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卢浮宫里的断头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罗兰之歌

所谓“法兰西”,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法兰克王国的西部,而法兰克王国的主要故事,老杨在《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按老规矩,实在没有新内容可以写,我们就讲故事吧,介绍一部法国的史诗——《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讲的是查理大帝对西班牙穆斯林的征战故事。在这篇故事中,查理大帝超过两百岁了,银发飘飘披在后背,长须雪白垂在胸前。看来欧洲人就喜欢这个造型,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校长。

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征战七年,征服了无数城池,只有萨拉戈萨还没有屈服,查理大帝预备对其用兵。萨拉戈萨的马西里王知道不是大帝的对手,就派了个使者去求和乞降。只要大帝退兵回家,马西里王将送上金银财宝和人质,随后他本人将亲自去面见大帝,并受洗成为基督徒。

大帝的将士分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的是查理曼旗下最神勇的骑士——他的外甥罗兰伯爵,主和的是罗兰伯爵的继父甘尼仑。从二人的对话来看,父子俩可能原本就不太和睦。

查理曼决定派个人随萨拉戈萨的使者回去面见马西里王,看看他的诚意,试探他是不是耍阴谋。这是个很危险的差事,因为马西里王曾经诈降,而查理曼派去的使者被他剁了脑袋。

英勇的法兰西骑士当然不会贪生怕死,都争先恐后地要去。查理曼心疼这些爱将,谁也不放。这时,罗兰伯爵推荐了甘尼仑,理由是这个伙计智商有点高,应该能完成任务。甘尼仑一听就火了,你小子这是想害死我啊!估计是查理曼觉得甘尼仑打仗不顶用,只能当文职干部使,所以就接受建议把他派去了。

甘尼仑智商是挺高的,他一上路就想到了又保全自己又报仇的办法。他在路上就说服萨拉戈萨的来使,说愿意帮他们出一个打击查理曼的妙计。见到了马西里王,甘尼仑就给他上了一课,说查理曼之所以如此好斗,征伐不休还百战百胜,就是因为身边有罗兰这个人。罗兰总挑唆查理曼出门打仗,而且他自己还骁勇异常,只要想办法除掉罗兰,查理曼就相当于丢失了一只右臂。

具体计划是这样:马西里王按约定送出金银珠宝,还有些当地的怪兽如狮子、老虎、熊之类,再加上十几名身份尊贵的人质,并承诺一定会皈依基督教,让查理曼放心撤回家去。但他的大军辎重太多,一定要有人殿后,这么危险的任务,罗兰一定接手。等查理曼大军一过比利牛斯山的隘口,马西里王就集合大军,将罗兰和殿后的部队干掉。

马西里王一拍巴掌,说此计大妙。成了萨拉戈萨的贵客,收受了马西里王和王后的大批贵重礼品,带着约定的贡品和人质,甘尼仑风风光光地回到了查理曼的驻地。

收到东西和人质,就该撤兵了。谁殿后?甘尼仑赶紧推荐了罗兰。谁都看出他是报复,不过罗兰也不介意,本来他就决定接下这项任务的。查理曼预备将十万大军留给他一半,罗兰说两万足矣,然后跟他主公挥泪而别。

查理曼大军刚走,马西里王的四十万大军就集结到了附近,看着对方的军队黑压压望不到边,罗兰的好友奥利维就说,应该吹响号角,召唤查理曼回兵救援。

罗兰伯爵一向托大,自信心爆棚,而且有点病态的冒险精神。他认为,此时吹号求救,那是懦夫和丢脸的行为。他决定以两万人马跟四十万人拼一仗。奥利维共劝了罗兰三次,三次都被拒,没办法了,碰上这么个统帅,这两万人肯定是交待在异乡了。

战斗很惨烈,法兰西的骑士以一当十,不对,要以一当二十才能顶住。罗兰伯爵更是如赵子龙附体,于大军中穿梭自如,杀人无数,血染战袍,还杀掉了马西里王的独子,砍掉了马西里王的一条胳膊。

谁附体也没用,眼看法兰西的战士越来越少,罗兰自己也受了重伤。这时,他开始想要吹号角求救了。奥利维很鄙视他,说该吹的时候你不吹,如今打光了,死绝了,你吹有啥用呢?罗兰的骑士精神回答,不是自己怕死,是让主公过来收拾兄弟的尸首并报仇。

罗兰吹响了号角,查理曼也听到了。不过甘尼仑却说,这肯定是罗兰闲着没事跟手下狩猎玩呢。过了一会儿,号角声再起,查理曼听出了号角声中的凄恻和悲凉,认定是出事了,大军掉头支援。

听到罗兰的号角响起,马西里王的士兵就知道查理曼的军队要杀回来了,赶紧撤兵。罗兰此时已经无力再战,倒在地上。他又想起他的宝剑不能落在异教徒手里,又坚强地爬起来,想在石头上将宝剑砍断。砍了三次,岩石切出一个豁口,宝剑毫发无伤,中世纪的钢铁冶炼技术,那是相当高超。

查理曼回兵后,见到了遍地的尸体,随后他就怀着巨大的伤痛追击敌人,灭了萨拉戈萨。回到法兰西后,甘尼仑被四匹马拉着撕成了碎片,他的三十个亲戚也被吊死。


《罗兰之歌》是法兰西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也源自民间的传唱,大约在11世纪时最终成文,是四千零二行的长诗。现存于世的有好几个版本,不过公认牛津大学收藏的抄本为权威。

欧洲所有的史诗几乎都和帝王霸业有关,其实这部《罗兰之歌》背后的史实却不是很体面。大约在公元778年,查理曼进攻萨拉戈萨,后因阿基坦地区叛乱,他不得不撤兵回家,穿越比利牛斯山时被西班牙人和加斯科涅人伏击,后来部队全军覆没,财物辎重也被抢光,布列塔尼边区总督罗兰战死。

《罗兰之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它记述的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法兰西君臣之间的关系态度都是中世纪法国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后来法国的骑士在作战时的鲁莽冲动和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深受这个传说的影响。

作为一部中世纪的史诗,《罗兰之歌》浩大磅礴,据说文辞还相当优美。这个事老杨不好评价,我看的是杨宪益老师的译本,其中的战斗描写颇有画面感,尤其是罗兰临死前,伤痕累累,脑浆迸裂,居然还屡屡爬起来忙这忙那,对着一块石头连砍带剁,还换了好几个倒下的姿势,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十面埋伏》里的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