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我国对《刑诉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增加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等特别诉讼程序,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促进诉讼各方权利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一直困扰司法实践的“被精神病”、精神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等现象的缓解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有关强制医疗程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多侧重从法律本身角度分析;在研究角度上,鲜有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在诉讼法、证据法、刑法等部门法内进行多视角探讨;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实证研究;等等,故无法充分保障强制医疗程序的良性运行,这也是本书以此为选题的出发点。
相较而言,国外有关强制医疗程序的研究起步早且日渐完善,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后逐渐形成《马克诺顿原则》。如今,国外有关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和研究日臻成熟,无论在程序的启动、运行、救济,还是对精神病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都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且有专门法律对其进行规定,为我国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可进一步强化我国强制医疗程序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精神病人权利的保护。
对于强制医疗程序有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必须立足于实践,通过对具体案例及对实践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后,才可对现状进行总结,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诉讼法、刑法、证据法等专业的角度,充分考虑法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融合,将普通程序与特殊程序相互衔接,从全方位、立体式的角度对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路径,这也是本书在成稿过程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本书在充分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对相关实务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定稿。本书关注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强制医疗程序的基础理论和程序始终。在基础理论中不仅分析了强制医疗程序的内涵、性质等基本内容,而且还对与其具有极大相似内容的非自愿性住院治疗进行了比较,以对本书研究的范围进行厘定。当然,本书对于强制医疗程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但并不涉及该程序的所有细节,而仅仅是对笔者所认为的各程序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予以分析,这是需要予以特别说明之处。
通过对本书的写作,笔者加深了对强制医疗程序问题的认识,并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是笔者对该问题研究后的最大收获。
朱晋峰
202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