”,逐步转变为“真正的爱是无所取的、无条件的”。爸爸从之前像闷葫芦一样,比较话少,到后来能够主动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处处让着你,不是怕你,而是爱你。”在父母的认知发生改变后,孩子的能量也随之产生变化,从逃避上学转变为“敢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图1-2 自由
沙盘主题从“公园”到“自由”的变化,说明只有家长摒除不合理的观念,才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个家庭案例使我们受到的启发: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不断地被推开,也就是说,父母要把孩子推出去,舍得退出孩子的人生舞台,而不是阻拦、捆绑、甚至控制孩子。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空间和界限,放手让孩子长大,让孩子在成长中依靠自身的能量,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这样就会形成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