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分析
子禽 姓陈,名亢,字子禽,比孔子小四十三岁。郑玄说子禽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载此人,或说子禽非孔子学生。《论语》中,子禽共出现三次,两次是与子贡谈话,一次是与伯鱼谈话。笔者揣度其语气,感觉他并不像孔门弟子。
子贡 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文写作“赣”),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的经商和外交成就都很高。商业方面,子贡是儒商始祖,是民间尊奉的财神之一;外交方面,他曾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春秋时期的国际形势;政治方面,他曾任鲁、卫之相。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子贡强于孔子,其社会地位甚至能与各国国君分庭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中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夫子:指孔子。《论语义疏》云:“礼,身经为大夫者,得称为夫子。孔子,鲁大夫,故弟子呼为夫子也。”邦:大的诸侯国。大国称“邦”,小国称“国”。闻:听闻。
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禽问子贡,孔子是求别人告诉他政事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笔者认为这句话略显不敬,不像是一个弟子在议论老师。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回答:“夫子靠温、良、恭、俭、让的气度得来的。”子贡没有直接回答子禽的问题,而是说夫子身上有高尚的气度,他的方法或许和别人的方法不同吧!
【译解】
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国家,总是知道那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说给他听的呢?”
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和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逻辑】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的对话,烘托出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品行。第六章至本章,多言仁德的具体行为表现。